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國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7月13日) |
山城國(日語:山城国〔山城國〕/やましろのくに Yamashiro No Kuni */?),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亦稱山州或城州。山城國相當於現在的京都府南部。後因領地內之平安京為仿長安與洛陽型式所建造,亦稱雍州。
山城國 城州(じょうしゅう) 山州(さんしゅう) 雍州(ようしゅう) | |
---|---|
日本的令制國 | |
坐標:34°52′55″N 135°48′02″E / 34.8819°N 135.8006°E | |
所屬 | 畿內 |
今屬 | 京都府南部[1] |
國府 | 1.(推定)京都府木津川市 2.(推定)京都府京都市 3.(推定)京都府長岡京市 4.(推定)京都府乙訓郡大山崎町 |
郡鄉 | 8郡78鄉 |
國力 | 上國 225262石(1598年) 230131石(1842年) |
國分寺 | 京都府木津川市(山城國分寺跡) |
國分尼寺 | (推定)京都府木津川市 |
一宮 | 賀茂別雷神社(京都府京都市) 賀茂御祖神社(京都府京都市) |
慶長三年(1598年),根據太閣檢地的統計,山城國此時的總石高為225262石。[2]到了江戶時代末期的天保十三年(1842年)時的總石高統計為230131石。[3]
歷史
山城以前亦寫作山代,大約7世紀起以山背為名立國。延曆13年(794年)11月7日當平安京被正式命名時,桓武天皇見此地倚山傍水,為天然的要塞,於是重新命名為「山城」[4]。
開始時,山城國的國府位於南山城的相樂郡,據推斷,即為現在的相樂郡與山城町附近。在8世紀前半葉時轉移了到葛野郡,大致為現在的京都市右京區太秦和右京區西京極郡町附近。到了延曆16年(797年)8月25日,因為葛野郡的地勢狹隘,於是遷移了到長岡京以南的乙訓郡,大致為現在的長岡京市(南栗塚遺跡)和向日市上植野町。
清和天皇貞觀3年(861年)6月7日,國府再轉移到乙訓郡的河陽行宮。河陽行宮為嵯峨天皇所建造,目的是為了抵禦外敵入侵,而政治會議亦在這裏召開,位置大致為現在的乙訓郡大山崎町。
最初設有國司山城守,鎌倉幕府時期山城國設有守護所,最初由京都守護兼任山城國守護,承久之亂後,1221年—1333年,六波羅探題兼任此職,守護所也成為了六波羅。宇治河為邊界,在室町時代初期以侍所兼任,後仍設守護,將上面三郡和下面五郡割開,將山城國一分為二後,上三郡的守護設置在宇治槙島,下五郡的守護所設置在淀等數處地方。1485年—1493年,在南山城發生山城國一揆。日本戰國時期設有武家官位的山城守,由松永久秀在內的戰國大名擔任,江戶時期由藤井松平家嫡流當主及諸多藩主分據。
江戶時代的藩
藩名 | 居城 | 藩主 |
---|---|---|
淀藩 | 淀城 | 松平(久松)家(3萬5千石、1623年—1633年) 永井氏(10萬石 → 7萬3600石、1633年—1669年) 石川家(6萬石、1669年—1711年) 松平(戶田)家(6萬石、1711年—1717年) 松平(大給)家(6萬石、1717年—1723年) 稻葉氏(10萬2千石、1723年—1871年) |
山城長岡藩 | 長岡陣屋 | 永井家(1萬2千石、1633年—1649年) 永井家轉封到高槻藩後廢藩 |
伏見藩 | 伏見城 | 松平(久松)家(5萬石、1607年—1616年) 內藤(信成系)家(5萬石、1617年—1619年) 內藤家轉封為大阪城城代後廢藩 |
御牧藩 | 津田家(1萬3千石、1600年—1607年) 因藩主行為不當而廢藩 |
設施
國分寺・國分尼寺
國分寺,位於相樂郡加茂町,同時建有僧寺和尼庵。其中恭仁宮大極殿在746年時設為僧寺。此寺在882年被燒毀,之後雖然重建但香火日衰。1925年(大正14年)時在國分寺旁邊發掘出大量的古瓦,被認為是古國分尼寺的痕跡。
神社
一宮是京都市的上、下賀茂神社,即北區的賀茂別雷神社(上賀茂神社)和左京區的賀茂御祖神社(下鴨神社),二社合為一宮。二宮以下不存在。
人物
國司
山背守時期
在平安京修建的794年年以前,山城國的原國名為山背國,其主官即國司為山背守。時間跨度為飛鳥時代末期(703年)到奈良時代結束(794年)。根據《續日本紀》的紀錄,可以知道在這約莫92年的期間,總共有17位官員擔任過該職位。
姓名 | 任命時間 | 八色姓 | 當時官位 | 之前官職 | 之後官職 | 備註 |
---|---|---|---|---|---|---|
黃書大伴[5] | 大寶三年(703年)7月5日 | 連 | 正五位下 | 死後贈正四位下 | ||
坂合部三田麻呂[6] | 和銅元年(708年)3月13日 | 宿禰 | 從五位下 | 三河守 | ||
高向色夫智[7] | 和銅二年(709年) 11月2日 | 朝臣 | 從五位下 | 右兵衛督 | ||
大伴犬養[8] | 天平勝寶元年(749年) 8月10日 | 宿禰 | 從五位上 | 少納言 | 播磨守 | 官至從四位下·讃岐守 |
紀小楫[9] | 天平勝寶二年(750年) 3月12日 | 朝臣 | 從五位下 | 東海道巡察使 | ||
高圓廣世[10] | 天平寶字六年(762年) 4月1日 | 朝臣 | 從五位下 | 攝津亮 | 從五位上·播磨守 | |
日下部子麻呂[11] | 天平寶字八年(764年) 1月21日 | 宿禰 | 正五位上 | 上野守 | 從四位上·播磨守 | |
藤原黒麻呂[12] | 天平寶字八年(764年) 11月5日 | 朝臣 | 從五位下 | 左勇士佐 | 播磨守 | |
佐伯助[13] | 天平神護二年(766年) 11月13日 | 宿禰 | 從五位上 | 山背介 | 兵部大輔 | 官至從四位下·肥後守 |
榎井小祖[14] | 神護景雲三年(769年) 3月28日 | 朝臣 | 從五位上 | 宮內大輔 | 上總守 | 官至正五位上·造宮大輔 |
橘綿裳[15] | 神護景雲三年(769年)3月28日 | 宿禰 | 從五位下 | 中務少輔 | 從五位上·大判事 | 兼任、官至從四位上・右京大夫、「佐為王」橘佐為之子 |
藤原種繼[16] | 寶龜二年(771年)9月16日 | 朝臣 | 從五位下 | 近衛員外少將 | 正五位下·左京大夫 | 兼任、官至正三位・中納言兼式部卿、死後贈正一位・太政大臣 |
大中臣繼麻呂[17] | 寶龜七年(776年)3月6日 | 朝臣 | 從五位下 | 右衛士員外佐 | 從五位上·衛門佐 | |
多治比人足[18] | 天應元年(781年)5月25日 | 真人 | 從五位上 | 從五位下·大判事 | 正五位下・主馬頭 | |
大中臣諸魚[19] | 延曆四年(785年)1月15日 | 朝臣 | 正五位下 | 少納言 | 左中弁 | 兼任、官至正四位上·參議、右大臣大中臣清麻呂之子 |
三嶋名繼[20] | 延曆五年(786年)2月17日 | 真人 | 從五位上 | 內廄頭 | 改兼美作守 | 兼任 |
巨勢嶋人[21] | 延曆九年(790年)3月10日 | 朝臣 | 從五位下 | 左衛士佐 | 兼任 |
山城守時期
姓名 | 任命時間 | 八色姓 | 當時官位 | 之前官職 | 之後官職 | 備註 |
---|---|---|---|---|---|---|
藤原乙叡[22] | 延曆十四年(795年)2月2日 | 朝臣 | 從四位下 | 參議、左京大夫 | 改兼伊予守 | 兼任(同時兼侍從) |
多治比繼兄[23] | 延曆十八年(799年)2月20日 | 真人 | 從四位下 | 中務大輔 | 神祇伯 | |
藤原仲成[24] | 延曆十八年(799年)9月10日 | 朝臣 | 正五位下 | 治部大輔 | 主馬頭 | 兼任、官至從四位下・參議 |
藤原乙叡[25] | 延曆二十年(801年)8月11日 | 朝臣 | 從三位 | 權中納言、中衛大將 | 改兼近江守 | 兼任 |
藤原緒嗣[26] | 延曆二十三年(804年) 2月18日 | 朝臣 | 從四位下 | 參議、右衛士督 | 畿內觀察使 | 兼任、官至正二位・左大臣、死後贈從一位,史稱山本大臣 |
藤原繼業[27] | 延曆二十五年(806年) 1月28日 | 朝臣 | 正五位上 | 兵部大輔 | 左京大夫、大和守、侍從 | 兼任 |
藤原繼彥[28] | 大同五年(810年)9月10日 | 朝臣 | 從四位下 | 民部大輔 | 從四位上·刑部卿 | 官至從三位・刑部卿 |
安倍高繼[29] | 承和元年(834年)1月12日 | 朝臣 | 正五位下 |
郡
圖集
-
在山城國分尼寺推定地建立的標記碑
-
平安京復原模型
-
山城國一宮賀茂御祖神社
參見
參考文獻
- ^ 山城地域の紹介. 京都府. [2018-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8).
- ^ 野中準 等. 『大日本租税志 中巻』「慶長三年總高」. 金沢稅務調査會. 明治41年7月: p.502 [2022-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8).
- ^ 勝海舟. 海舟全集. 第3巻『吹塵録』の「天保十三年全国石高内訳」. 改造社. 昭和2年至4年: p.154 [2022-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8).
- ^ 山城国. 朝日新聞社Kotobank. [2018-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8).
- ^ 《續日本紀·卷三》:「秋七月甲午。詔曰。『籍帳之設。國家大信。逐時變更。詐僞必起。宜以庚午年籍爲定。更無改易。』以從五位上大石王爲河內守。正五位下黃文連大伴爲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四》:「丙午。以從四位上中臣朝臣意美麻呂爲神祇伯。……從五位下坂合部宿祢三田麻呂爲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四》:「十一月甲寅。以從三位長屋王爲宮內卿。從五位上田口朝臣益人爲右兵衛率。從五位下高向朝臣色夫智爲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十七》:「辛未。以從五位下大原眞人麻呂。石川朝臣豊人。並爲少納言。……從五位上大伴宿祢犬養爲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十八》:「庚子。以正四位下多治比眞人占部爲攝津大夫。從五位下紀朝臣小楫爲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廿四》:「夏四月庚戌朔。以外從五位下山田連古麻呂爲主稅助。……從五位下高圓朝臣廣世爲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廿五》:「己未。以正五位下山村王爲少納言。……正五位上日下部宿祢子麻呂爲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廿五》:「十一月戊戌。外從五位下益田連繩手。李忌寸元環並授從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黒麻呂爲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廿九》:「癸未。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爲右大辨。……從五位上佐伯宿祢助爲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廿九》:「丙申。勅。縁有所思。大赦天下。神護景雲三年三月廿八日昧爽以前雜犯大辟罪以下。罪無輕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及強竊二盜。咸赦除之。其八虐。私鑄錢。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以從五位上榎井朝臣子祖爲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三十》:「乙亥。以從五位下石川朝臣眞守爲少納言。……中務少輔從五位下橘宿祢綿裳爲兼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三十》:「己亥。以從五位下當麻眞人永繼爲右少弁。……近衛少將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種繼爲兼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卅四》:「癸巳。以從五位下粟田朝臣人成爲右少弁。……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繼麻呂爲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卅六》:「癸未。以從五位下賀茂朝臣大川爲神祇大副。……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人足爲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卅八》:「辛亥。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弟友爲侍從。……少納言正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爲兼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卅九》:「丁丑。從四位上紀朝臣古佐美爲右大弁。……內廄頭從五位上三嶋眞人名繼爲兼山背守。……」
- ^ 《續日本紀·卷四十》:「丙午。以從五位下巨勢朝臣嶋人爲山背守。左衛士佐如故。……」
- ^ 公卿補任
- ^ 《日本後紀·卷八》:「甲午。正六位上石川朝臣乙名復本位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繼兄爲神祇伯。山城守如故。……」
- ^ 《日本後紀·卷八》:「辛亥。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園人爲右大辨。大和守如故。東宮傅從三位大伴宿禰弟麻呂爲兼治部卿。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仲成爲大輔兼山城守。……」
- ^ 《日本後紀·卷十》:「辛丑。任官。権中納言従三位藤原乙叡、為山城守。」
- ^ 《日本後紀·卷十二》:「癸亥。從五位下大宅眞人繼成爲大監物。……參議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諸嗣爲兼山城守。右衛士督如故。……」此應有誤,緒嗣才對
- ^ 《日本後紀·卷十三》:「癸巳。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成爲大和守。從五位上百濟王鏡仁爲河內守。從五位下紀朝臣南麻呂爲介。兵部大輔正五位上藤原朝臣繼業爲兼山城守。……」
- ^ 《日本後紀·卷二十》:「丁未。縁遷都事。人心騷動。仍遣使鎭固伊勢。近江。美濃等三國府並故關。……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繼彥爲山城守。……」
- ^ 《續日本後紀·卷三》:「癸亥。以從五位下丹・眞人興宗爲左少弁。……正五位下安倍朝臣高繼爲山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