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書鴻

中国画家(1904-1994)

常書鴻(1904年4月6日—1994年6月23日),別名廷芳伊爾根覺羅氏[1]:19杭州駐防鑲黃旗[2]:181,生於今浙江省杭州市中國畫家,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敦煌文物研究所(後改稱敦煌研究院)所長。因一生致力於敦煌藝術研究保護等工作,被人稱作「敦煌的守護神」。

常書鴻
位於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的常書鴻美術館入口處的常書鴻青銅像
出生(1904-04-06)1904年4月6日
 中國浙江省杭州駐防城
逝世1994年6月23日(1994歲—06—23)(90歲)
 中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知名於敦煌藝術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陳芝秀
李承仙
親屬常沙娜
常嘉陵
常沙妮
常嘉煌

生平

出身

常書鴻出身杭州駐防城(杭州旗下營)的旗人家庭。出生前,祖父已逝世。據他的祖母所說,祖父是東北黑龍江鑲黃旗的蒙古族人,受派來杭州駐防,是一位小軍官。父親是黑龍江八旗工藝廠的錄事辛亥革命時,家庭使用的漢姓常姓。祖母自稱為「我們常家」[2]:181—182。不同自述中,他的祖母說法略有不同,祖母稱祖父是東北熱河頭田佐鑲黃旗的滿族人,姓伊爾根覺羅氏。祖父從熱河派駐杭州,為世襲雲騎尉[1]:19[3]

常書鴻的父親常庚吉[1]:19是家中長子,而他的母親生了五個男孩,常書鴻是第二子[2]:181,乳名靈官[1]:20

早年

常書鴻的三叔是一位癱瘓的殘疾人,依靠繪畫補貼家用。自幼,常書鴻和他的兄弟即幫助三叔進行繪畫工作,填顏色、摹寫畫稿[2]:183。而為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常書鴻學會用炭筆畫人像。最初,常書鴻在親戚的私塾接受啟蒙教育。後進入在涌金門內運河下的時敏小學。在校期間,和同學陳永安學習中國畫[2]:186

高小畢業後(大約在1920年),常鴻書在父親的要求下報考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浙江大學工學部)染織科[2]:186—187

在校期間,常書鴻參加了由豐子愷等組織的西湖畫會。1923年(自述為1920年[2]:188),畢業並留校任美術教員。後於1925年與陳芝秀結婚[4],育有一女常沙娜,一子常嘉陵

1925年,任省立工業專科學校美術教員,1927年,學校轉為國立浙江大學工學院,任本科美術教員。1927年攜妻子赴法國留學,先後在里昂巴黎學習繪畫。在法國期間,常書鴻曾在巴黎舉辦個人畫展,獲得過法國美術沙龍三枚金獎、兩枚銀獎,並當選為法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偶然在巴黎看到伯希和拍攝的《敦煌石窟圖錄》後,常書鴻對中國存在的藝術大為驚訝,決定回到中國,準備致力於敦煌藝術研究工作[4]

1934年,在巴黎發表藝術宣言《雷諾阿的勝利》。

敦煌藝術研究

1936年常書鴻先於妻子兒女,隻身輾轉回到中國。曾在北平藝專任教,由於七七事變爆發,隨學校轉移至重慶,後任中華民國教育部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兼主任秘書。其間受到于右任陳凌雲張大千的幫助,開始與梁思成徐悲鴻等籌建敦煌藝術研究所。

常書鴻於1943年3月到達敦煌,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在1944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成立,常書鴻任首任所長。據稱是由於財政緊張,1945年研究所被教育部解散,莫高窟被移交給敦煌縣政府管理。但常書鴻於其他幾位同事繼續在敦煌從事保護、發掘和臨摹的工作。

有人認為是由於無法適應敦煌較為清苦的生活,也有人認為是兩人在藝術上、生活上的追求產生了分歧,妻子陳芝秀於1945年4月以「去蘭州看病」的理由,留下兩個孩子後離家出走。兩人先後在蘭州的報紙上發佈啟事,宣告離婚[4]

1945年到1949年間,常書鴻等人除進行保護、發掘、臨摹等工作外,還在蘭州重慶上海南京等地舉辦過幾次敦煌壁畫臨摹作品的展覽。還在重慶招收有志於敦煌藝術研究的助手。1947年與助手李承仙在蘭州結婚。後與李承仙育有一女常沙妮(早夭),一子常嘉煌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後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由於當時政策對宗教持否定態度,在敦煌的和尚、道士、尼姑等被要求還俗,「自食其力」。在敦煌的藝術研究者也被要求開荒勞動,常書鴻等人的藝術研究工作陷入停頓。

據稱是常書鴻向時任中央文化事業管理局局長的鄭振鐸寫信,表明了他對敦煌現狀的不滿。1950年由西北軍區政治委員會接管莫高窟,並要求用「批判地研究」敦煌藝術。1951年莫高窟歸文化事業局管理,改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常書鴻任所長。

1951年4月在北京舉辦敦煌文物展覽,其中展出了臨摹壁畫3655幅。展覽受到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等人的表揚。後在印度緬甸日本再次舉辦展覽。並對中國西部地區石窟進行考察。

1956年7月1日常書鴻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甘肅省文聯、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

1959年到1962年籌建蘭州藝術學院,並擔任院長。

1963年到1965年主持加固莫高窟崖壁、棧道加固工程。

文革時期

隨着文化大革命的開始,常書鴻和妻子李承仙被批判,據稱曾在批判大會上被毆打。後被打為「反革命」分子、走資派,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留所(敦煌文物研究所)監督勞動。

1969年3月因遭遇車禍赴蘭州治病。據稱回敦煌後主要進行餵豬等勞動。

據稱是1970年,周恩來應到中國訪問的英籍作家韓素音的要求,常書鴻被恢復黨籍、恢復名譽,並治療疾病。後移居蘭州。

晚年

1978年常書鴻被恢復敦煌研究所所長職務。1979年任甘肅省文化局副局長。

1982年,任國家文物局顧問,敦煌研究所名譽所長,並移居北京。同年10月,與李承仙合作,為浙江大學創作油畫《攀登珠峰》。

1983年任東京藝術大學客座教授。

1984年5月被檢查出患有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後在住院期間摔倒導致骨折。

1985年到1988年應邀赴日本訪問。其間與李承仙合作,為東京棗寺、奈良法隆寺進行宗教畫創作。

1990年赴日本舉辦畫展,被授予創價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92年再次赴日本訪問並進行繪畫創作,獲得富士美術館最高榮譽獎和名譽館長。

回到中國後,進入北京協和醫院繼續治療。並在住院期間寫作回憶錄。回憶錄於1993年8月完成。

1994年4月6日在北京進行回憶錄首發式。據稱當時常書鴻已陷入昏迷。同年6月23日在醫院逝世。

據稱,依照遺囑常書鴻的骨灰一部分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公墓,一部分被安放在敦煌莫高窟前。生前畫作捐獻給了浙江省博物館

貢獻

常書鴻在敦煌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貢獻:

  • 清理洞窟 將一部分被沙土掩埋的洞窟清理出來,並將洞窟、塑像統一編號,為後人研究提供方便
  • 修復文物 對一部分損毀的壁畫、塑像等進行修復,對崖壁、棧道進行加固
  • 發掘文物 在清理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有價值的文物(如文書、絹畫等)
  • 通過臨摹、編輯出版畫冊、撰寫論文等方式,向外部介紹敦煌藝術,提高中國在敦煌研究領域的水平

畫作

  • 《葡萄》 (收藏於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
  • 《沙娜畫像》 (收藏於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
  • 《攀登珠峰》 (收藏於浙江大學
  • 《玄中寺》 (七扇屏風 藏於日本棗寺)
  • 《絲綢之路飛天》 (障壁畫 藏於日本法隆寺)

著作

  •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 回憶錄

弟子

  • 宋德利,1982年受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設計專業,200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花鳥畫高級研究生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甘肅花鳥畫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北京藝博林軒書畫院常務院長兼藝術委員會主任。他早年師從常書鴻先生,近年潛心研習花鳥畫,主攻小寫意,擅長重彩,繪畫風格大氣、自然、寫實。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常書鴻. 《守護敦煌五十年: 常書鴻自述》. 新銳文創. 2013 [2023-07-04]. ISBN 9789865915629 (繁體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常書鴻. 铁马响叮当.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 《文化史料丛刊》第一辑. 中國·北京市: 文史資料出版社(現名:中國文史出版社). 1980 [2023-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9) (簡體中文). 
  3. ^ 胡華. 《中共党史人物传·卷六十四》.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7: 440. 
  4. ^ 4.0 4.1 4.2 “敦煌守护神”父女两代留学生归国记. 歐美同學會. 2018-01-30 [2022-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