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山紀游冊

子午山紀游冊[1]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貴州遵義學者趙迺康、漫畫家豐子愷和詩人李瑜編輯。由遵義孤兒所於1942年5月印刷發行。《紀游冊》以詩、詞、文及畫多種形式記載了豐子愷、趙愷及李瑜等人應遵義禹門鄉紳胡獻之之邀,於1941年2月2日(辛巳年正月初七,「人日」)宿胡獻之山莊(怡廬),同遊子午山並同謁鄭莫黎三先生墓的前後五天遊覽經歷中的所見,所思及所感。《紀游冊》共收錄出自10位作者的詩23首、詞2闋、文6篇(其中序和跋各一篇)以及豐子愷所繪的13幅漫畫。為當時文界盛事,被學界稱為民國時期的「蘭亭序」。《紀游冊》表達了對作為沙灘文化傑出代表的鄭莫黎三先生的敬仰,並頌揚了對鄭莫黎三先生墓地長期維護修繕和弘揚當地文化的努力。其中由李瑜在怡廬即席即景所創作的「梅隨客至香初透,柳待春回綠未生」詩句,更成為其點睛之筆。為紀念《子午山紀游冊》刊行八十周年,遵義市歷史文化研究會主辦、新蒲新區蝦子鎮黨委和政府承辦、遵義市圖書館協辦的採風與研討活動與2022年7月20日在蝦子鎮舉行。

《子午山紀游冊》簡介

子午山位於遵義城東八十餘里洛安江畔的沙灘。在清中晚期,沙灘孕育了數十位學者、詩人、書法家、外交家等知名人士。浙江大學在抗戰西遷遵義期間曾組織多位知名學者考察沙灘,將其列為全國文化高尚區,得名「沙灘文化」。其中人稱「黔中三賢」的晚清著名學者和詩人鄭珍(1806-1864)、晚清著名學者和書法家莫友之(1811-1887)及晚清著名外交家和學者黎庶昌(1837-1896)是「沙灘文化」的最傑出代表[2]。同謁鄭莫黎三賢的遺蹟也就自然成為遊子午山的主題。

根據《紀游冊》中李瑜和胡獻之各自的兩首詩的小序中記載,遵義禹門鄉紳胡獻之於1941年2月2日(辛巳年正月初七「人日」)到1941年2月6日間,邀請同鄉好友趙愷(字迺康),浙大教師豐子愷、樂清才子李瑜(字子瑾)、長沙羅展(字巴山)、江蘇武進馮勵青訪其位於遵義禹門落石台的山莊(怡廬)、共遊子午山並同謁鄭莫黎三先生墓。五天的行程中遊歷了青乘橋、胡獻之山莊、平遠橋、夷牢水、關帝廟、禹門寺、子午山、青田山、鄭、莫、黎墓地、欽使第、夷牢亭遺址及節孝寺等。遊歷的所見,所思及所感催生了大部分《紀游冊》中的詩、詞、文和畫。其中很多都是在五天行程中的即興、即景、即席創作。比如李瑜在怡廬即席即景即興賦詩一首,以迎春及重陽的意境映襯出對結束戰亂的憧憬和對再聚重遊之期待。詩中的「梅隨客至香初透,柳待春回綠未生」兩句更成為《紀游冊》中的點睛之筆,為後人廣為流傳。

《紀游冊》以詩文和漫畫相互映襯烘托詩情畫意的境界。有為趙愷所作鄭莫黎三先生小傳所配的3幅肖像畫;3幅鄭莫黎墓地的寫實畫,其中1幅引用了同游羅展的詩句;1幅鄭墓的原狀想像圖;3幅風景畫:《胡獻之山莊》- 以趙愷的詩句:「一彎綠水山百轉, 門前一笑獅象迎」為題、《節孝寺》和《清神橋》;3幅詩意畫:《坐久意未厭》- 來自馮勵青的詩句、《柳待春回綠未生》- 來自李瑜的詩句、和《教人知道是春來》- 豐子愷自己的配詩。《子午山紀游冊》一書不見於《豐子愷年譜》等相關資料記載,豐子愷為此冊所插配的繪圖,也不見選入豐氏多種漫畫集。[3]

總共有11人參與了《紀游冊》中詩詞文畫的創作。除了同遊子午山6人中豐子愷的漫畫13幅;李瑜的詩8首,詞2闋及跋1篇;趙迺康的詩3首,文4篇;馮勵青的詩5首;羅展的詩2首及胡獻之的詩一首。同時還收錄了因病未能應邀同游,時任浙大國文系教授王煥鑣為《紀游冊》作序1篇;時任浙大戰史教官徐森的詩1首;還有參與贊助《紀游冊》出版的遵義當地名士盧濯清、牟琳及喻聖域的詩各一首。《紀游冊》的所有作品相互補充、映襯,完整地展現了子午山之旅的各個方面。在以表達鄭莫黎三賢的崇敬及欣賞沙灘美景為主線,借景生情、以古喻今並憧憬未來。文中特意提到了子午山游東道主胡獻之長期守護、修葺鄭莫黎三賢墓的善舉,以及盛情款待來訪客人之行誼,並在末尾感謝了15位《紀游冊》出資人。《紀游冊》再現了中國文人傳統的「雅集情結」,同時也是對沙灘文化的禮讚[2],為時處傳統文化低谷及戰亂時期的沙灘文化注入了生機和活力[4],為當時文界盛事,被學界稱為民國時期的「蘭亭序」。

參考文獻

  1. ^ 赵迺康、丰子恺、李瑜编辑《子午山纪游册》,遵义:遵义孤儿所,1942年5月出版. [2022-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6). 
  2. ^ 2.0 2.1 顧雪濤. 丰子恺漫画艺术的一朵奇葩——《子午山纪游册》浅析. 美術觀察. 2016, (3): 115–117. CNKI MSGC201603085. 
  3. ^ 韋泱著. 全民阅读书香文丛 书丛人影.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17: 204. ISBN 978-7-5439-7330-5. 
  4. ^ 陸昌友, 梅香初透 柳待春回 —《子午山紀游冊》側記‍, 地方文化研究 2020-04-0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