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原名彭漢育廣東省海豐縣人,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3]1920年代中國農民運動領袖、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毛澤東稱他為中國「農民運動大王」,中國共產黨稱他為「中國農民革命運動先導者」[4][5][6]。彭湃認為土地和農民問題是1920年代初中國諸多社會問題中最根本的問題,是最早認識到和高度評價中國農村農民革命力量、並且親身付諸實踐的中國共產黨人[7][8][9]

彭湃
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委員
中國現代農民運動領袖
「中國農民運動大王」
個人資料
別名彭漢育(學名) 王子安(化名)
出生彭天泉
1896年10月22日
 大清廣東省惠州府海豐縣
逝世1929年8月30日(1929歲—08—30)(32歲)
 中國上海市龍華刑場
國籍 中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1921年[1]-1929年8月30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924年-1927年)
配偶蔡素屏
1912年結婚—1928年被槍殺)
兒女彭士祿
學歷 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
母校早稻田大學[2]
海豐中學
宗教信仰中國基督教新教 (1921年前)
無神論 (1921年後)

生平

早年與家族

早年家族祖父彭藩精於經營,橋東社彭家成為當時海豐首屈一指的富豪,擁有店鋪四十多間[10]:2。1896年10月22日,彭湃出生於這個大地主家庭,祖父彭藩給乳名彭天泉[10]:2;天泉自幼頗受母親周鳳的窮苦農家身世背景的影響[11][12]。六歲時,祖父把他送到七聖媽宮去讀私塾馬紫卿處。兩年後,天泉進了林祖祠小學,師從同盟會會員林晉亭[10]:4。十歲時父親病逝[13]:8。1909年,考入海豐第一高等小學[10]:7,祖父為他起學名為彭漢育[10]:2(長他3歲的胞兄名彭漢垣[3])。1913年,高小畢業後,考入海豐中學[10]:9

1917年前往日本留學,自己改名為彭湃,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13]:22-29[2]。留日期間親歷了日本發生的米騷亂,並深受俄國發生的1917年十月革命、中國發生的五四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重大事件影響;曾因參加反對日本瓜分侵略中國的集會遊行被日本警察毆傷、列入黑名單。最終由基督徒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者[11][14]

1921年5月下旬,彭湃返回中國,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15]。應海豐當地學聯會學生的請願,主政廣東的陳炯明責成海豐縣長任命彭湃出任海豐縣教育局局長[12][16]

開展農民運動

 
1926年彭湃所著
《海豐農民運動》,書名為周恩來當時所題

1922年3月因為拆牆事發表宣言,與士紳陳月波衝突,被迫離開海豐縣。3、4月間,彭湃在廣州參加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成立和組織工作[1]。回至海豐後,由於組織學生遊行慶祝「五一勞動節」,被撤去海豐縣教育局長職務。此後開始從事農民運動。為發動、組織農民,成立農會,當眾燒毀自家祖傳田契,將自己的農田分給農民無償耕作,同時自己過着儉樸的農民生活 [12][17]。農會裏可以得到免費醫療、農業指導;並調解婚姻、債務、土地所有權糾紛,也提供人身保護。農會經常散發簡單的圖表,用以描述地主對農民的剝削。並把農民的貧困和生活中各種遭遇編成標語和口號,廣為散播。經過幾次較為有影響的事件,如有幾位佃農因為欠租成為被告,農會出面幫其免責出獄;1923年元旦,領導成立「海豐縣總農會」,並當選為會長,時會員達2萬戶,農會人口有10萬人,約佔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海豐農會發展迅速,並擴大至惠州地區及廣東全省,同年5月廣東省農會成立,彭湃獲推選為廣東省農會執行長。1923年夏(7-8月),海豐颱風受災,造成農業大損失,農會提出減租70%等意見;時任縣長等拒絕,並與陳炯明部下一起解散農會,抓捕通緝農會骨幹。彭湃等人逃離後與陳炯明周旋,使被捕農會骨幹得以獲釋[12]。1924年由於農會與國共兩黨愈宜密切的關係及越發明顯的政治傾向,加上地主宗族的龐大壓力,陳炯明最終直接下令解散農會禁止其活動,彭湃將農會骨幹人員轉入地下活動,到廣州投奔已經與陳炯明反目的孫中山,參加第一次國共合作[12][18]

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

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彭湃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出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農民部秘書(第一屆),他提議農民運動的實施方案,被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同年6月30日,國民黨中央執委會根據彭湃的提議,決定開辦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農講所,當時全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農民運動講習所」[19]),彭湃擔任第一屆和第五屆農講所主任。彭湃在創辦主持農講所期間完成了《海豐農民運動報告》,在國民黨中央農民部主辦的《中國農民》上連載,後改名為《海豐農民運動》[20][21]。這本書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一部農民運動著作,對後來毛澤東寫的一系列關於農民問題的文章包括《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22]。1925年2月、9月,許崇智蔣介石周恩來率領以黃埔軍校校軍為主力的孫中山部發動兩次東征,最後擊潰陳炯明的部隊,海豐縣農會於1925年3月恢復[23][24]。東征期間,農會給與孫中山的軍隊幫助,被陳炯明的部隊給與報復[18][23][24],同樣孫的軍隊回來時亦會反報復[18]

建立海陸豐蘇維埃

 
海豐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海豐紅宮
 
海豐紅場內的彭湃銅像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的部分勢力在上海開始清黨,捕殺中共成員和國民黨左傾黨員[25],並成立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對立[26],故又史稱「四一二政變」、「寧漢分裂」。彭湃時任武漢國民政府中華全國農民協會執行委員兼秘書長,被南京國民政府通緝(《國民政府通緝共產黨首要令》)[27]。 4月底,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彭湃當選中央委員。7月2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佈解散共產黨機關。

八一南昌起義期間,中共中央組成了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彭湃為前敵委員會委員,參與領導南昌起義,撤出南昌後隨軍南下廣東 [28][29];在8月7日舉行的中共中央緊急會議「八七會議」上當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的正式委員[30]

1927年10月,發動海陸豐暴動,佔領海豐、陸豐兩縣。1927年11月21日,成立海陸豐工農兵蘇維埃(工農兵民主)政府,為最早的中國蘇維埃地方政權,形成割據勢力。制訂和頒佈了「土地革命法規」,主張「一切田地歸農民」,實踐「耕者有其田」[31]。因「四一二清黨開始的「白色恐怖」地主得勢時採用恐怖手段濫殺農民、農會成員[18][32],而當地農民復仇時則以牙還牙也採取恐怖的方式虐殺地主[18]。40萬人口的海陸豐地區,是時有超過5萬名民眾逃離到香港廣州避禍。

彭湃在海陸豐地區有着非常高的威望,成為實際上最高決策者,擁有所有權力[14],他當時的職務是「中國共產黨東江地區特委書記」。蘇維埃政權的共產黨員有85%是當地農民,2.3%是知識分子,這些知識分子行使大部分政治權力,而他們同時嚴格受到「東特」的控制。據有關史料,彭湃和海陸豐蘇維埃政府至1928年1月在政策上和實際行動中已經有效地制止群眾燒殺[33]。1928年2月29日,蘇維埃政權被政府軍擊潰,彭湃率領殘部撤至大南山地區[18]。同年10月,受上海的中共中央指令,彭湃離開廣東,繞道香港轉往上海[13]:427-431費正清認為海陸豐地區之所以能夠爆發有現代特徵的農民運動,彭湃1922年以後的行動是決定性的因素[18]

入獄並被秘密槍殺

 
位於靜安區新閘路613弄12號的彭湃烈士在滬革命活動地點舊址,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8年7月,彭湃在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同年11月到達上海後被增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並接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兼江蘇省委軍委書記[13]:431-432。1929年8月24日,由於軍委秘書白鑫的招供,彭湃、楊殷顏昌頤邢士貞張際春5人在上海公共租界新閘路經遠里白鑫家中舉行江蘇省軍委會議時被捕。彭湃在獄中屢遭酷刑,拒屈,8月30日被國民政府淞滬警備司令部秘密槍殺於上海龍華刑場[34][13]:452-465[35][36]。當時刊登在上海報刊上的法院判決文是判處彭湃、楊殷等八年的有期徒刑[34]

同年11月11日夜,周恩來組織陳賡顧順章中共中央特科人員在法租界霞飛路和合坊伏擊刺死白鑫[37]

1928年,彭湃結髮妻蔡素屏[38]與5歲的長子彭絳人[13]:426被捕,後蔡素屏被槍殺,彭絳人被救出獄後,被上海大同幼稚園收養[39][40]。1932年,彭絳人流落街頭,在上海患病去世。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1928年至1933年,彭湃家人共有八人喪生,其中六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追認為革命烈士,即:彭湃、彭漢垣(胞兄)、彭述(胞弟)、蔡素屏(結髮妻)、許玉磬(妻)、彭陸(侄、彭漢垣之子)[13]:410-494

身後

紀念

為紀念彭湃、楊殷,當時中國共產黨曾在其根據地的許多地方建立了「彭楊紅軍學校」,即現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的歷史前身之一[41]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福建省曾析寧化建寧兩縣地置彭湃縣,後劃屬閩贛省[42]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頒發給彭湃親屬革命烈屬榮譽。彭湃曾就讀過的海豐縣立中學改名為彭湃紀念中學,和彭湃有關的一些遺蹟遺址獲列為重點保護文物[43]。1956年彭母周鳳赴北京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人的接見,獲譽為「革命母親」。

200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前夕,有關十一個部門聯合組織評選出包括彭湃在內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44]

2018年10月7日,中國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在黃金檔時間開始首播公映30集電視連續劇《彭湃》[45][46][47]

反彭湃烈士事件

1966年文革開始,海豐發生了「反彭湃事件[48]; 彭湃的堂侄彭科於1967年被斬首示眾(涉案者文革後被追究法律責任)[49];曾任海豐縣長的彭湃三子彭洪從廣州華南農學院水稻生態研究所被抓到海豐批鬥,1968年遭殘害致死[50];年近百歲的母親周鳳亦遭到批鬥致傷並被捕入獄,經周恩來干預方獲救。1974年,葉劍英曾派出解放軍總政治部工作組去調查上述海豐文革事件。文革結束後,1978年,習仲勛主政廣東,為彭湃親屬和大批有關受牽連的人員平反[48],官方定性該事件是林彪、「四人幫」篡黨奪權陰謀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次「反革命事件」[51]。有觀點認為,彭湃當年在「四一二事件」後武裝建立海陸豐蘇維埃期間,曾實行極左紅色恐怖」,至少上千名地主被殺,導致當地「居民」(地主家庭)在文革期間趁亂奪權,反撲彭湃家族[52]

知名親屬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余俊冰. 特稿:彭湃同志入党时间探讨. 北京: 中國紅色旅遊網. 2018-08-24 [2019-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4). 
  2. ^ 2.0 2.1 早稲田ウィークリー(早稻田周刊). 留学生・彭湃 (ほうはい)と建設者同盟(留学生・彭湃与建设者同盟). 日本 東京: 早稻田大學. 2014年7月14日 [2018年10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3月8日) (日語). 
  3. ^ 3.0 3.1 彭承訓. 《彭湃及彭家》. 彭湃研究叢書 《第四卷 彭湃研究論集(葉佐能 編)》.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7年9月第1版. 1964: 30–35. ISBN 978-7-5035-3673-1. 上朔十數代,彭湃祖籍為中國廣東省陸豐縣吉康都(今屬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五雲鎮) 
  4. ^ “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如何做群众工作. cpc.people.com.cn.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4-06-16 [2024-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5). 
  5.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丨彭湃:焚田契闹革命的“农民运动大王”. www.xinhuanet.com. 新華網. 2021-05-08 [2024-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5). 
  6. ^ Hofheinz, Jr., Roy. The Broken Wav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easant Movement, 1922-1928. Cambridge MA,US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ISBN 0674083911 (英語). 
  7. ^ Ip, Hung-Yok. Intellectuals in Revolutionary China, 1921-1949: Leaders, Heroes and Sophisticates. Florence KY,USA: Routledge. 2009: 54–66 [2010-06-30]. ISBN 04155465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1) (英語). 
  8. ^ Terrill, Ross. Mao: A Biography. Stanford CA,US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第98–102頁. ISBN 0804729212 (英語).  特里爾, 羅斯. 〈组织·农民组织〉. 《毛澤東傳》 2006年1月版 胡為雄,鄭玉臣 譯.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 [2010-07-01]. ISBN 978730007010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中文). 
  9. ^ 宋宇軒. 彭湃:中国共产党的农民运动领袖. finance.sina.com.cn. 新浪網: 新浪財經(源自中國教育新聞網). 2024-08-13 [2024-08-28].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陸里 著. 彭湃.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4年1月. ISBN 7-5006-1471-3. 
  11. ^ 11.0 11.1 Pang, Yong-Pil. Peng Pai From Landlord to Revolutionary. Modern China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USA). July 1975, 1 (3): 297–322. ISSN 0097-7004 (英語).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佟以群. 《彭湃與海豐農民運動 1921-1924》 (PDF). 《中正歷史學刊》 (台灣: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中正歷史學刊》編輯委員會). 2006, 第八期.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6-07).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郭德宏 編. 第一卷 彭湃年谱. [ 彭湃研究叢書] 第1版.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7年9月. ISBN 978-7-5035-3673-1. [永久失效連結]
  14. ^ 14.0 14.1 Galbiati, Fernando. Peng Pai and the Hai-Lu-Feng Soviet.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ISBN 0804712190 (英語). 
  15. ^ 《新聞聯播》.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視頻]). tv.cctv.com.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21-05-09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16. ^ 海豐縣檔案局. 海丰大事记(1987年以前)/1921年. 海豐檔案信息網. 廣東 海豐: 海豐縣檔案局(館). [2011-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2). 
  17. ^ 香港鳳凰衛視資訊台. 《彭湃:壮怀激烈农民王》. 《風範大國民》節目. 香港鳳凰衛視. 2009年2月28日 [2009年4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6日).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費正清,崔瑞德,費維愷. 〈第六章 农民运动(李启家、赵丽江译) 第三节 农民与共产党人:不相称的联盟 · 彭湃与海陆丰农民(1922—1928年)〉. 《剑桥中华民国史 1912-1949年(下)》 中文譯本.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4年1月 [2011-03-10]. ISBN 750041406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英文原文John King Fairbank; Denis Crispin Twitchett; Albert Feuerwerker. Republican China, 1912-194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年. ISBN 978-0-521-24338-4. 
  19. ^ 唤起工农——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北京: 人民網. 2002-09-20 [2012-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4). 
  20. ^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 廣州:同光書店. 1952年9月. 
  21. ^ Peng, Pai (1926): Report on the Haifeng Peasant Movement. Translated by Donald Holoch, China-Japan Program,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Y, December 1973.[1]
  22. ^ 郭德宏. 《彭湃研究丛书 第四卷 彭湃研究论集(叶佐能 编)》《彭湃:为农民利益鞠躬尽瘁》.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7年9月: 3 [2010-01-04]. ISBN 978-7-5035-36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3). 
  23. ^ 23.0 23.1 海豐縣檔案局. 海丰大事记(1987年以前)/1925年. 海豐檔案信息網. 廣東 海豐: 海豐縣檔案局(館). [2011-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2). 
  24. ^ 24.0 24.1 高銳. 《中国军事史略(下)》〈第八章 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军的建立〉第四节 第一次东征与平定扬、刘叛乱/第六节 第二次东征和南征.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1992: 225–227頁,232–234頁 [2011年3月15日]. ISBN 78002141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6月13日). 
  25. ^ 王奇生. 國民黨的清黨運動. 2013年2月25日 [2015年3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7日). 
  26. ^ 費正清,崔瑞德,費維愷. 〈第三章 南京十年时期的国民党中国,1927—1937 年〉. 《剑桥中华民国史 1912-1949年(下)》 中文譯本.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4-01-01 [2011-03-13]. ISBN 7500414064. 原文英文.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3) (中文). 
  27. ^ 老幼兒(2009-1-28)轉發. 國民政府通緝共產黨首要令. 網頁轉發原文影印件. 北京. 1927-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 
  28. ^ 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武漢召開會議決定由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組成前敵委員會,周恩來為書記,前往南昌領導和組織起義。新華資料:《八一南昌起義與「八一」建軍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9. ^ 戴和傑. 南昌起义军南下征途中的彭湃. 北京: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2年3月15日 [2012年4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30.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八七会议. 北京: 人民日報社. [2012-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2). 
  31. ^ 郭德宏. 土地革命的成功经验. 《彭湃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彭湃研究叢書 《第二卷 彭湃研究》.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7年9月第1版. 2007年8月: 第271–280頁. ISBN 978-7-5035-3673-1. 
  32. ^ 梁尚賢,郭德宏.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历史地位及经验教训》. 彭湃研究叢書 《第四卷 彭湃研究論集(葉佐能 編)》.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7年9月第1版. 2007年8月: 第604–616頁. ISBN 978-7-5035-3673-1. 
  33. ^ 郭德宏. 彭湃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彭湃研究/彭湃研究丛书(第二卷).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7: 第322–323頁 [2021-06-16]. ISBN 978-7-5035-36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34. ^ 34.0 34.1 周恩來(1929年9月14日). 《彭楊顏邢四同志被敵人捕殺經過》. 《周恩来选集 (上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年4月19日]. ISBN 7010039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7月24日). 
  35. ^ 黃慕蘭:《黃慕蘭自傳》第96-101頁 (2004年),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ISBN 7-5000-7090-X (黃慕蘭又名 黃定慧 Huang Dinghui[永久失效連結]
  36. ^ 农民运动大王彭湃 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就义. 人民日報. 2009年7月14日 [2010年9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8月31日). 
  37. ^ 郭德宏主編. 风云七十年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与中国. 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1991.05: 185–186. ISBN 7-5033-0265-8. 
  38. ^ 周鳳. 《湃的小史》. 《回憶彭湃 (劉林松、蔡洛編)》.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957. 
  39. ^ 上海大同幼稚園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1930年成立於上海法租界,負責人為「紅色牧師」董健吾楊開慧遇難後,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亦被收養於此。
  40. ^ 張天清主編. 红色家风.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18.05: 104. ISBN 978-7-5500-2728-2. 
  41. ^ 趙建利. 解放军历史上以人名命名的学校. 文章來源:《 解放軍報》. 北京: 中國網 china.com.cn. 2010-01-25 [2011-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5). 
  42. ^ 彭湃縣不能寫成澎湃縣
  43. ^ 中國中央電視台.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简介》. 視頻. 中國中央電視台 cctv.com. 2009-05-08 [2010-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4) (中文). 
  44. ^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務院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人民網 (北京). 2009年9月10日 [2010年8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7月12日). 
  45. ^ CCTV節目官網. 《彭湃》. 北京: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18年10月7日 [2018年10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6日). 
  46. ^ 海豐縣廣播電視台. 30集电视连续剧《彭湃》定于10月7日晚起在央视八套首播. 2018年10月6日. 
  47. ^ 央視傾聽. 电视剧《彭湃》掀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热潮. 北京: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18年10月22日 [2018年10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2日). 
  48. ^ 48.0 48.1 《習仲勛主政廣東》編委會. 《第九章: 一、拨乱反正,加快落实政策步伐》. 《習仲勛主政廣東》.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7 [2009-05-21]. ISBN 978-7-801997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3). 
  49. ^ 戴煌. 第七章 拨乱反正鼓声急. 平反冤假错案的滚滚春雷响彻四方. 《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 北京: 中國工人出版社. 2004-07-01 [2010-06-30]. ISBN 978750083245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6). 
  50. ^ 彭伊娜. 彭湃烈士的儿子彭洪二三事. 深圳文史 第六輯. 政協深圳市委員會. 2004年4月26日 [2010年7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51. ^ 李盛平. 习仲勋在广东主持平反冤假错案. 炎黃春秋. [2020-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0). 
  52. ^ 關嶺. 以暴易暴彭湃20条杀戮令延祸家族. 多維新聞網. 2016-01-12 [2020-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1) (中文). 
  53. ^ 游和平著. 老一代革命家与科学家的故事.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8.01: 197. ISBN 978-7-5073-2438-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