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節目編排
廣播節目編排(英語:Broadcast Programming)是指在廣播電台或電視台以日、周、月、季度或播出季長度為周期對節目內容進行組織、訂購及排序的做法。在歐美國家,負責節目挑選及節目表策劃的人一般是聯播網節目編排總監;而在中國大陸,這個工作則是由總編輯室負責[1];日本和韓國則由編成局或編成委員會負責。
現在的廣播公司普遍採用廣播自動化來定期對節目編排進行調整,為新節目吸引觀眾、留存老觀眾以及與其他廣播公司的節目進行競爭。大多數電視節目都是每周在黃金時段播出一次,然後再在其他時段重播一次;當然,也不乏例外。從微觀上來說,廣播節目編排是對節目傳輸的詳細安排。安排什麼節目或在什麼時候播出,以確保可以充分或最大程度地利用廣播時間。電視節目編排策略可以給電視節目最大機會以吸引和留住觀眾。編排策略既要在觀眾最有可能收看節目的時段向他們推送節目,同時還要確保廣告商的廣告能夠達到最佳效果[2]。
目前,隨着數字平台及數字服務的增長,對電視節目內容的按需觀看也變得普遍起來。這種平台或服務被稱為「非線性媒體,它與線性電視台或線性頻道的編排相對[3][4][5]。
發展歷史
從1936年各電視台開始定期播放節目開始,最早的電視節目只在晚間數個小時播出,而這些時段被稱之為「黃金時段」。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現在電視節目不僅在晚間播出,連日間和周末也有節目播出。由於播出時間的增長,因此廣播機構對新節目內容的需求也在增加。除了體育節目之外,綜藝節目在黃金時段變得尤為重要。
編排策略
塊狀編排
塊狀編排是將一組具有互補性的節目編排在一起的廣播節目編排方式。節目塊通常是圍繞特定的節目類型(例如:處境喜劇)、受眾群體或其他因素而構建的。同時節目塊在宣傳的時候還會將這些節目打包以「總品牌」的名義推廣,例如:美國廣播公司的「TGIF節目塊」、全國廣播公司的「必看電視節目塊」以及鳳凰衛視的「鳳凰衝擊波」等。
橋接編排
橋接是一種處理兩個節目之間「接合點」的特殊方法以阻止觀眾在這個時機更換頻道。比較常見的做法就是在上一個節目即將結束的時候播出下一個節目的預告片,藉助這樣來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6]。此外在實踐中還有這樣的做法,即下一個節目的主持人在上一個節目結尾的時候簡短的出現或與這個節目的主持人互動,以給觀眾一個預看的效果;在新聞頻道里,這樣的做法被稱為「拋梗」和「接梗」。比如喜劇中心的新聞諷刺節目《每日秀》及其衍生節目《科拜爾報告》就常常採用這個辦法。《每日秀》的主持人喬恩·斯圖爾特就經常與《科拜爾報告》的主持人史蒂芬·科拜爾在節目快結尾的時候通過分屏對話[7]。
交錯編排
逆向編排
時段編排
吊床編排
熱切換編排
播出季分割
堆砌編排
帶狀編排
搭棚編排
主題編排
時隙編排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总编室.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2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 ^ Susan Tyler Eastman; Douglas A. Ferguson. Media Programm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9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2012-01-27 [2020-07-17]. ISBN 9781133712145.
- ^ Nellie Andreeva. Brett Weitz On TNT & TBS’ Future, No “Dark, Depressing Dramas” & More Unscripted On TNT. Deadline. [202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 ^ Stephen Battaglio. Network TV viewing is down, but strong demand for ads is expected to boost upfront sales. 洛杉磯時報. [202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 ^ Adam Buckman. In Age Of Time-Shifted Viewing, Networks Stay On Schedule. MediaPost. [202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 ^ John Ellis. Seeing Things: Television in the Age of Uncertainty 2nd Edition. Bloomsbury Academic. 2000 [2020-07-18]. ISBN 97818606448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 ^ Jacques Steinberg. 'Daily Show' Personality Gets His Own Platform. 紐約時報.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