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端(987年—1082年),字平叔,一名用成用誠(或謂得道後改名用成),號紫陽,因尊為「紫陽真人」。又人稱「悟真先生」。北宋台州臨海(今屬浙江)人,全真派南宗五祖(南五祖)之第一祖。 在修行上,張伯端反對形式上的出家離俗,隱避山林。而主張「大隱隱於市」。他本人就不出家。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開始有雲遊道士,也組織了南宗自己的教團組織。 一般認為,白玉蟾為南宗實際建立者。

簡介

張伯端自幼博覽三教經書,涉獵諸種方術熙寧二年(1069年),稱在成都遇到劉海蟾,海蟾「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熙寧八年(1075年)作《悟真篇》,為道教南宗內丹修煉的主要經典之一。又作《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青華秘文》)三卷和《金丹四百字》一卷。晚年「自成都歸於故山」,返回江南傳道。

清朝仇兆鰲悟真篇集注》卷首「陸彥孚記」,張平叔「少業進士,坐累謫嶺南兵籍」。治平中,曾隨龍圖公陸詵「師桂林」,並「引置帳下,典機事」。陸詵「移他鎮,皆以自隨」,最後陸詵「薨於成都」。平叔「轉徙秦隴。」《悟真篇·序》有:「至熙寧己酉歲,因隨龍圖陸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

張伯端曾為府吏數十年,一日忽悟「一家溫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縱火燒毀案上文書,因之,以「火燒文書」罪發配嶺南。

張伯端曾「三傳非人」,而「三遭禍患」。熙寧八年(1075年),因「患此道人之不信」,遂著《悟真篇》,敘丹藥之本末。書成後,學者雲集而來。晚年「自成都歸於故山」,返回江南傳道。

張曾得罪官吏,一度被流放,在邯鄲受到石泰搭救,於是將道法授予石泰。

圖集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