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前身為復旦大學新聞系,建立於1929年9月,[1]是復旦大學下屬院系之一,也是中國大陸地區新聞傳播領域的的人才培養基地,[2]該學院有「記者搖籃」之稱。[3]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 |
---|---|
Journalism School,Fudan University | |
類型 | 新聞傳播學院 |
地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楊浦區復旦大學邯鄲校區東區 |
建立日期 | 1929年,新聞系建立,1988年,建立新聞學院 |
隸屬 | 復旦大學 |
下屬 | 新聞學系、廣播電視新聞學系、廣告學系、傳播學系 |
院長 | 宋超 |
教師數 | 70人 |
學生數 | 1500人 |
本科生 | 720人 |
研究生 | 250人 |
博士生 | 80人 |
網站 | http://www.xwxy.fudan.edu.cn/ |
歷史沿革
1929年9月,復旦大學按照教育部頒佈的大學規程改科為系,原中國文學科分別設立中國文學系與新聞學系,復旦大學新聞學系正式成立。復旦大學新聞學系首任系主任為中國文學科謝六逸教授。謝六逸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自1926年2月起在復旦大學中國文學科任教。謝六逸擔任新聞學系主任後,親自擬定《復旦大學新聞學系簡章》,全面闡述其辦系思想:「社會教育,有賴報章,然未受文藝陶冶之新聞記者,記事則枯燥無味,詞章則迎合下流心理,於社會教育了無關涉。本系之設,即矯正斯弊。從事文藝的新聞記者之養成,即示以正確之文藝觀念,復導以新聞編輯之規則,庶幾潤澤報章,指導社會,言而有文,行而能遠。」
1932年9月,復旦大學成立文、理、商、法4個學院。新聞學系隸屬文學院,謝六逸繼續擔任新聞學系主任。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復旦大學與大夏大學組織臨時聯合大學,復旦大學作為第一部分遷往江西廬山牯嶺。系主任謝六逸因故未去廬山,由文學院院長伍蠡甫代理系主任工作。
1942年9月,陳望道正式接任系主任,倡導民主辦學,把「宣揚真理、改革社會」作為辦係指導原則,鼓勵學生「有膽有識」、「學有專長」。1945年,由他發起籌建的「新聞館」舉行開館典禮,同時舉辦第二 次「世界報紙展覽會」。「復旦新聞館,天下記者家」的著名對聯,使集教學、科研、實驗於一體的「新聞館」名聞遐邇。[4]
1946年6月,新聞學系隨同學校一起遷回上海江灣。新聞界知名人士趙敏恆、杜紹文、袁倫仁、卜少夫、蕭乾、儲安平等應聘在新聞學系兼課。
1949年8月,上海私立暨南大學新聞系併入復旦大學新聞系。文革期間,新聞學系受到衝擊,一度停辦。文革結束後,新聞學系撥亂反正,恢復教學。
1988年6月10日,經教育部批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成立,由原新聞學系擴建而成,為國內高校最先建立的新聞學院。徐震任院長,林帆、李良榮任副院長。
1994年,建立廣告學專業,並招收首批本科生。
2001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與復旦大學簽署合作協議,部校共建新聞學院[5]。
2002年起,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等六家新聞單位成為新聞學院首批定點教學實習單位。新聞學院還是國務院新聞辦唯一的「省部級新聞發言人」評估機構。
新聞學院在新聞理論、傳播理論、傳播學實證調查、視覺文化與傳播等研究領域居於中國領先水平,產生了一批國內領先的創新性學術成果,逐步建立了國際影響。
總體現狀
新聞學院地處上海楊浦區五角場商業中心區,交通便利,信息通暢。院區佔地88畝,圖書樓、辦公樓和教學樓總建築面積達9300平方米,學院現有全職教職工70人,其中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16人),副教授19人,講師13人,還聘請了一批學識精湛、經驗豐富的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和兼職研究員,並聘請外籍專家擔任顧問教授。部分專業的研究生教育採用學界與業界合璧的「雙導師制」。學院目前在讀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包括港澳台學生和外國留學生)學生總數近1500人,其中有在復旦學院接受通識教育的新生260多名,本科生720多名,碩士生250多名,博士生80多名,外國留學生170多名。新聞學院畢業生以理論功底紮實、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強著稱,眾多畢業生已經成為當今中國新聞界的骨幹力量。迄今已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金史密斯學院、弗吉尼亞聯邦大學(VCU)、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薩爾茨堡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日本早稻田大學、東京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香港中文大學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流院系建立了人員交流和項目合作關係。[6]
學術研究
國家級研究基地
- 復旦大學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成立於2006年3月,是教育部「985工程二期」項目之一,也是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創新基地將被打造成理論創新、學術交流、人才培養、輿情調查、資料數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公共服務的平台和新聞傳播學研究的重鎮。[7]
研究中心
- 復旦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
- 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係研究中心
- 媒介素質研究中心
- 國際出版研究中心
- 復旦—金史密斯紀錄影像中心[8]
參考資料
- ^ 新闻学院. [2013-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6).
- ^ 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 [2013-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8).
- ^ 復旦新聞80年[永久失效連結]
- ^ 复旦新闻学院院庆 “记者摇篮”风雨兼程八十年. [2013-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部校共建,激活一池春水. [2019-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2).
- ^ 新闻学院学院介绍. [2013-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30).
- ^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2013-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6).
- ^ 研究中心. [2013-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