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產節約運動

增產節約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至改革開放初期的一場分階段的政治運動,中國共產黨在建國初始發現各地貪腐嚴重以及朝鮮戰爭帶來的財政壓力,於是決定發動增產節約運動。增產節約運動是三反的導火索,並一度與三反同時進行[1]

詳情

增產節約運動發端於中國東北的勞動競賽運動。1950年6月6日,毛澤東在七屆三中全會上作了題為「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的報告,而其中提到的措施之一就是「增產節約」。此時「增產節約」還只是一種倡導[1]

朝鮮戰爭爆發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防經費激增,1950年,國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41.1%,1951年則達到了43.0%,1952年下降到32.8%。195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提出開展全面增產節約以解決財政困難和支持朝鮮戰爭。1951年上半年,增產節約運動首先在經濟領域開展。1951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東北局下達《關於全面展開增產節約運動的通報》[1]

1951年10月,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關於實行精兵簡政,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和三反鬥爭問題。同年10月23日,毛澤東在全國政協一屆三次會議的開幕詞中號召「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援中國人民志願軍」、「要出現一個普遍高漲的愛國增產運動」。11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是國家當前的中心任務」的社論,要求人們「對於一切浪費和無效能的現象,以及貪污腐化的現象,進行充分的揭露,並推動這些犯錯誤的人員進行自我批評」。此後增產節約成為一場全國性的政治運動。但增產節約運動遭到部分人的抵觸,認為增產節約運動是企業的事情,與自己無關;還有人認為自己平時生活已足夠儉樸,實在沒有節約的餘地[1]

1951年11月1日,高崗向中央遞交一份報告,提出之所以增產節約運動開展不起來,是由於黨內存在腐敗行為和官僚主義,所以要將開展增產節約運動與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聯繫起來。11月20日,毛澤東要求各地「在此次全國規模的增產節約運動中進行堅決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鬥爭」。三反運動也由此與增產節約運動同時展開。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12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節約檢查委員會成立,由薄一波擔任主任。但這一機構實際成為了領導三反運動的機構,三反運動的熱度開始蓋過增產節約運動[1]

1952年7月8日,中央下達《關於目前開展增產節約運動中應注意問題的指示》。11月29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向中央匯報《關於全國增產節約運動的報告》,增產節約運動暫告一段落[2]

1953年8月28日,中央發出關於增加生產、增加收入、厲行節約的通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出了《關於進一步開展增產節約、勞動競賽、保證全面完成國家計劃的緊急通知》。增產節約運動再次興起。1954年7月,中央作出《關於厲行節約的決定》。1957年2月15日下達《關於1957年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指示》。1958年8月,中共八屆八中全會又作出關於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決議。1963年8月1日、1964年8月22日,中央先後兩次下達關於開展增產節約的指示[3]

1979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成都召開全國工業交通增產節約工作會議,指出各地區、各部門都要做出增產節約的具體安排,企業在完成國家計劃定額的基礎上,還要大力節約原材料[3]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孟醒著,毛澤東在50年代,遼寧人民出版社,2014.07,第170頁
  2. ^ 崔晉新著,新中國瓷壺鑑賞圖錄,安徽美術出版社,2011.04,第8頁
  3. ^ 3.0 3.1 徐兵,陳驥主編;《企業民主管理辭典》編委會編,企業民主管理辭典,經濟管理出版社,1987.02,第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