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池

漢傳佛寺中提供信徒放養動物之水池,亦有調節空氣、抑制粉塵、防火等功能

放生池是許多佛寺中都有的一個設施。一般為人工開鑿的池塘,為體現佛教「慈悲為懷,體念眾生」的心懷,讓信徒將各種水生動物放養在這裏。[1]

位於杭州雷峰塔下的放生池,中間的假山周圍爬滿了烏龜

沿革

大智度論》記載:「建德六年(577年),齊地佛門遭劫。聞率僧眾四十餘循海路奔建康。輒遇大風波,楫折船沉。忽現巨龜,負眾僧出水,須臾抵健康。聞口稱南無阿彌陀佛。龜對曰:師父曾記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龜也。聞恍然大悟。奏聞宣帝,帝大悅,敕建報恩寺,香火祀之。」[1]

放生池最早的建立者是天台宗的建立者智顗[1]759年,唐肅宗下令所有佛寺建立放生池。《多寶名經》記載當時81所佛寺在皇帝的命令下建立了放生池。[1]

功能

放生池既能調節空氣,抑制粉塵,又具有防火的作用。佛寺一旦失火,池塘里的水可以用來滅火。[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張馭寰 (2014),第115–116頁.

來源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