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哲學

幸福哲學(Philosophy of well-being)又稱福祉哲學福扯理論(well-being theory)是哲學研究的一個領域,跨足德性倫理學政治哲學道德哲學以及心理學等多個領域,主要探究福祉(welI-being)或幸福價值prudential value)的本質、意義、組成和實現方法。[1]

福祉(well-being)

在生活中,「福祉(well-being)」一詞通常與福利、健康或社會相關聯,容易與「幸福(happiness)」一詞混淆。但在哲學中,「福祉」通常用於描述對個體來說具有非工具性(non-instrumentally)或最終(ultimately)有益的事物。[1]

幸福哲學認為福祉是一種價值,有時被稱為「幸福價值prudential value)」。如果一件事物對個體來說具有非工具性或最終的益處,就說這件事物具有幸福價值。[1]

幸福哲學理論

幸福哲學擁有眾多理論,但西方主流哲學界通常將其分類為三個主要體系:享樂主義hedonism)、欲望理論desire theory)和客觀列表論objective list theories)。[1][2]

享樂主義(hedonism)

最簡單的享樂主義觀點認為,快樂是唯一具有幸福價值的事物,而痛苦則是唯一具有不具有幸福價值的事物。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所有快樂都對我們有益而痛苦對我們有害。它的更完整的表現形式可以體現為:[3]

  1. 有且只有快樂是對我們非工具性(non-instrumentally)的善。
  2. 有且只有痛苦是對我們非工具性(non-instrumentally)的惡。
  3. 一個人的總體幸福水平完全取決於他們所經歷的快樂和痛苦的平衡。[3]

需要澄清的是,享樂主義者提出這些主張的唯一依據是非工具性的享樂主義者承認除了快樂之外的其他事物也可以對你有益的東西和對你有害的東西。享樂主義者承認除了快樂之外的其他事物也可以對我們有工具性的(instrumentally)好處,例如金錢、友誼或漂亮的房子。但享樂主義者會說,這些東西以一種非根本的方式對我們有好處,因為它們只是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的手段。[3]

欲望理論(desire theory)

也稱之為欲望滿足理論(Desire-fulfilment theory)。最簡單的欲望滿足理論認為幸福在於欲望的滿足:滿足的欲望越多,幸福感就越高。[3]它的更完整的表現形式可以體現為:

  1. 欲望滿足理論:若且唯若,並且因為某物滿足了你的非工具性慾望時,它對你來說是善的。若且唯若,並且因為某物挫敗了你的非工具性慾望時,它對你來說是惡的。[3]

在考慮欲望滿足理論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1. 首先,需要特別注意「因為」這一詞的出現,這是因為欲望滿足理論不僅僅聲稱任何滿足你的欲望對你有好處,它還同時意味着你欲望的對象本身也對你有好處。[3]
  2. 其次,欲望滿足理論中所說的欲望同樣指的是非工具性慾望。[1][3]非工具性慾望指的是我們對事物本身的欲望,而不僅僅是因為它們所產生的進一步後果。[3]舉例來說,假設你想要錢,而你想要錢只是為了買奢侈品,那麼在那種情況下,你對金錢的渴望就是工具性慾望。相反,假設你的欲望是想成為一名哲學家,這個欲望若是緣於你自己,則是非工具性的;反之,若是為了獲得知識或父母的期待,則是工具性的。[3]
  3. 第三,欲望滿足理論聲稱欲望的滿足基於現實世界的真實狀況,也就是說,你不必需要感覺到相信你的欲望被滿足。一旦該欲望在現實世界中的得以實現,無論你是否了解或感覺到你的欲望被滿足或你是否因此感到高興,它都已經對你的幸福(福祉)產生了好處。[3]

客觀列表論(objective list theories)

客觀列表理論指出,一個人的幸福取決於一些基本的客觀的善。[3][1]需要注意的是,客觀列表理論是一種態度獨立的理論,也就是說,一個東西對某人好或者壞無關乎這個人對於這一事物的態度,(例如喜歡與否),而是由於存在這樣的事物,本質上就對人類有好處(或有壞處)。[3]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Crisp, Roger. Well-Being. Zalta, Edward N. (編).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21.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21 [2023-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4). 
  2. ^ What Makes Someone's Life Go Best. Reasons and Persons 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 1986-01-23: 494–502 [2023-04-04]. ISBN 978-0-19-824908-5. doi:10.1093/019824908x.005.0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8) (英語).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Fletcher, Guy. The philosophy of well-being : an introduction 1 [edition]. New York. 2016. ISBN 978-1-317-59484-0. OCLC 94688728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