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隱
吳隱(1867年—1922年),原名金培,字石泉,後改字石潛,號潛泉,別署
吳隱 | |
---|---|
字 | 石泉、石潛 |
號 | 潛泉、遯盦 |
性別 | 男 |
出生 | 吳金培 1867年 大清浙江紹興 |
逝世 | 1922年(54—55歲) 中華民國 |
國籍 | 大清(1867-1912) 中華民國(1912-1922) |
職業 | 篆刻家、書法家 |
兒女 | 長子早夭 二子:吳幼潛 三子:吳振平 |
代表作
|
生平
吳隱出生於同治六年(1867年)農曆六月。年少家貧,十幾歲時到杭州的碑版鋪上學習篆刻[1][4]。閒暇時則與葉銘在戴熙之子戴用柏門下學習古文字,又購買金石拓本以自臨習[1]。吳隱而立之年時,曾作詩自況:「取將歲月等閒過,斷碣殘碑一室羅。金石能為臣刻畫,隨他刀筆漢肖何。」[3]
光緒三十年(1904年),與王福庵、丁輔之、葉銘等人在西湖孤山創辦西泠印社[4]。吳隱在建社之初參與籌措,拓地經營,出力頗多,發揮了重要作用[1]。印社自甲辰至甲寅十年間,募捐共有四次,吳隱共捐大洋四百九十元,是數量最多的一位[5][6]。1913年,吳隱招邀同道入社,推舉吳昌碩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得知吳隱與其妻孫錦(字織雲)合制印泥,遂建議吳隱創辦一個專門製造印泥的企業,以適應印社篆刻藝術發展的需要。同年,吳隱在上海創辦一新社,仍名「西泠印社」,用來銷售自己所制印泥,又經吳昌碩指導改進配方,選定色澤,1916年吳隱為自己所產印泥品種起名為「美麗硃砂印泥」,又以自己的號命名為「潛泉印泥」。此印泥以其質地渾厚,製作精細,「冬不凝凍,夏不透油」,獲得印界稱譽。後吳隱又增制「特製珍品硃砂印泥」、「精製上品朱磦印泥」。後吳隱利用售印所得余資搜集古代印璽、古今印譜以及陶、磚、古錢等金石墨本,編輯書籍並加以出版,先後出版《遯盦金石》《遯盦集古印存》《遯盦古陶存》《遯盦古磚存》《籑籀簃古璽選》《遯盦印學叢書》《遯盦金石叢書》等;又集古今名人楹聯三百餘家,縮刻成《古今楹聯集成》[1]。
吳隱曾在印社之西築堂數楹,起名為「遯盦」,以祀吳氏先德,張祖翼為之題聯「既遯世而無悶;發潛德之幽光」。又瀦成一池,名為「潛泉」;在堂前築一亭,名為「味印亭」。後吳隱將這些建築都捐獻給印社[1][4]。壬戌四月因病去世,卒年五十六歲[5]。
藝術特色與成就
吳隱的篆刻刻工穩朴茂見長。初宗浙法,後學吳昌碩「鈍刀中鋒」的篆刻方法,印風大變[1][4]。其作品大多散佚,除自編《遯庵印存》外,其餘不多見。吳隱曾書一聯以自評:「冶銅刓石,撥蠟銷金,解得漢人成印處;揉艾研砂,封泥署紙,流傳譜錄任君參。」[1][5]
吳隱曾是浙江刻碑名手,省內各地留下不少碑刻。社址內明確是他刻的作品有兩件,均在仰賢亭內。一為嵌於正面壁間的丁敬像,原作是揚為羅聘畫,由丁輔之捐獻印社。此石刻無落款,《西泠印社志稿》載「為吳石潛篆刻」。一為置於亭內石圓桌上的銘文,此物成於「宣統二年,王壽祺(王禔)三十五歲的篆書,丁仁撰銘,葉銘監造,吳隱刻石。」[5]
吳隱對於印學最大的貢獻,是編輯和出版了大量的優秀印譜,如《遯庵秦漢印選》《遯庵秦漢古銅印譜》《龍泓山人印譜》《秋景庵印譜》《吳讓之印譜》《二金蝶堂印譜》等共計三十餘種[5]。
評價
子嗣
吳隱有三子:長子早夭,二子吳幼潛,三子吳振平[1]。
參考資料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馬國權. 近代印人传. 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8: 35–38. ISBN 7-80512-963-0.
- ^ 王崇人. 中国书画艺术辞典•篆刻卷. 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2. ISBN 7-5368-0600-0.
- ^ 3.0 3.1 创社四英·吴隐. 西泠印社. 2018-04-26 [2020-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8).
- ^ 4.0 4.1 4.2 4.3 《西泠印社志稿》:「家貧客杭,習鐫碑板,擅刻印,治六書甚勤。吳俊卿示以鈍刀中鋒訣,益卷粹可觀。光緒甲辰與葉銘、丁仁、王禔創西泠印社,不辭勞瘁以董其成。社西有堂曰遯庵,渠曰潛泉,斥私財營之,舉舍於社而不自私,可風也。又精製印泥,名曰潛泉印泥,其禆益藝林尤巨。編有《遯庵印存》、《古陶存》、《古磚存》、《古泉存印學叢書》等無慮數十種。壬午(戌)卒,年五十六。」
- ^ 5.0 5.1 5.2 5.3 5.4 吴隐_柯桥区当代人物专题. 博雅文化旅遊網. [2020-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8).
- ^ 葉銘《西泠印社小志》:「印社建築始事甲辰,訖工癸丑。經營締造,吳君石潛之力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