千頃堂書目
《千頃堂書目》,凡三十二卷,明末清初黃虞稷撰。
黃虞稷生於崇禎二年(1629年),自幼受父親黃居中影響,嗜書成癖,節衣縮食,多用在購書抄書上,千頃堂(千頃齋)即其室名。黃虞稷及其父兩世相傳,聚書六萬余卷。錢謙益因輯《列朝詩集》,曾在千頃齋借閱明代詩文集,得見前所未見之書,可想其藏書的豐富。[1]《千頃堂書目》收錄的著述宏富,幾無所不收。[2]康熙十八年(1684年),黃虞稷由左都御史徐元文薦入明史館,分纂《明史藝文志》,詳考有明一代典章,而《千頃堂書目》可謂《明史藝文志》之初稿,所輯之書達一萬二千餘種,比之王鴻緒版《明史藝文志》僅收入四千六百三十三種,從數量來說,多出二倍。如錢宰《臨安集》一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其集《明史藝文志》、焦竑《國史經籍志》俱未著錄,則在明代行世已稀,今從《永樂大典》中采掇編排」。而《千頃堂書目》十七卷卻列有臨安十卷,此四庫館臣不察之失。
《千頃堂書目》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並設二級類目,卷一至卷三為「經部」,下分:〈易〉、〈書〉、〈詩〉、〈三禮〉、〈禮樂〉、〈春秋〉、〈孝經〉、〈論語〉、〈孟子〉、〈經解〉、〈四書〉、〈小學〉(附算學)等十二類。卷四至卷十為「史部」,下分:〈國史〉、〈正史〉、〈通史〉、〈編年〉、〈別史〉、〈霸史〉、〈史學〉、〈史鈔〉、〈地理〉、〈職官〉、〈典故〉、〈時令〉、〈食貨〉、〈儀注〉、〈政刑〉、〈傳記〉、〈譜系〉、〈簿錄〉十八類。卷十一至卷十六為「子部」,下分:〈儒〉、〈雜〉、〈農〉、〈小說〉、〈兵〉、〈天文〉、〈歷數〉、〈五行〉、〈醫〉、〈藝術〉、〈類書〉、〈釋〉、〈道〉十三卷。卷十七至卷三十二為「集部」,下分:〈別集〉、〈制誥〉、〈表奏〉、〈騷賦〉、〈總集〉、〈文史〉、〈制舉〉、〈詞曲〉八類,總計五十一類。黃虞稷善於藏書,又能讀書,精於考訂,《書目》敘錄詳瞻,於作者、書名下附錄字號、籍貫、官籍、諡號,以略論其作者生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千頃堂書目》中說:「考明一代著作者,終是以是書為可據。」
現今流傳的《千頃堂書目》的刻本,是吳興張鈞衡刻的《適園叢書》本。南京圖書館藏有八千卷樓藏舊抄本,共十四冊,另一抄本是高鴻裁辨蟫居抄本,三十二卷,二十四冊。
註釋
- ^ 錢謙益《黃氏千頃齋藏書記》說:「戊子(1648年)之秋,余頌繫金陵,方有采詩之役,從人借書。林古度曰:晉江黃明立先生之仲子,守其父書甚富,賢而有文,盍假諸?余於是從仲子借書,得盡閱本朝詩文之未見者。於是嘆仲子之賢,而幸明立有後也,仲子來告我曰,虞稷之先人少好讀書,老而彌篤,自為舉子,以迄學宮脩脯所入,衣食所余,未嘗不以市書也。寢室坐臥,晏居行役,未嘗一息廢書也。喪亂之後,閉關讀《易》,箋注數改,丹青雜然。易簣之前,手未嘗釋卷帙也。藏書千頃齋中約六萬餘卷,余小子,裒聚而附益之,又不下數千卷。」
- ^ 朱緒曾《開有益齋讀書志·千頃堂書目條》中說:「余好搜尋鄉梓文獻,此書載金陵人著作最詳。然此書所載,余所獲見者不及十之四五,余所見而此書未載者亦十之二三。甚哉,載籍之浩博難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