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貨幣

南明貨幣,是指甲申之變後,由明朝皇族和官員在中國南方建立的各個政權(史稱「南明」)所發行的貨幣。南明各個政權共有十八年歷史。其中有四個政權曾鑄行了貨幣,分別是:弘光朱由崧(弘光通寶)、隆武朱聿鍵(隆武通寶)、魯王朱以海(大明通寶)和永曆朱由榔(永曆通寶)。

弘光通寶

 
弘光通寶

弘光通寶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在位期間所發行的貨幣。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自殺殉國,明朝滅亡,明朝宗室及遺留大臣多輾轉到了南方。6月7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監國,6月19日即皇帝位,改元弘光,鑄行弘光通寶。1645年6月21日,弘光帝被清軍所俘,弘光通寶停鑄。

雖然弘光通寶的鑄行時間短,但鑄行數量卻相當可觀。弘光通寶分小平和折二兩種。小平有光背、背上星、背上鳳字三大類,「鳳」指安徽省鳳陽,因馬士英曾任鳳陽總督。小平的直徑在2.4厘米左右,折二型直徑在2.7厘米至2.8厘米。[1]

隆武通寶

 
隆武通寶

隆武通寶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鍵在位期間所發行的貨幣。1645年6月21日,弘光帝朱由崧被清軍所俘,同年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改元隆武,鑄行隆武通寶。次年,朱聿鍵被俘,隆武通寶停鑄,行用一年時間。

隆武通寶只有小平、折二兩種。錢文楷隸相間,版別多樣;小平有大、小樣之分和寬緣窄緣之別,錢文有「生」字隆和「正」字隆兩種,通字有雙點通和單點通、武字右偏旁,有上點武和下點武及無點武,錢背有鑄星紋及「戶」、「工」、「南」、「留」等字,「南」字有大小二樣,「南」、「留」二字較罕。[2]

大明通寶

 
大明通寶

大明通寶是南明魯王朱以海被奉為監國時所鑄。1645年,在台州(今浙江臨海)避難的魯王朱以海被明朝舊臣張國維張名振等在紹興擁立為監國。當年12月鑄行了大明通寶。1646年6月,清軍攻打魯王,朱以海流亡。

大明通寶材質有紅銅、黃銅兩種,鑄造不精,只見小平錢,背鑄「戶」、「工」、「帥」等字,也見光背平錢,有的背「帥」在穿上,也有穿右「帥」字。初鑄錢徑26毫米,後鑄錢徑為24毫米至25毫米。[2]

永曆通寶

 
永曆通寶

永曆通寶是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在位期間所發行的貨幣,是南明發行時間最長的貨幣。1646年11月20日,桂王朱由榔在肇慶被明朝兩廣總督丁魁楚推為監國,12月24日即皇帝位,改元永曆,以明年為永曆元年,鑄行「永曆通寶」,有小平、折二、及背文五厘、一分四等錢。

鄭成功及其後人統治台灣期間,曾請日本代鑄永曆通寶,直至康熙年間清朝佔領台灣後,被收買銷毀改鑄為康熙通寶錢。

參考

  1. ^ 短命的弘光通宝. 博寶藝術網. [2014-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4). 
  2. ^ 移至: 2.0 2.1 南明时期的钱币. 藝粹. [2014-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