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莖鈎藤

一种植物

攀莖鈎藤學名Uncaria scandens)又名攀枝鈎藤[1],俗名雙鈎藤、毛鈎藤、鈎藤、勾藤、鷹爪風、倒鈎風等,[2][1]茜草科鈎藤屬下的一個種。分佈於廣西雲南南部及廣東海南四川及西藏墨脫等地。[3][4]此外還分佈於中南半島及印度。[5]生於山地疏林下,在墨脫則生於海拔1300米的山坡闊葉林內。[3][1]

攀莖鈎藤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類植物 Asterids
目: 龍膽目 Gentianales
科: 茜草科 Rubiaceae
屬: 鈎藤屬 Uncaria
種:
攀莖鈎藤 U. scandens
二名法
Uncaria scandens
(Sm.) Hutch.

形態

大藤本,嫩枝四棱形,密被鏽色短柔毛。葉紙質,卵形、卵狀長圓形、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10-15厘米,寬5-7厘米,被糙伏毛,側脈7-20對,有明顯凹陷,脈腋窩陷有粘液毛。頭狀花序,單生葉腋或成單聚傘狀排列,密生灰白色硬毛或短柔毛,花冠淡黃色,花冠管纖細,長8-10毫米,外被柔毛,花柱伸出冠喉外,長10-12毫米,柱頭長紡錘形。花期夏季。果序近球形,小蒴果無柄,有宿存萼。[3][2]

藥用

鈎藤鹼羥吲哚類生物鹼。[6][7]攀莖鈎藤在中藥中被視為鈎藤的混偽品。[8][9]但在壯藥傣藥藏藥黎藥民族藥中均入藥,此外也是白族、哈尼族、納西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佤族、基諾族所習用的藥材。[1]

攀莖鈎藤在壯語中被稱作Gaeuoenngaeu(扣溫鈎),壯醫認為其可通火路通龍路、祛風毒、清熱毒、消腫痛。[2]藏語中則稱之為「窮代爾嘎布」(藏語ཁྱུང་སྡེར་དཀར་པོ威利轉寫khyung sder dkar po),藏藥文獻中稱其「產於門隅地區,狀如公雞爪」[10]藏醫中認為其帶鈎莖枝能清熱毒。[7]在黎藥中被稱為「網紫盹」,全草煮水用於治療小孩風濕。[5]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鄭進; 張超,錢子剛主編;雲南中醫藥大學編. 云南民族药大辞典 下.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9.01: 2584–2587. ISBN 978-7-5478-4138-9. 
  2. ^ 2.0 2.1 2.2 朱華; 戴忠華. 中国壮药图鉴 下. 南寧: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0.04: 363. ISBN 978-7-5551-1260-0. 
  3. ^ 3.0 3.1 3.2 攀茎钩藤 Uncaria scandens (Sm.) Hutch..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 昆明: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13-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簡體中文)
  4. ^ 張傳義. 现代实用中药速查. 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 2003.07: 592–593. ISBN 7-5442-1289-0. 
  5. ^ 5.0 5.1 戴好富; 鄭希龍,邢福武,梅文莉 主編. 黎族药志 第3册.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01: 192–130. ISBN 978-7-5046-6437-2. 
  6. ^ 王宗玉; 劉倫輝. 中国原料植物药. 昆明: 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02: 252. ISBN 7-5416-1580-3. 
  7. ^ 7.0 7.1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藥物研究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华本草 藏药卷.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12: 370–371. ISBN 7-5323-6628-6. 
  8. ^ 劉宇婧. 中国岭南凉茶与文化.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8.12: 160. ISBN 978-7-5641-8212-0. 
  9. ^ 高元泰; 陳玉良主編;王可貴,張榮強,張愛君等副主編. 全国基层医院中药鉴别和临床用药.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1998.10: 243. ISBN 7-80089-306-5. 
  10. ^ 大丹增. 中国藏药材大全. 北京: 中國藏學出版社. 2016.04: 139–140. ISBN 978-7-80253-881-8.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