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滅南漢之戰

宋滅南漢之戰,是於北宋開寶三年至開寶四年,一場由北宋發動,針對南漢的戰爭。該戰役最終導致南漢滅亡,其地盡數歸宋。[1]

宋滅南漢之戰
北宋統一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970年-971年
地點
南漢北部、中部
結果 南漢君主劉鋹戰敗投降,南漢滅亡
參戰方
北宋 南漢
指揮官與領導者
潘美
尹崇珂
王繼勛
伍彥柔 
潘崇徹 投降
李承渥
植廷曉 
郭崇岳 
兵力
不詳 不詳,至少在十六萬以上

戰爭背景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宋太祖趙匡胤調任時任泰州團練使的潘美前往潭州擔任防禦使。[注 1]南漢屢次派兵襲擾桂陽江華等地,潘美成功平息邊患[注 2],並於次年攻陷南漢佔領的郴州[注 3]

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後蜀滅亡,北宋盡取後蜀之地,並於當年十一月消滅了後蜀最後一支抵抗力量[注 4],並於乾德五年(公元967年)算清了王全斌等人在蜀地的不法行為,[注 5]暫時安定了蜀地。這使北宋得以擁有更多的精力整頓軍力。

乾德三年,南漢君主劉鋹聽信讒言,將自己於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所封的招討使邵廷琄[注 6]賜死。[注 7]

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南唐君主李煜派遣使者龔慎儀前往南漢,將自己所寫的勸南漢向北宋稱臣的書信交給劉鋹。[注 8]劉鋹得到書信之後非常生氣,將龔慎儀囚禁起來,並通過驛站傳書給李煜,書信中所用措辭極為不尊敬。李煜把劉鋹傳來的書信直接呈遞給宋太祖,宋太祖於是開始着手準備討伐南漢。[注 9]

戰前準備

北宋

開寶三年九月,宋太祖以潘美、尹崇珂、王繼勛等三人,率領軍隊討伐南漢。[注 10]

南漢

由於以前的將領(如邵廷琄等)因讒言多被殺害,[注 11]導致南漢在戰爭開始之後才有反應,戰前準備幾乎為零。

戰爭經過

賀州之戰

宋軍在出征之後,先期攻拔富州[注 12]。賀州刺史陳守忠向南漢朝廷告急,劉鋹卻只派出龔澄樞前往賀州口頭宣慰,導致原本就很貧窮的賀州士兵士氣跌入谷底。宋軍前鋒抵達芳林的時候,龔澄樞由於過度懼怕,而直接乘坐小船逃回廣州。宋軍隨即包圍賀州。[注 13]

劉鋹召集大臣商議抵禦的最佳將領人選,起初大臣們推舉潘崇徹,但由於長時間沒有得到啟用,潘崇徹的積極性早已喪失,於是以眼病推脫。[注 14]劉鋹一怒之下啟用伍彥柔為大將,出師援救賀州。[注 15]

宋軍在得到伍彥柔部前來的情報之後,撤退二十里,同時在南鄉設伏。伍彥柔率部乘坐船隻,於破曉時分抵達南鄉,宋軍伏兵突然衝出,伍彥柔部大亂,被殺死人數佔到了全軍的十分之七到十分之八。伍彥柔於陣中被擒,並被斬首,頭顱被展示給賀州城內守軍,但是城內守軍不為所動。[注 16]隨後,宋軍軍中隨軍轉運使王明率領數百名負責轉運輜重的士兵,以及幾千名丁夫,填平了城外壕溝,直抵賀州城門。賀州人十分驚慌,開門迎降。[注 17]

潘美此時放出話來要直搗廣州,劉鋹迫不得已,再次請潘崇徹出山,給潘崇徹封官加爵,令其帶三萬兵駐防賀江。但潘崇徹此時只想擁兵自保。[注 18]

連克數州

十月,潘美攻克南漢軍開建寨,昭州刺史田行稠桂州刺史李承珪望風而逃。宋軍不戰而克昭州和桂州。[注 19]

十一月,宋軍攻克連州[注 20]此時劉鋹卻認為,「昭州、桂州、連州、賀州,原來都是屬於湖南的,現在宋軍攻克了這些地方,就不會繼續南進了。」[注 21]

韶州之戰

韶州之戰過後,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正月,潘美率軍攻克英州雄州,潘崇徹率軍歸降。[注 22]

馬逕之戰

當月,潘美率軍來到瀧頭,劉鋹此時派出使者請和。潘美認為這是南漢一計,於是強行抵達馬逕,在雙女山屯兵,直接與郭崇岳部隔河對峙。潘美屢次派出小股騎兵挑釁,郭崇岳堅壁不出。[注 23]而劉鋹此時正謀劃帶着自己的金銀珠寶渡海逃跑,但載滿金銀珠寶的船隻還沒等劉鋹上船,就被宦官樂范和一千餘名衛兵偷走。劉鋹於是只得重新派遣蕭㴶卓惟休等人前往宋軍陣中求和,潘美宣諭上意,表示南漢朝廷只有戰、守、降、死、逃這五種選擇,並直接把兩位使者送往北宋朝廷。[注 24]更加害怕的劉鋹重新讓郭崇岳保持戒嚴狀態,並於二月派遣自己的弟弟劉保興率兵支援。[注 25]

南漢將領植廷曉認為堅壁不出和出陣應戰一樣都是死,不希望坐以待斃的他率部沿河佈陣,宋軍渡河而過,植廷曉戰死,郭崇岳撤回防禦木柵中,[注 26]被宋軍用火計擊潰,郭崇岳死於亂軍之中,劉保興逃回廣州。[注 27]

大勢已去,龔澄樞等人縱火燒光了南漢宮殿和倉庫。[注 28]幾天後,宋軍抵達白田,劉鋹素服出降。[注 29]至此南漢滅亡,其60個州、214縣、170263戶盡數歸宋。[注 30]

戰役影響

南漢滅亡之後,宋廷廢除了劉鋹在任時期所收取的苛捐雜稅,[注 31]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注 32]稍後潘美又討平匪亂,嶺南自此安定。[注 33]

註釋

  1. ^ 《續資治通鑑·宋紀三·乾德元年》:以泰州團練使潘美為潭州防禦使。
  2. ^ 《續資治通鑑·宋紀三·乾德元年》:南漢人數寇桂陽及江華,美擊走之。
  3. ^ 《續資治通鑑·宋紀四·乾德二年》:壬寅,潘美等克郴州。
  4. ^ 《續資治通鑑·宋紀四·乾德三年》:十一月,丁卯朔,康延澤入普州。先是州城悉被焚蕩,乃依山設柵,且行且戰,取糧於遂州,復城普州。既而劉澤領眾來降,詔以延澤兼東川七州招安巡檢使。
  5.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五·乾德五年》:蜀臣民詣闕訟王全斌、王仁贍、崔彥進等破蜀時諸不法事,於是諸將同時召還。仁贍先入見,帝詰之,仁贍歷詆諸將過失,冀自解免。帝曰:「納李廷珪妓女,開豐德庫取金貝,此豈諸將所為邪?」仁贍惶恐,不能對。帝以全斌等新有功,不俗付吏,令中書門下追仁贍及全斌、彥進與訟者質證,凡所取受隱沒共錢六十四萬六千八百餘貫,而蜀宮珍寶及外府它藏不着籍者不與焉。並按以擅克削兵士裝錢,殺降致寇之由,全斌、仁贍、彥進皆具伏。壬子,令御史台集百官於朝堂,議全斌等罪。癸丑,百官言三人法當死,帝特赦之。甲寅,置崇義軍於隨州,昭化軍於金州,以全斌為崇義留後,彥進為昭化留後。仁贍罷樞密副使,為右衛大將軍。諸將士有受者,一切不問。
  6. ^ 《續資治通鑑·宋紀三·乾德元年》:初,南漢內常侍邵廷琄言於其主曰:「漢承唐亂,居此五十餘年,幸中國多故,干戈不及,而吾亦驕於無事。今兵不識旗鼓,人主不知存亡,請飭兵備,且通好於宋。」鋹不能用。至是始懼,以廷琄為招討使。
  7. ^ 《續資治通鑑·宋紀四·乾德三年》:南漢主鋹殺其招討使邵廷琄。廷琄屯洸口,招輯亡叛,訓士卒,修戰備,國人賴以少安。或譖廷琄將圖不軌,鋹信之,賜廷琄死。
  8. ^ 《十國春秋·南漢三·後主本紀》:江南國主乃遣給事中龔慎儀持書遺帝,略曰:「仆與足下叨累世之盟,雖疆畿阻闊,休戚實同。敢奉尺書,敬布腹心。昨大朝伐楚,足下疆吏弗靖,遂成釁隙。初為足下危之,今敝邑使臣入貢皇帝,幸以此宣示曰:『彼若能幡然改圖,華車之使造廷,則百萬之師不復出矣,不然將有不得已者。』仆料大朝之心,非貪土地也,怒人不賓而已。且古之用武,不計強弱大小,而必戰者有四:父母宗廟之讎,一也;彼此烏合,民無定心,二也;敵人進不舍我,退無守路,戰亦亡,退亦亡,三也;彼有敗亡之勢,我乘進取之機,四也。今足下與大朝,無是四者,而坐受天下之兵,決一旦之命,安國家、利社稷者,固如是乎!夫強則南面而王,弱則玉帛事大,屈伸在我,何常之有?違天不祥,好爭危事,天方相楚,尚未可爭,而況今日之事邪?地莫險於劍閣而蜀亡矣,兵莫強於上黨而李筠失守矣。竊意足下國中必有矜智好謀之臣,獻尊主強國之策,以謂五嶺之險非可遽前,堅壁清野,絕其饢道,依山阻水,射以強弩,彼雖百萬之兵,安能成功,不幸而敗,則輕舟浮海,猶足自全,豈能以萬乘之主,而屈於人哉!此說士之常談,可言而不可用,異時王師南伐,水陸並舉,百道俱進,豈暇俱絕其饢道,盡保其壁壘。或用吳越舟師,自泉州航海,不數日至足下國都矣!人情恟恟,則舟中皆為敵國,忠義敢死之士,未易可見。雖有巨海,孰與足下俱行乎?近奉大朝諭旨,以為足下無通好之心,必舉上秋之役,即命敝邑,速絕連盟。雖善鄰之心期於永保,而事大之節焉敢固違。恐煜之不得事足下也。臣子之情,尚不逾於三諫;煜之極言,於此三矣。是為臣者可以逃,為子者可以泣,為交友者亦惆悵而遂絕矣。」
  9.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三年》:南唐主復作書諭南漢主鋹歸款中國,遣給事中龔慎儀往使。鋹得書,大怒,遂囚慎儀,驛書答南唐主,甚不遜。南唐主以其書來上,帝始決意伐之。
  10.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三年》:九月,己亥朔,以潭州防禦使潘美為賀州道行營兵馬都部署,朗州團練使鄴人尹崇珂副之,道州刺史王繼勛為行營馬軍都監,仍遣使發諸州兵赴賀州城下。
  11.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三年》:先是南漢舊將多以讒死,宗室翦滅殆盡,掌兵惟宦者數輩。
  12.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三年》:潘美等克富州。
  13.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三年》:賀州刺史陳守忠遣使告急,內外震恐,南漢主遣龔澄樞馳驛往賀州宣慰。時士卒久在邊,多貧乏,聞澄樞至,以為必加賞賚,而澄樞出空詔撫諭,眾皆解體。宋師前鋒至芳林,澄樞惶懼,乘輕舸遁歸。癸丑,圍賀州。
  14.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三年》:南漢主召大臣議,皆請□辭以目疾。
  15.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三年》:南漢主怒曰:「何須崇徹,伍彥柔獨無方略邪!」遂使彥柔將兵來援。
  16.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三年》:戊午,宋師聞彥柔至,退二十里,潛以奇兵伏南鄉岸。彥柔夜泊南鄉,遲明,挾彈登岸,據胡床指揮,而伏兵猝起,彥柔眾大亂,死者十七八。擒彥柔,斬之,梟其首以示城中,城中人猶堅守弗下。
  17.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三年》:隨軍轉運使王明言於潘美曰:「援兵將至,當急擊之。」諸將頗猶豫,明乃率所部護送輜重卒百餘人,丁夫數千,畚鍤皆作,堙其塹,直抵城門。城中人大懼,開門以納,遂克賀州。
  18.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三年》:潘美等聲言順流趨廣州,南漢主憂迫,計無所出,乃加潘崇徹為內太師、馬步軍都統,領眾三萬屯賀江。會宋師徑趨昭州,崇徹但擁眾自保而已。
  19.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三年》:冬,十月,辛卯,潘美等破南漢開建寨,殺數千人,擒其將靳暉。昭州刺史田行稠棄城遁,桂州刺史李承珪亦奔還,遂取昭州、桂州。
  20.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三年》:是月,師克連州。
  21.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三年》:南漢主聞之,謂左右曰:「昭、桂、連、賀,本屬湖南,今北師取之足矣,其不復南也。」
  22.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四年》:潘美克英、雄二州,南漢都統潘崇徹來降。
  23.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四年》:是月,潘美師次瀧頭,南漢主遣使請和,且求緩師。瀧頭山水險惡,潘美等疑有伏兵,乃挾其使而速度諸險。甲子,至柵口。乙丑,至馬逕,屯雙女山,直瞰郭崇岳柵。游騎數出挑戰,崇岳不從,但堅壁自守而已。
  24. ^ 《宋史·列傳第十七·潘美傳》:美因諭以上意,以為彼能戰則與之戰,不能戰則勸之守,不能守則諭之降,不能降則死,不能死則亡。非此五者他不得受。美既令殿直冉彥袞部送漼等赴闕。
  25.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四年》:南漢主取舶船十餘艘,載金寶、妃嬪,欲入海;未及發,宦官樂范與衛兵千餘盜舶船以走。南漢主懼,乃遣右僕射蕭㴶、中書舍人卓惟休奉表詣軍門乞降,潘美即令部送赴闕。㴶等不反,南漢主益懼,復令崇岳戒嚴。二月,丁卯朔,又遣其弟禎王保興率國內兵來拒。
  26.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四年》:植廷曉謂崇岳曰:「北軍乘席捲之勢,其鋒不可當,吾士旅雖眾,然皆傷痍之餘,今不驅策而前,亦坐受其斃矣。」庚午,廷曉乃領前鋒據水而陳,令崇岳殿後,御其奔沖。既而宋師濟水,廷曉力戰不勝,遂死之,崇岳奔還其柵。
  27.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四年》:遂分遣丁夫,各持二炬,間道造其柵,及夜,萬炬俱發。會天大風,煙埃坌起,南漢兵大敗,崇岳死於敵兵,保興逃歸。
  28.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四年》:龔澄樞、李托與內侍中薛崇譽等謀曰:「北軍之來,利吾國中珍寶耳,今盡焚之,使得空城,必不能久駐,當自還也。」乃縱火焚府庫、宮殿,一夕皆盡。
  29.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四年》:辛未,師至白田,南漢主素服出降,潘美承制釋之。
  30.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四年》:庚寅,群臣稱賀,遂賜宴。凡得州六十,縣二百十四,戶十七萬二百六十三。
  31.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四年》:辛卯,赦廣南管內州縣常赦所不原者,偽署官並仍舊,無名賦斂咸蠲除之。
  32. ^ 《十國春秋·南漢三·後主本紀》:三月丙申,宋詔廣南有買人男女為奴婢轉傭利者,並放免;舊政有害於民者,悉以聞除之。
  33. ^ 《宋史·列傳第十七·潘美傳》:土豪周思瓊聚眾負海為亂,美討平之,嶺表遂安。

參考資料

  1. ^ 該條目翻譯並整理自《續資治通鑑·宋紀三·乾德元年》、《續資治通鑑·宋紀四·乾德二年》、《續資治通鑑·宋紀四·乾德三年》、《續資治通鑑·宋紀五·乾德五年》、《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三年》及《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四年》,並參考《十國春秋·南漢三·後主本紀》及《宋史·列傳第十七·潘美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