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
美國馬克思主義評論家和理論家弗里德里克·詹姆遜(Fredric Jameson,或譯為傑姆遜或詹明信)因為1985年來北大講學而在中國名聲大噪。之後他在華的演講結集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即這本《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他是第一個在中國傳播後現代文化理論的美國學人。
作者簡介
弗里德里克·詹姆遜(Fredric Jameson,或譯為傑姆遜或詹明信)是當代美國最有影響的馬克思主義評論家和理論家。也是美國當代最有影響、著述最豐富的文學理論家、文化批評家。他先後就讀於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留學法國和德國,1959年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在加州大學、耶魯大學任教,1985年後任杜克大學講座教授、文學系主任、批評理論研究所所長。003年辭去系主任職務,繼續擔任批評理論研究所所長,兼任杜克大學人文科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其主要著作有:《薩特:一種風格的起源》《語言的牢籠》、《政治無意識》、《理論的意識形態》《地緣政治美學》等。
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和形式》、《語言的牢籠》和《政治無意識》三部著作被另一位西方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伊格爾頓(Eagleton,T.)譽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三部曲。
目錄
序論:文化與文化分期 第一章 文化——生產方式
- 上層建築·基礎·馬克思
- 結構·亞細亞生產方式·福柯
- 摩爾根·德魯茲與精神分裂·同心圓
第二章 文化——宗教
- 意識形態分析·哥白尼式革命·再現論
- 宗教與意識形態·新教與個人主義·模式
- 範式·路德與加爾文·結構性自相衝突
- 改變時空體驗·韋伯·《孤獨的人群》
第三章 文化——意識形態
- 意識形態與宗教·阿爾圖塞的「多元決定」·邁克魯恩
- 懷疑因果律·三種類型·半自律性
- 達爾文主義·歷史的詭計
- 自我懷疑與尼采·集體意識·歷史主義
- 盧卡契·總體論·敘述與描寫
第四章 文化研究——敘事分析
- 事件的幻覺·格雷馬斯·鴝鵒
- 畫馬·寓言性·語言本體論
- 夢的分析·康拉德的《吉姆爺》
- 列維——斯特勞斯·《吉姆爺》
第五章 後現代主義文化
- 多國化資本主義·無意識和自然·新型文化
- 現代主義建築·立體主義·《格爾尼卡》
- 突破媒介·語言的與表達·活霍爾
- 風格·「農民鞋」的烏托邦色彩·海德格爾
- 蒙克的《叫喊》·沃霍爾的政治意義
- 平面感·深度模式·複製
- 形象文化·薩特的想像界
- 類象·廣告·歷史感及歷史小說
- 新的時間·音樂與詩·拉康
- 《荒原》中的代詞·現實主義與德萊賽
主要內容
他的演講主要是介紹當代西方的理論與文化里的各種觀點和爭鳴,從心理分析到後結構主義,從符號學到辯證法傳統(也就是通稱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傳統),都是討論的範圍。本書的「引論」和第一至第四章是作者研究工作的理論框架,他在討論文化與生產方式、文化與宗教、文化與意識形態、文化與敘事分析等問題時,對當代西方思想界的代表人物的思想理論做了評述,將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原理運用到新的理論闡述中。第五章「後現代主義文化」是本書最精彩的部分,他結合對建築、文學、繪畫、攝影、廣告等文化工業的精彩分析,對後現代主義和文化理論做了理論的總結。
他着重講述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特徵,認為晚期資本主義商品化不僅表現於一切物質產品,而且滲透到各個精神領域,甚至理論本身也成為一種商品,人們生活在無邊無際的由「商品化」了的廣告、電視、電影所構成的形象的汪洋大海中,生活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了這些形象的模仿和複製。在這樣的社會中,上層建築起着前所未有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個人對時間和空間的感受產生了新的變化,歷史的深度消失了。多民族、無中心、反權威、敘述化、零散化、無深度等概念是這個社會的主要文化特徵,「後現代主義」是對這些特徵的概括。
後現代主義
詹姆遜概括了後現代主義文藝四個基本審美特徵:
- 主體消失。在後現代文化氛圍中,傳統的價值觀念和等級制度被顛倒了,現代主義中的個性和風格被消除得一乾二淨,主體成了某種破碎的幻象。
- 深度消失。現代主義藝術總是以追求烏托邦的理想、表現終極真理為主題,而後現代主義藝術則放棄了作品本身的深度模式,不再具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釋,拒絕挖掘任何意義,僅僅追求語言快感。
- 歷史感消失。歷史永遠是記憶中的事物,而記憶永遠帶有記憶主體的感受和體驗。現代主義藝術因追求深度而沉迷於歷史意識,而後現代主義藝術中,歷史僅僅意味着懷舊,它以一種迎合商業目的的形象出現。
- 距離消失。在現代主義藝術看來,距離既是藝術和生活的界線,也是創作主體與客體的界線,它是使讀者對作品進行思考的一種有意識的控制手段。後現代藝術中,由於主體的消失,作品失去深度和歷史感,僅僅具有作用於人感官的刺激性,而沒有任何啟發和激揚的功能,換言之,它強調的只是欲望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