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以群

中國文藝理論家

葉以群(1911年5月—1966年8月2日),乳名志泰,原名葉元燦,曾用名葉華蒂葉明華蒂,筆名以群楊華華君等,男,安徽歙縣人,中國文藝理論家、作家。文革受難者。[1][2]

生平

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回國後於1932年在上海四川路大三元酒家與田漢丁玲劉風斯一起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參加了左聯,任左聯組織部長,並任左聯刊物《北斗》編委。

抗日戰爭期間加入文協,任《抗戰文藝》編委。1938年與孔羅蓀合編《文藝陣地》。1944年在重慶成立了文化聯絡社,茅盾任社長,葉以群任總編輯。主編《青年文藝》。1945年,主編《文哨》月刊。1946年與茅盾在上海合編《文聯》半月刊。1948年與周而復合編了當時香港唯一的大型文藝雜誌《小說月刊》。同年受潘漢年委託,負責籌建「香港南群影業公司」,並由歐陽予倩導演拍攝了夏衍的《戀愛之道》,由章泯導演拍攝了葛琴的《結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廠長、上海文聯副主席、上海作協副主席、上海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協助巴金主編《文藝月報》《上海文學》、《收穫》雜誌。1961年由葉以群主編的《文學的基本原理》,曾作為高校教材,受到好評。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張春橋點名批判葉以群、孔羅蓀等人,遭到猛烈批鬥,被批成反黨反社會主義修正主義分子、周揚在上海的代理人。1966年8月2日上午,葉以群不堪受辱,跳樓自殺。

1979年1月初,葉以群獲得平反,巴金在葉以群的追悼會致悼辭。

作品

著作

文論

  • 《文藝創作概論》,1933年
  • 《創作漫畫》,1936年
  • 《文學低基知識》,1941年
  • 《文藝思想問題筆記》,1954年
  • 《在文藝思想戰線上》,1957年
  • 《我們的文藝思想》,1958年
  • 《談有關文學特徵的幾個問題》,1958年
  • 《蘇聯文學的光輝成就從哪裏來?》,1958年
  • 《文學問題漫談》,1959年,1963年增訂本
  • 《論無產階級革命文藝的發展方向》,1960年,1963年修訂本
  • 《以群文藝論文集》,1983年

報告文學

  • 《生長在戰鬥中》,1940年
  • 《戰鬥的素繪》,1943年、《南京的虐殺》1946年

其他

  • 《旅程記》,1942年,散文、文論合集
  • 《妹妹行》,1943年,話劇
  • 《新人的故事》,1943年,短篇小說集
  • 《在不平常的日子裏》,1958年,散文
  • 《今昔文談》,1962年,文論、雜文
  • 《高爾基畫傳》,1956年,傳記
  • 《文學的基礎原理》上下冊,1963年-1964年;1964年合訂本;1983年修訂本

譯著

  • 《隱秘的愛》,短篇小說集,原著:蘇聯高爾基,翻譯:華蒂(葉以群)、森堡,1932年
  • 《英雄的故事》修訂本,1941年
  • 《祈禱》,短篇小說,原著:日本川綺妮子,1933年
  • 《蘇聯文學講話》,原著:蘇聯塞維林·多里福諾夫,1936年
  • 《讀書生活怎樣寫作——高爾基文藝書信集》,翻譯:葉以群、全麟,1937年
  • 《讀書生活新文學教程》教材,原著:蘇聯維諾格拉多夫,1937年
  • 《讀書生活》,1952年
  • 《給初學寫作者》書信,原著:蘇聯高爾基,1941年、1949年、1952年
  • 《蘇聯作家論》評論集,原著:蘇聯塞維林,1941年
  • 《高爾基論兒童文學》原著:蘇聯密德魏傑娃編,翻譯:葉以群、孟昌,1956年

評價

葉以群之子葉周在文章《父親遠去的身影》中概括父親的一生:「縱觀父親的文學生涯,在他所經歷的各個時期,他與同時代的文壇巨擘們都曾有過十分緊密的合作。在抗日和國共內戰時期,他在周恩來副主席的領導下,歷盡艱險,掩護郭沫若茅盾撤退轉移;在重慶與老舍共同主持「文協」的工作。建國前夕,他在香港執行潘漢年的指示,送往迎來四百多位著名人士,最後將他們安全送往新中國。建國初期,他和於伶並肩打造新中國上海的電影事業;稍後,他又接受周揚的委託主編高校教材《文學的基本原理》,最終這本教材走進大學課堂,曾經滋養了無數代文學人;也難忘上世紀60年代,他輔佐巴金先生主編《收穫》和《上海文學》雜誌,在時風時雨的文壇上如履薄冰,殫思極慮,盡己所力,創建文學品牌,培養年輕一代……想起這些我終於覺得,父親的生命不長,可是他活着時極盡了精彩! 」

參考資料

  1. ^ 蔡開松, 於信鳳主編; 曾卓明, 周溯源, 趙書剛副主編. 二十世纪中国名人辞典.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1. 
  2. ^ 王慶生主編; 劉炳澤, 張皓, 陳其光副主編. 中国当代文学辞典. 武漢: 武漢出版社. 199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