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票中華民國初年在在北疆迪化道伊犁道南疆阿克蘇道流通的面額為新疆紅錢四百文新疆財政司(廳)庫官票。因正面雙龍戲珠的圖案,且為與清末發行的老龍票區別,被俗稱為大龍票。

新疆廳(司)庫官票紅錢肆百文
民國二年版大龍票
使用地區
使用地 中華民國新疆省
發行歷史
始發時間中華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
貨幣單位
貨幣符號湘平兩
發行製造
中央銀行新疆財政司,後改為新疆省財政廳

歷史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甘肅新疆布政使王樹枏新疆省的官錢局進行改組,並發行紙幣新疆藩庫官票紅錢肆百文,即老龍票。老龍票在全疆境內流通。辛亥革命以後,老龍票依然在新疆發行流通。楊增新主政新疆後,新疆官錢局被新疆財政司代替,成為了新疆紙幣的發行機構。楊增新以新疆財政司的名義,發行了新疆財政司庫官票,即新疆省票,作為在新疆流通的貨幣[書 1]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新疆財政司庫官票發行最早的新疆司庫官票,就是新疆財政司完全仿製老龍票的形制特徵而發行的大龍票[書 2][書 3][刊 1]。大龍票是一種不兌現紙幣,面額為新疆紅錢四百文,合湘平銀一兩,其輔幣為面額紅錢一百文的狗娃子票[刊 2]。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因北洋政府的命令,所有財政司更名為財政廳,故更名後的新疆省財政廳發行了新一版大龍票,也就是新疆財政廳官票[書 2][書 3]

不過,因為在清朝時,新疆的財政主要依賴於內地各省的協餉維持,而中華民國成立後,新疆的協餉斷絕。楊增新主政新疆後又面臨着來自伊犁革命黨人、南疆哥老會的勢力以及沙俄和蒙古的侵犯等軍事壓力。使得新疆省的財政愈加吃緊。除此之外,新疆省票的發行亦準備不充分。因為這些原因,新疆當局不得不通過濫發貨幣以維持財政。此舉雖然在一定時間內緩解了部分新疆省財政的壓力,然而濫發貨幣導致的貨幣貶值開始出現,並最終引發了惡性通貨膨脹[書 2][書 3][刊 3]。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時,每石價值銀五六兩的小麥,到了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價值漲至超過銀二十兩。省票雖名曰抵一兩銀,實際上其價值不過數錢銀。而這期間,在喀什噶爾道和闐縣所流通的喀票,也就是仍在流通的老龍票卻因準備充足,在這兩個地區信用良好。使得信用較差的大龍票遭到了喀什噶爾道和和闐縣的抵制。因此雖然規定大龍票為在全新疆省流通,而實際上僅在北疆的伊犁道、迪化道和南疆的阿克蘇道流通[書 2][書 3]。也因此,在喀、和二地的稅款存在取巧的情況發生[刊 4]。截止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三月,大龍票先後發行7,541,000兩,其中不包括庫存未蓋印的十萬兩和編號錯誤的一千兩[書 4]

形制特徵

 
民國四年版大龍票 注意司庫官票已為廳庫官票

大龍票為豎式大官票,白道林紙彩色石印,迪化印製。大龍票沿用清代紙幣老龍票的圖案,在紙幣正面四周邊框為雙龍戲珠圖案。背面印有財政司(廳)的漢文察合台文告示,並蓋有財政司(廳)的官印。民國二年版的大龍票尺寸為長215毫米,寬113毫米。大龍票質量較差,顏色也並不明亮[刊 5]。正面上方有橫書「新疆司庫官票」,正中直書「憑票發足紅錢四百文整」。右側為編號,左側為日期[刊 6]。背面漢文告示[刊 5]為:

新疆財政司為曉諭事:照得此項官票准在本省及各屬完納糧草厘稅等項及繳一切公款。兌換銀錢,均在官錢局支付。如將來官設銀行成立,即在銀行支付。尚有不肖官商籍端勒索不收情事,准其來司稟控,定從嚴辦。現在財政司印信尚未奉部頒到,業經呈明國務院仍用舊日布政司印信於官票內蓋用,以免兩歧,而昭信用。尚奸民捏造假票,亦即照例治罪。合行曉諭。為此,示仰通省官紳商民人等一體遵照,切切此諭。民國貳年 月 日示

因為財政司改為財政廳,民國四年版的大龍票其正面上方的橫書被改為「新疆廳庫官票」,其背面告示也因此改動數字。該版大龍票長219毫米,寬113毫米。而印製質量相較於前版更差[刊 5]

參考文獻

書目
  1. ^ 烏魯木齊金融志編纂委員會 (編). 乌鲁木齐金融志. : 17–18. 
  2. ^ 2.0 2.1 2.2 2.3 黃志剛. 丝绸之路货币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 279–281. ISBN 9787228141180. 
  3. ^ 3.0 3.1 3.2 3.3 董慶煊; 穆淵. 新疆近二百年的货币与金融. 新疆大學出版社. 1999: 162–163. ISBN 7-5631-1120-4. 
  4. ^ 謝彬. 楊鐮, 張頤青 , 編. 新疆游记.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0: 220. ISBN 7-228-01057-4. 
期刊
  1. ^ 柴濟森. 百年来新疆的货币. 新疆社會科學. 1983, (03): 49–52. 
  2. ^ 徐德莉. 乱与序:民国时期新疆货币的历史考察.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17, 27 (03): 83–91, 181. 
  3. ^ 王昭武. 近代新疆货币述略. 民族研究. 1992, (03): 47–52. 
  4. ^ 周泓. 清末民国时期的新疆货币、金融特征.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2000, (04): 64–68. doi:10.15970/j.cnki.1005-8575.2000.04.013. 
  5. ^ 5.0 5.1 5.2 黃志剛. 大龙票和狗娃子票. 新疆錢幣. 2003, (03): 32–32, 32. 
  6. ^ 吳籌中; 劉少波. 新疆百年来纸币发行初探(一). 財經研究. 1984, (05): 55–58. doi:10.16538/j.cnki.jfe.1984.0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