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風暴鯨魚 (2020年)
颱風鯨魚(英語:Typhoon Kujira,國際編號:201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52020)是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3個被命名的風暴。「鯨魚」(クジラ)一名由日本提供,即鯨魚座[1][2]。
颱風鯨魚 Typhoon Kujira(英文) | |||||||||||||
---|---|---|---|---|---|---|---|---|---|---|---|---|---|
| |||||||||||||
| |||||||||||||
| |||||||||||||
| |||||||||||||
概況 | |||||||||||||
形成日期 | 2020年9月26日 | ||||||||||||
轉化日期 | 2020年9月30日 | ||||||||||||
消散日期 | 2020年10月1日 | ||||||||||||
最低氣壓 | 980 hPa | ||||||||||||
瞬間最大陣風 | 155 km/h | ||||||||||||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
氣象歷史
9月25日,一個熱帶擾動在威克島西南偏西海域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7W,當日上午,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為「低」。
9月26日下午1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中」。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對其發佈烈風警報。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給予編號TD15。下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高」,並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9月27日上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給予熱帶氣旋編號15W[註 1]。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2013,並命名「鯨魚」[註 2]。同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及台灣中央氣象局分別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和輕度颱風。晚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9月28日下午5時日本氣象廳及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9月29日下午,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
9月30日凌晨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鯨魚發出最後警報。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認為鯨魚已轉化為溫帶氣旋。
註釋
-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為所有於其責任範圍內被該部門評定為熱帶氣旋的系統作出編號,由兩位數及一個英文字母組成。英文字母表示該熱帶氣旋形成的區域,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東海)以W表示;而兩位數字則指熱帶氣旋於當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區域內形成次序,換言之「15W」即指鯨魚是年內第15個於西北太平洋區域內形成的熱帶氣旋。此編號系統每年重新開始。
- ^ 日本氣象廳是世界氣象組織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負責該區域內(包括南海、東海)的熱帶氣旋正式編號與命名工作:每當該機構把一個熱帶低氣壓升為熱帶風暴時,該機構亦會依照在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上通過的名稱表作出命名,同時給予4位數字的國際編號。前兩位為當年公元紀年最後兩位數(2020),後兩位代表鯨魚是當年被日本氣象廳第13個升為熱帶風暴的熱帶氣旋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 (日語)日本氣象廳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英文)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簡體中文)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繁體中文)臺灣中央氣象局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繁體中文)香港天文台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繁體中文)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英文)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 惡劣天氣公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泰文)泰國氣象局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