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晦(?—?),唐朝官員,出自天水姜氏,姜行本之孫,姜遐之子,姜皎之弟。

姜晦起家擔任蒲州參軍,轉任高陵縣令,有治績的名聲,轉任長安縣令,百姓畏服愛戴。開元初年,擢升為御史中丞。之前,永徽顯慶時,御史不拜宰相,受命以御史銜出使四方的人,在殿廷中行拱手禮面見,後漸漸屈居宰相之下。至姜晦,遵循舊禮,對御史說:「不按舊例,就要上奏罷免公等。」於是御史台的威儀得以重振。轉任太常少卿。當時國家缺少馬匹,姜晦請下詔書在六胡州買馬,得馬三十匹者,署任游擊將軍,唐玄宗同意。閒廄漸漸充實。任命為黃門侍郎,推辭沒有就任,改為兵部侍郎。滿一年,為吏部侍郎,主持選官。各曹官吏曾經請託為奸,前任主持選官的官員四周圍上荊棘,隔絕內外,還是不能禁止。姜晦就任,全部除去,表示不加防範,但他處事精明,私相請託推諉,罪證經常被他獲得,人以為神。開始,姜晦革舊制以示寬簡,廷議害怕他會失敗,既而貪贓賄賂的道路被阻塞,流品有敘,眾人心服。姜皎、姜晦兄弟當朝用事。侍中宋璟以他們權寵太盛,恐非久安之道,多次奏請將他們的權力抑損。姜晦轉任宗正卿,以去其權。開元十五年,追贈澤州刺史。姜皎被流放,姜晦貶為春州司馬,不久轉任海州刺史,去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