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

國際生物多樣性科學計劃(Diversitas, 拉丁語中指「多樣性」)是一項旨在整合生物多樣性科學,以造福人類的國際研究項目。2014年12月,它與「未來地球」計劃整合。未來地球計劃由全球可持續發展科技聯盟主辦,參與者還包括: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ISSC),貝爾蒙特論壇基金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聯合國大學(UNU)和世界氣象組織(WMO)。

任務 [1]

生物多樣性支撐着地球的生命維持系統。自然和人工的生態系統都提供重要的生態服務,如食品和纖維的生產、碳儲存、氣候調節功能和娛樂消遣的可能。該項目旨在解決由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的損失導致的複雜科學問題,並為這場危機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案。 

作為生物多樣性的國際科學項目,該項目具有雙重使命:

  • 發展、促進和指導整合了生物學、生態學和社會學的生物多樣性科學;
  • 為保護地球的多樣性的決策提供可靠的科學基礎,以促進人類福祉和消除貧困。

該計劃通過以下方式完成其任務:

  • 建立在生物多樣性研究領域世界領先的科學家之間的綜合交流網絡,以解決各種生物多樣性問題;
  • 通過國家和學科之間的科學家交流,產生新的知識;
  • 綜合新的生物多樣性知識,解決全球科學的首要問題;
  • 確保生物多樣性科研群體在全球範圍與政策和決策制定者們一起合作,特別是在相關國際公約的制定方面;
  • 培養世界各地的年輕科學家,以加強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科研實力。 

國際秘書處設在法國巴黎(由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主持(MNHN , 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而各項核心項目則遍佈世界各地。

歷史 [1]

第一階段(1991 - 2001年):生物多樣性在全球範圍內得到關注

1991年,Diversitas由三個國際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SCOPE)和生物科學國際聯盟(IUBS)——共同建立,以解決由全球生物多樣性損失帶來的複雜科學問題。該倡議的目標,是為科研項目建立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性的總體規劃。 

1996年,該項目加入了兩個贊助方: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和國際微生物學會聯合會(IUMS)。 

第一個十年的關鍵發現綜合發表在一系列的著作中,並為該項目和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這些發現也促成了由世界資源研究所(WRI,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發起的全球生物多樣性評估計劃,以及1992年通過的《生物多樣性公約》,這同時也是Diversitas的諒解備忘錄。

第二階段(2002 - 2011):生物多樣性科學國際框架

2001年,該項目組織了一場由其利益相關者參加的國際協商會,以啟動該項目的第二階段。這次協商的結論有利於啟動第二階段,而在第二階段,項目將會加強一體化、跨學科和政策相關的發展趨勢。

《新科學計劃》於2002年出版。九個項目被建立以實施這一計劃,包括探索-觀察-分析的科研模式,以及生物多樣性和相關生態系統服務方面最重要的科學問題的信息共享:

  • 全球入侵物種計劃(GISP, Global Invasive Species Programme)——旨在預防和管理入侵物種
  • 全球山地生物多樣性評估(GMBA, Global Mountain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旨在探索和了解山地生物多樣性
  • bioGENESIS——旨在為生物多樣性科學提供一個進化生物學框架
  • bioDISCOVERY——旨在評估、監測和預測生物多樣性變化
  • ecoSERVICES——旨在探索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之間的聯繫
  • bioSUSTAINABILITY——旨在建立適應性的生態服務管理系統
  • agroBIODIVERSITY——旨在討論可持續農業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問題
  • ecoHEALTH——旨在探索生物多樣性與新出現的傳染病之間的聯繫
  • freshwaterBIODIVERSITY——旨在討論可持續淡水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問題

除了這些科學項目,該項目還大力支持地球系統科學夥伴關係(ESSP)的建設。ESSP致力於對地球系統,它變化的方式及其對全球和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進行整合研究。在第二階段,該項目繼續為政策論壇和《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服務。2005年10月,Diversitas在墨西哥的瓦哈卡州組織了它的首次科學會議。在會議上,科學界重申其對建立一個包含政府間交流的生物多樣性科學小組(參見 生物多樣性科學知識國際機制(IMoSEB,International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Expertise on Biodiversity))的支持。2009年10月,在南非的開普敦召開了第二次開放性科學會議;開普敦會議吸引了來自70個國家的700名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他們代表了生物多樣性科學和政策的許多方面。

第三階段(2012 - 2020年):可持續性發展的星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科學

自2009年中期以來,鑑於生物多樣性科學政策發展形勢的變化,Diversitas開始回顧往期工作,並對《2002年科學計劃》進行修訂。《新科學計劃》於2012年出版。目前,Diversitas正在積極參與以下項目:

  • 建立全球生物多樣性觀測系統——地球與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GEO BON, 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Network)。GEO BON是地球觀測系統(GEO, 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主持下的全球觀測系統(GEOSS, 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的生物多樣性相關組成部分。
  • 2012年4月啟動的關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 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的磋商
  • 一項新的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計劃——未來地球的啟動;在里約熱內盧+20會議(RIo+20)上正式啟動。
  • 2012年的全球壓力會議
  • 2012年的RIo+ 20會議。

參考文獻

  1. ^ 1.0 1.1 Diversitas website - About: mission and history.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5). 

外部連結

  • Diversitas official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