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薰琹
龐薰琹(1906年6月20日—1985年3月18日),字虞鉉,筆名鼓軒,江蘇常熟人,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畫家、工藝美術家。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決瀾社成員。
生平
出身常熟望族。家中藏書處「步雲樓」有一定知名度。曾祖父龐鍾璐,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會試中進士第三(探花)。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祖父龐鴻文(1845年—1905年),光緒二年(1876年)進士,官通政司副使。叔祖父龐鴻書(1848年—1915年),光緒六年進士,曾任湖南、貴州巡撫。[1]
1921年在震旦大學學醫。後輟學,留學法國敘利恩繪畫研究所(Académie Julian)和格朗特歇米歐爾研究所。1932年回國後,在上海美專、新華藝專、昌明美術學校任教,與倪貽德等組建了中國藝術史上第一個現代藝術社團「決瀾社」,反對學院派和寫實主義。1936年後分別任教於北平藝專、四川省立藝專、華西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廣東省立藝專、中山大學。1940年代後受時代影響,轉而認同現實主義風格,與人共同組織了中國共產黨外圍組織「現代美術會」。1949年在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原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今中國美術學院前身)任繪畫系主任、教務長等職,批判資產階級形式主義,解聘了林風眠、吳作人和潘天壽等著名畫家。
1945年,國立藝專在重慶舉辦《現代繪畫聯展》,方干民、林風眠、龐薰琹、趙無極、關良等參加,提倡「現代中國繪畫藝術與現代世界藝術合流」。
1953年任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研究室主任。1956年參與籌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副院長。1957年被劃為右派,撤銷職務,遭到批鬥。文革期間任裝飾美術系教師。
1979年恢復名譽。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第一次個人畫展。他還擔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顧問、院諮詢委員會委員[2]。
著作
- 1952年,《圖案問題的研究》,上海大東書局
- 1979年,《龐薰琹畫輯》、《工藝美術設計》,人民美術出版社
- 1984年,《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三聯書店
- 《中國歷代裝飾畫研究》
- 《工藝美術設計》
- 《中國圖案100幅》
家庭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孫萍,《龐薰琹》,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