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師範學校
山東省濟南師範學校,創建於1902年9月,屬中國最早的一批師範學府,曾經歷山東大學堂師範館、山東師範學堂、山東優級師範學堂、國立山東高等師範學校、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山東省立濟南師範學校等歷史階段。2011年5月21日,濟南師範學校遷址長清並與濟南幼兒師範合併成立濟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歷史
山東大學堂師範館時期
清朝光緒二十七年九月(1901年10月),袁世凱奏准在山東濟南創辦官立山東大學堂[1],校址在原省會書院濼源書院內[2]。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頒佈《欽定學堂章程》(「壬寅學制」),規定師範學堂分為與中等學堂並行的師範學堂、與高等學堂並行的師範館,另外有簡易師範科、師範傳習科、實業教員養成所等[3]。光緒二十八年八月[4](1902年9月[a]),山東巡撫周馥命山東大學堂附設師範館,撥庫銀1萬兩作為開辦經費,地址位於濟南貢院[6]。當時共考選廩生、附生、增生104人入師範館,由候補道方燕年任監督事[3],此為山東近代師範教育之始[1]。
山東全省師範學堂時期
1903年9月,師範館從山東大學堂獨立出來,改名為山東全省師範學堂[3](也稱山東師範學堂[7]、山東高等師範學堂)。師範學堂設長期3年、簡易2年、速成1年三種學制[3]。1904年4月,根據《奏定學堂章程》(「癸卯學制」)的規定,師範學堂實行優級師範學堂和初級師範學堂兩種辦學方式,不再附設於大學堂和中學堂之中,師範教育成為一個獨立的教育系統。師範學堂將長期班分為長期、速成兩種班[3]。同年(1904年),山東大學堂校址遷入濟南杆石橋路北,校名改為山東高等學堂[2]。1904年6月,山東師範學堂校址遷入原濼源書院之大學堂院(今濟南市泉城路中段路北)[6][8],並由撫台撥庫銀2萬兩建造校舍,添置設備。1904年8月,師範學堂設立附屬小學堂,為山東首所省立小學。1905年5月,師範學堂根據「癸卯學制」中《優級師範學堂章程》和《初級師範學堂章程》的規定,將長期班改為完全科,學制5年,名為優級師範生,在學習1年優級預科課程的基礎上,分文、理科再學習4年專業課程;改速成班為簡易科,學制有1年和2年兩種,學生為初級師範生。完全科課程有修身、讀經講經、教育、中國文學、歷史、地理、算學、理化、博物、習字、圖畫和體操等12種;簡易科有修身、教育、中國文學、歷史、地理、算學、格致、圖畫和體操等9種。1905年底,師範學堂32名學生被派往日本留學[3]。1906年,山東全省師範學堂設置優級預科[1]。1903年至1909年,師範館、全省師範學堂先後共有畢業生467人,其中長期班4個班162人,速成班7個班305人。該校的其留日學生中有多人加入同盟會[3]。
山東全省優級師範學堂時期
1909年12月[b],山東師範學堂遵令更名為山東全省優級師範學堂(也稱山東優級師範學堂[1])。該校「以造就初級師範學堂及中學堂之教員管理員為宗旨」,學制5年,開辦文理等科[3]。畢業生經過複試可獲舉人頭銜,最優者可為國子監博士加五品銜,優者可為國子監助教,中等者可為國子監學正。該校從培養高等小學教師改為重點培養中等學堂教師。1911年,該校設立體育專修科和農村師範科,學制2年[3]。
學年 | 類別 | 分科 | 課程 |
---|---|---|---|
預科1年 | 各類學生必修 | 人倫道德、群經源流、中國文學、東語、英語、辨學、算學、體操等8種公共課程 | |
分類科3年 | 第一類 | 國文、外語 | 人倫道德、經學大意、中國文學、教育學、心理學、周秦諸子學、歷史、法制、理財、英語、生物學、體操、德語、生理學、辨學 |
第二類 | 歷史、地理 | 人倫道德、經學大意、中國文學、教育學、心理學、地理、歷史、法制、英語、體操、德語 | |
第三類 | 數學、物理、化學 | 人倫道德、經學大意、中國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算學、物理、化學、圖畫、英語、生物學、體操、德語、手工 | |
第四類 | 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生理學 | 人倫道德、經學大意、中國文學、教育學、心理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產學、生理學、英語、農學、體操、地理、圖畫、化學、德語 | |
加習科1年 | 10種中選修5種 | 人倫道德、教育制度、教育政令機關、教育學、實驗心理學、美學、學校衛生、專科教育、兒童研究、教育演習 |
國立山東高等師範學校時期
1912年,存古學堂裁撤,併入山東優級師範學堂[7]。1912年5月,根據中華民國政府頒佈的「壬子癸丑學制」[3],山東優級師範學堂奉令更名為國立山東高等師範學校[1],簡稱山東高師,由徐鴻策出任校長,鞠思敏任教務長。該校與北京、南京、武漢高等師範合稱為全國四大高等師範。該校設英語、物理化學、博物、歷史地理四個部及體育專修科[3]。1913年,鞠思敏出任校長,實施「學者治校」辦學方針,聘請了一批學界名流,並制定管理規章制度、增設教學儀器、增訂中外科學書刊,使山東高等師範學校成為山東乃至全國較為完備的師範學校。山東高師共有畢業生235名,其中本科班畢業生187人,體育專修科畢業生48人。1913年6月,中華民國各地師範學校進行調整,全國劃分為6大師範區,保留北京、南京、武漢3所高師,新建廣州、成都、瀋陽3所高師。山東高師因與北京高師同屬一個學區,奉命停辦,學生繼續修業至1916年畢業[3]。
學年 | 入學資格 | 課程 |
---|---|---|
分預科(公共科)1年 | 高中畢業生 | 倫理學、國文、英語、數學、論理、圖畫、樂歌、體操 |
本科(分類科)3年 | 預科畢業生 | 倫理學、心理學及教育學、國文及國文學、英語、歷史、哲學、美學、言語學、地理、法制經濟、考古學、人類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氣象學、博物學、農業、圖畫手工、體操 |
研究科(加習科)1年或2年 | 本科畢業生 | |
專修科2年或3年 | 高中畢業生 |
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時期
1914年,山東高師奉命結束辦學後,山東政府根據教育部令將原來濟南、泰安、武定三處省立初級師範學校併入山東高等師範學校,並將其改設為「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簡稱山東省立一師。該校的校址不變,仍由鞠思敏擔任校長。改組後的省立一師面向全省招收學生,重點為山東各國民小學培養教師。學制5年,預科1年,本科4年。每學年分3個學期,第五學年的第三學期為教育實習時間。1917年5月,省立一師在濟南北郊建立北園分校,主要招收高小畢業生。此外,該校在濟南南城根建立模範小學,作為省立一師第一附小;在北郊建立北園雙橋寺村落小學,作為省立一師第二附小,兩所附小為畢業生實習地[3]。其時,一師不僅體制健全、制度完備,而且是濟南學生運動的大本營。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省立一師成立救國委員會,帶領同學們參加各項鬥爭活動[3]。1920年5月4日 省立第一師範、濟南第一中學、齊魯大學等校師生千餘人,手執「駁回通牒」、「廢除條約」、「紀念五四」等字樣的小旗,在省議會召開「五四」一周年紀念大會[1]。1920年9月,省立一師學生王盡美、濟南一中學生鄧恩銘秘密成立了「康米尼斯特學會」(共產主義學會)。1920年10月1日,省立一師學生自治會創辦《濼源新刊》。1921年5月,王盡美和鄧恩銘等人在濟南成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兩人作為山東共產主義小組代表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1]。1922年11月,《學制系統改革案》公佈,史稱「壬戌學制」,省立一師等中級教育5年制師範學校按規定改為6年。1923年3月,中共山東省立一師支部成立。1925年冬至1927年春,以省立一師學生為主體的百餘名濟南青年學生,突破軍閥張宗昌部的封鎖,南下武漢參加國民革命運動[3]。1931年12月8日,省立一師、女子師範、濟南鄉師等校的數百名學生參加「濟南市學生請願團」,赴南京向國民政府請願抗日救國[1]。
課程名稱 | 課程內容 |
---|---|
教育學 | 心理學、倫理學、教育理論、教育史、教授法、哲學發展史、學校制度、管理衛生、體育法 |
國文 | 講讀、作文、文字淵源、文法要略、中國文學史、詩學 |
讀經 |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書經、禮記 |
修身 | 禮儀法、責任與義務、本國道德特色、持躬處世之道 |
英語 | 拼讀、文法、作文、會話、翻譯 |
習字 | 楷書、行書、草書、板書 |
地理 | 地理概況、本國地理、五大洲地理 |
歷史 | 本國上古、中古、近代、現代史,西洋古代、近代、現代史,東南亞各國史 |
數學 | 算術、代數、平面幾何、立體幾何、三角、珠算 |
博物 | 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地質學、生理學 |
理化 | 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熱學、力學、磁學、音學、光學、電氣、物理化學試驗 |
法制 | 法制大要 |
經濟 | 經濟大要 |
農業 | 栽培、土壤、農具、肥料、蠶桑、畜牧、森林、農業經濟 |
圖畫 | 鉛筆畫、鋼筆畫、水彩畫、木炭畫、油畫、漆畫 |
樂歌 | 歌曲、樂器、樂曲 |
手工 | 竹工、木工、粘土、石膏、全木工、各種細工 |
體操 | 普通體操、遊戲、武術、兵士教練 |
山東省立濟南師範學校時期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中華民國教育部從1932年9月起整頓全國教育,各地師範恢復獨立。1934年6月,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改稱山東省立濟南師範學校[3]。
分類 | 課程 |
---|---|
簡師(前師)3年 | 國文、數學、英語、自然、生理、博物、物理、化學、歷史、地理、體育、美術、勞作、黨義、軍訓等16門 |
師範部(後師)3年 | 簡師的16門,以及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鄉村教育、小學行政、教學法、教學測驗與統計、童子軍、農村經濟等9門課程 |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濟南師範師生奉令南撤,經河南、湖北,最後抵達四川[3][6]。1938年秋,日偽政權在濟南師範舊址重新招生,建立「省立濟南師範學校」[6],推行奴化教育,鼓吹「中日親善」。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接收該校,名稱未變,開辦學制3年的師範教育,僅保留後師[3]。1948年9月24日,濟南解放。1948年9月下旬,濟南市軍管會文教部派袁駝為首的軍管小組進駐濟南師範學校,進行接管及復校工作,由王俊千任校長,成立該校解放後的第一個共產黨支部,袁駝任書記[1],校址遷至經四路小緯六路附近[6]。1949年8月,省立濟南師範學校與濟南女子師範學校合併,改稱濟南第一師範學校[3],並將校址遷至師範路[6]。
山東省濟南師範學校時期
1950年8月,濟南第一師範學校與濟南第二師範學校合併,成立山東省濟南師範學校[3],此後校名一直沿用至2011年[6]。1964年11月,山東省第二教育廳在濟南師範學校開始進行全日制師範學校改辦半工半讀師範的試點工作[9]。
1992年,濟南師範被國家教委批准為培養大專學歷小學教師的全國試點學校,為山東最早的「小教大專」。1999年,濟南師範全部改為五年一貫制大專教育,成為山東省同類學校中最早完成由中師向五年制師範過渡的學校之一[6]。
2011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濟南師範學校與濟南幼兒師範學校、濟南廣播電視大學合併組建為濟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0][11]。
歷任校長
師範學堂時期,該校校長稱「監督」,其在職時間普遍較短,1903年至1911年間,更易監督16人次,其中任期最長的1年半,最短的則僅有2個月,平均每人任期是6個月零12天[7]。辛亥革命山東獨立時期,該校監督為山東全省各界聯合總會副會長王訥[7]。1912年5月,國立山東高師成立時,徐鴻策任校長[3],被人以「亂用學校經費」告發後調山東省立五中學校任校長,原教務長鞠思敏出任校長[3][7]。
備註
參考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省情资料库|教育库|山东省教育大事记(1840年—1990年)|建国前. 山東省情資料庫.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5).
- ^ 2.0 2.1 D002.官立山东大学堂至国立山东大学汇集全宗(1901-1949)-山东大学档案馆. 山東大學檔案館. [202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济南师范学校的变迁 - 北洋政府时期. 山東省情網-山東省史志辦. [202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5).
- ^ 戰明. 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文学教育与新文学 (碩士論文). 山東師範大學. 2016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5)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央研究院 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中央研究院. [202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5).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济南师范今迁长清. 新浪網-舜網-濟南時報. 2011-05-21 [202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5).
- ^ 7.0 7.1 7.2 7.3 7.4 綦際霖 遺作. 第2章 回忆1902年一1916年的山东师范学堂. 聯合網-山東文史資料選集 第二十六輯. [2023-03-05].[失效連結]
- ^ 【王秋波】泺源书院 :明德新民 为国储材. 儒家網. [202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0).
- ^ 省情资料库|教育库|山东省教育大事记(1840年—1990年)|建国后. 山東省情資料庫.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5).
- ^ 教育部关于同意在济南师范学校和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合并基础上建立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入門網站. 2011-04-07 [202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9).
- ^ 学校简介. 濟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2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1).
- ^ 王世楷_德城区历史名人. 中華名人網. [202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