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閩人
古閩人,也稱為閩族、古閩族、先秦閩族,為百越之一,考古可追溯到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是在約從夏商時代到戰國中期這段時期內,即約公元前1000年—前2000年至公元前4世紀之中,生活於今天中國福建省及週邊地區,為福建最早的的土著之一,可能就是《周禮》中的七閩,後與越國南下的于越人融合成閩越人。
分佈與早期情況
閩的名稱最早見於《周禮》,《周禮·職方氏》中有七閩的稱呼[1],是「蠻」的一種[2]。
在考古記錄上,閩族最早可追溯到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曇石山文化和黃土侖文化[3]。南島語系人群大量下降,古北方人群成分(以黃河沿岸的山東人群為代表)影響更為廣泛。[4]鄰近越人DNA是東越,但閩越人DNA卻是西越。[5]大約在距今3000年前的夏商時代已經進入青銅器時代,從事漁獵、原始農業,還擁有一定的陶瓷、紡織和造船技術,蛇則是他們崇拜的圖騰。[6][7]。活動區域分佈於今日的中國東南沿海以福建為中心的區域,除了福建外,其分佈區尚包括廣東東部的潮州、梅州一帶,浙江南部的溫州、處州、台州一帶[6][8]。部份學者認為古閩人亦分佈在臺灣[9] ,甚至認為台灣原住民是其後裔[10],唯此說未在學界形成主流觀點。
文化習俗
閩族服飾有別於越人,可能為「頂髻徒跣」,但沿海的閩人可能也像越人一樣「斷髮文身」。[7]他們崇拜的圖騰為蛇,這種崇拜被記錄在從上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中,甚至在今天福建的一些地方還有殘留。[7]在山區的古閩人還有崖葬、懸棺葬(即船棺葬)的喪葬習俗。古閩人有着比較發達的鋤耕農業,但並沒有發展到犁耕農業,畜牧業也不發達,社會發展較為緩慢。船隻是他們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他們的居住場所經歷了由半地穴式建築到干欄式建築的不同階段特點。[8][7]
與其他族群的關係
和古閩人聯繫比較緊密的人群是于越人,由於地理上的鄰近關係,在越國的越侯允常在位的時代就有于越人到古閩人的居住地定居。傳說春秋末年的越國歐冶子也到屬於古閩地域的湛盧山(在今福建松谿縣)和冶山(今福州市鼓樓區)鑄造寶劍,福州現在仍有歐冶池的遺蹟。[8]古閩人還曾向中原的周朝進貢,進貢路線往往選擇江海行船運輸,其貢品既包括特產的水果,也包括沿海的水產品,但由於相距太遠,周朝對閩越人並無管轄或控制的能力。[7]到了戰國時期,隨着楚國勢力的擴張,古閩人和楚人也有一定的交流,曾有楚國人進入古閩人的地界生活,在閩侯莊邊山還出土了戰國時期的楚墓。[7]唐代賈公彥甚至認為楚人和古閩人還有源流關係。[11]
與越人融合為閩越人
古閩人和于越人有着長期的交流乃至一定的融合,[12]到了前306年,越王無彊統治的越國被楚國所滅,越國王族南逃,其中的一支進入古閩人所生活的閩地,並佔據該地,大幅加速于越人和古閩人的融合,最後融合為閩越人,而入閩的越國王室第七代的無諸也於戰國末年自立為閩越王。[13]
參見
參考文獻
- ^ 《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穀、六畜之數要,周知其利害。
- ^ 漢代鄭玄注《周禮》:「閩,蠻之別也。」
- ^ 董平:昙石山遗址为何是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学说的力证?.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22-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1).
- ^ 古脊椎所揭秘中國史前人群遷徙動態與族群源流
- ^ [https://newdoc.nccu.edu.tw/teasyllabus/113721209003/%E9%80%B1%E4%B8%80%E8%A3%9C%E5%85%85%E8%AE%80%E7%89%A9%20Bai%20Yue%20DNA%20typng%20article.pdf 百越遺傳結構的一元二分跡象]
- ^ 6.0 6.1 徐曉望,福建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 ^ 7.0 7.1 7.2 7.3 7.4 7.5 盧美松,論閩族和閩方國,《南方文物》·2001年第2期
- ^ 8.0 8.1 8.2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建省志·总概述.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2.
- ^ 蒙文通,《越史叢考》
- ^ 《閩臺緣》專題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國中央電視臺
- ^ 。賈公彥於《國語·鄭語》「叔熊逃難於濮而蠻」的註疏中寫道:「叔熊避難於濮,隨其俗為蠻人也,故曰蠻」及「叔熊居濮如蠻,後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七閩也」。
- ^ 汪毅夫,《閩台緣與閩南風—閩台關係、閩台社會與閩南文化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 ^ 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