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縣

中国旧县名

掖縣中國名,今山東省萊州市前身。

西漢時,置縣,屬東萊郡新朝時稱掖通[1]隋朝時,屬萊州、東萊郡[2]唐朝時,屬萊州、東萊郡。貞觀元年(627年),曲城縣當利縣曲台縣併入[3]。明清時,屬萊州府清朝時,考評:沖,繁,縣丞駐地在朱橋[4]

民國初年,萊州府廢后,仍屬山東省。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2月,濟南等地失守,掖縣縣長劉國斌逃跑。次年2月1日,侵華日軍攻佔掖縣縣城。劉子容任偽縣長。3月8日,中共領導、發起玉皇頂起義,攻佔掖縣縣城。1939年1月,掖縣再度淪陷於日軍之手[5]。隨後,日軍製造了掖城慘案[6]。1940年11月,中共政權在南部劃出掖南縣。1945年9月1日,原日偽軍棄城逃往平度縣城。當天,中共軍隊進入掖縣縣城[5]。1947年10月3日,華東野戰軍第13縱隊發起掖縣戰役,4日攻佔掖縣縣城,全殲守軍。民國政府任命的掖縣縣長趙光岳被俘虜[7]。1949年後,掖縣屬西海專區萊陽專區。1955年,掖南縣併入掖縣。1958年,掖縣改屬煙臺專區,後屬煙臺地區。1988年,撤縣設市為縣級萊州市

註釋

  1. ^ 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東萊郡,高帝置。屬青州。戶十萬三千二百九十二,口五十萬二千六百九十三。縣十七:掖,莽曰掖通。腄......
  2. ^ 隋書·志第二十五·地理中》冀州於古......東萊郡舊置光州,開皇五年改曰萊州。統縣九,戶九萬三百五十一。掖舊置東萊郡,後齊並曲城,當利二縣入焉。開皇初廢郡,大業初復置郡。有缶山。有掖水、光水。膠水......
  3. ^ 新唐書·志第二十八·地理二》萊州東萊郡,中......掖,上。貞觀元年省曲城、當利、曲台三縣入焉。有東海祠;有鹽井二。昌陽,上......
  4. ^ 清史稿·卷六十一·志三十六》◎地理八......萊州府......領州一,縣三。掖,沖,繁。倚。掖山,東二十里,今大基,掖水出,逕城南,合三里河。又二十里,崮山。西北:斧山。府北際海,西北自昌邑迤東為海滄口,其膠萊北河入,有土山,迤東浞河入,古過國在焉。又東,白沙、英村、果村河、掖水、淇水、蘇郭河入。又東,太平灣口,龍王河入。有小石島。其西,芙蓉島、古傅岩。其東,三山島口,納萬歲河。其西岸,萬里沙。又東,朱橋河入,至招遠界。地理志「曲城陽丘山,冶水出」。左傳尤水即小姑。其西,朱東河,併入平度。沙丘城。海滄鎮。縣丞駐朱橋。柴胡、滄海二廢司。飛霜驛。平度州......
  5. ^ 5.0 5.1 掖县人民八年抗战概述. 萊州市政協網站,選自萊州市政協文史專輯《永遠記住》. 2015-09-02 [2016-05-22] (簡體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6. ^ 記者:李鑫,通訊員:任秉強. 日军制造震惊中外“掖城惨案. 水母網,煙臺日報傳媒集團. 2014-07-22 [2016-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8) (簡體中文). 
  7. ^ 實習生:陶雙雨,記者:劉潔整理. 【重大事件】. 水母網,煙臺日報傳媒集團. 2015-05-25 [2016-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8)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