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恩 (1880年)

張國恩(1880年—1940年),亦名眉宣、梅軒,別名梅先。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楊二鄉張家灣人[1]:42。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2]

出身於農民家庭。父母早逝,由哥嫂撫養長大。十七歲時,在黃州府應試,中秀才[1]:42。1902年,進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加入日知會。1906年,考入兩湖書院,加入共進會。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加入漢口軍政分府軍需處工作。同時加人中國同盟會。曾參與南北議和談判。出任宜昌稅務局局長,後回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1914年1月,張國恩和董必武前往日本,進入東京日本大學法律科學習。7月,謁見孫中山,加入中華革命黨。1915年6月,張國恩回國,秘謀反袁軍事活動。1917年春在武昌,他與董必武合辦律師事務所,從事革命活動。1919年2月在上海,與董必武共同主持湖北善後公會,從李漢俊處接觸馬克思主義。年底,回湖北與董必武等創辦私立武漢中學。1920年,張國恩與董必武、劉伯垂等人在武昌成立共產黨武漢支部,後自動脫離組織。1921年,任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教務主任,為學運、工運做宣傳工作[2]

1925年7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執行委員。此後從事黨職工作,配合北伐軍攻佔武漢。1927年起,歷任中國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執委兼農民部長、湖北省農協執委兼建設部長、湖北省政府常委兼民政廳廳長、武漢市政府委員、國民黨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教員等職。七一五事變後,任中國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常委。南京國民政府的西征軍佔領武漢後,張國恩遭通緝、逃亡。後重操律師之業。1938年,應董必武邀請,擔任《新華日報》常年法律顧問[2]

武漢會戰後,隨着武漢淪陷,張國恩投靠日本。最初於1939年4月12日任「和平救國聯合會」理事。10月30日,偽武漢特別市政府任命張國恩為勞工協會理事兼實業部部長。1940年8月,汪偽政府任命為社會運動指導委員會湖北省分會主任委員。當年8月17日,張國恩在外活動時「罹疾身亡」[2]。死亡地點為南京[1]:43

註釋

  1. ^ 1.0 1.1 1.2 秦桂英、殷世祥、陳紅琳. 《“硬笔头”和“灵舌头”——董必武与张国恩交往纪事》. 湖北檔案(現名:檔案記憶) (湖北省武漢市: 湖北省檔案局(館)). 2005, (2005年5期): 42—43. ISSN 1003-8167 (簡體中文). 
  2. ^ 2.0 2.1 2.2 2.3 张国恩. 武漢黨史網. 2005-11-23 [202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