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

新加坡华侨中学(中学部)前身

南洋華僑中學(The Chinese High School,簡稱「華中」)新加坡一所前自主中學。該校於2005年1月與華中初級學院合併,發展為今日的新加坡華僑中學(Hwa Chong Institution)。

南洋華僑中學
The Chinese High School
Sekolah Tinggi Cina (Singapura)
地址新加坡
661 Bukit Timah Road, Singapore 269734
座標1°19′36″N 103°48′13″E / 1.32654°N 103.803491°E / 1.32654; 103.803491
類型自主男校
狀態現為新加坡華僑中學中學部
創辦日期1919年3月21日 (1919-03-21)
班制單班制
校訓自強不息
校色 紅色   黃色 
地圖

南洋華僑中學於1919年由南洋商人、慈善家陳嘉庚創辦,1919年3月21日正式開課,為新加坡第一所主要以中文為教學媒介的中學,也是東南亞第一所華文中學。[1] 華僑中學自開辦以來便是傳統南洋「華校」的典範之一。在2005年合併之際,華中無論是在學術成就和課外活動在全國都處於領先地位,是新加坡最頂尖的兩所中學學府之一。

歷史

 
前南洋華僑中學校徽。左為1919年創校之初的校徽。右為1930年代至2004年間的校徽。 華中另有一個全紅的火炬校印,現為新加坡華僑中學的標誌。此火焰標誌一直都掛在南洋華僑中學鐘樓正上方。

創辦

華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3年, 當時的華社領袖,着名商業巨人陳嘉庚先生,提議設立一所中學,以應付新加坡青年的教育需求。計劃並沒有受到英國殖民政府支持。1918年陳嘉庚認捐三萬元,並募捐二十萬元新元的資金,召開捐款人大會,成立新加坡海外華僑中學校董事會,公舉陳嘉庚為董事長,吳勝鵬為副董事長,購買新加坡小坡大馬路尼文律兩棟樓房作為校舍。經上海教育會會長黃炎培介紹塗開輿出任第一屆校長。[1]

1919年3月21日新加坡海外華僑中學校正式成立舉行開幕典禮,首批78名學生進入新加坡海外華僑中學校就讀。當時柔佛蘇丹有意以八萬元出售武吉知馬路七十英畝的園地,經校董會決議購買下來作為新校園。同年嘉庚因事回中國,由林義順繼任董事長。1912年至1922年董事長為林椎遷。1923年陳嘉庚復出任董事長,募捐籌款興建華中大禮堂。1925年,學校獲得額外600 000美元的資金,遷至79英畝(320,000平方米)的校地,並正式更名為南洋華僑中學。1927年至1927年董事長為陳延謙,副董事長為胡文虎。胡文虎出資興建虎豹樓,足球場和環校馬路。1930年至1948年董事長為李光前;1939年李光前出資建光前科學館。[1]

成立以來,華中提供全面的初中和高中教育。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由陳嘉庚代表資助。 學校在早期採用雙語教學:國文、歷史、地理課本採用中華民國教育部的課本,幾何、代數、化學、物理、和英文課本採用英文本;除英文課用英語教學外,各科都用現代標準漢語教學。任科老師多是早年由中國移民到新加坡的。學校最初的20年是在與政府的抗爭中渡過,英國殖民政府顯然不滿學校所採用的一些課本內明顯的左傾思想,而學生們也多以中國人而非當地人自居。然而學校最終還是逃脫了被迫關閉的命運,得以繼續運作,直到新加坡在1942年被日本佔領為止。學校曾於1933年2月因為大量教職員集體辭職而1933年而局部關閉。 學校於次年2月重新開放,並聘請了新的教職員和校長。 同一年間, 李光前成為掌校主席,此安排持續至1957年。 期間華中數次因為資金問題面臨關閉逆境,但通過華社,尤其是陳嘉庚和李光前的慷慨捐獻得以繼續開課。[1]

動盪時期

新加坡戰役中,學校的鐘樓因為地勢高,成為盟軍捍衛者 的中部,後淪為日本皇軍的官邸。期間,學校也淪為一個臨時集中營,成為肅清大屠殺的拘留所。[1]

二戰結束後華僑中學於1945年10月重新開學,校長為薛永黍。1948年7月薛永黍辭職,鄭安侖出任校長。1949年修復被日軍破壞的校園,將國專科學館擴充為圖書館,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和生物實驗室四部分,添置各種儀器,標本,器皿,圖書館的中英文藏書,包括中國國文學,西洋文學,科學,哲學,歷史地理等書籍七千四百餘冊,其中包括《魯迅全集》、達爾文物種原始》、愛因斯坦相對論黑格爾《小邏輯》,王亞南翻譯的三大卷馬克思資本論》等。華中並繼續保持了戰前明顯的左傾政治背景,一些學生成為共產主義支持者,擁護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革命的武裝鬥爭,同時也在新加坡本地發動眾多抗議英國殖民統治的活動。[1]

1956年10月25日發生了學校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示威抗議,上千名支持共產主義的學生與其他華校的學生串聯舉行大規模抗議活動,學生們在華僑中學和中正中學校園內舉行靜坐示威,不少馬來亞共產黨領導人還不斷發表演說。這次事件最終以英國殖民地政府的流血鎮壓收場,不少學生受傷,政府則指責學生發動了針對警方的暴力攻擊。這次學潮發生後,新加坡政府為了安置不願意參加學潮的學生,開設了德明政府中學立化中學、黃埔中學、華義中學等所謂「政府」華文中學。

於1950和1960年代華僑中學一直保持着左傾的背景,繼續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各種教科書與書籍、雜誌,成為共產黨活動的據點之一。華僑中學的學生大多在畢業後進入新加坡唯一的一所中文大學南洋大學繼續深造,少部分人則選擇前往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國家建設。

轉型

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繼續嘗試徹底根除他曾經倚賴過的共產主義運動(受到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此時華僑中學等學校的學生變得更加激進),包括削減華校經費等措施,並認爲最終只有關閉所有華校才可能根除問題。政府於是決定將在1980年起在全國推行英語教學。為保留傳統華校的原有校風,新加坡政府從1978年起開始對華僑中學等九所華校進行特別補助,以英語和華語為第一語文。華中也因此進入了轉型期。

1980年代後,華僑中學已經成為新加坡最頂尖的中學之一,採用英語教學的同時保留了濃厚的中文背景。1987年,華中在試驗計劃下被授予自主學校的使命,並在教育部的協助下開始推行改制課程。華中所推行的改制課程為全國首創,後推行到其他頂尖學府。 這包括取消年中考試並改為野營旅行,以及加入各個強化課程。[來源請求]

1990年代初期,華中展開了廣泛的翻修,包括建造一個以學校先驅命名的新大廳,一個體育館、重新裝修鐘樓和添加新教學樓。 在1990年代末,學校開始推行一個教育聯盟課鋼製,以提高教育質量。  在2000年,iSpark聯盟設立,以接納教育部的高才培育計劃(GEP)。

 
前南洋華僑中學(現今新加坡華僑中學)入口拱門。拱門現已被拆除重建。

1999年3月19日,華中鐘樓被列為為國家古蹟以紀念華中作為東南亞首間華文中學的歷史意義,以及紀念華社建校辦學的精神。 配合學校的80周年慶祝活動,學校的遺產中心於1999年由校友王鼎昌總統正式開幕。 此外,藝術家兼校友陳瑞獻英語Tan Swie Hian贈予華中一個巨大的馬形雕塑。這雕塑目前立於學校操場邊上。

近年來,華中榮獲新加坡頂尖學府名譽。 2000年,到訪的美國教育部長訪問了該校。愛德華·德·波諾也曾經稱之為「東方的伊頓」。[來源請求]

合併

2005年1月,南洋華僑中學正式與華中初級學院合併為新加坡華僑中學。 新學府沿用了南洋華僑中學的中文全名與校印,並保留了「華中」這一簡稱,英文名則沿用華中初級學院的英文名「Hwa Chong」。 [2] 隨着合併,六年的 直通車課程也順利與南洋女子中學共同推行。該課程集合了四年的初中教育和兩年的大學預科課程,使學生可以跳過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普通水準會考,直接報考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高級水準會考。

歷任董事長

  • 陳嘉庚 1918
  • 林義順 1919-1920
  • 林淮遷 1921-1922
  • 陳嘉庚 1923-1926
  • 陳延謙 1927-1928
  • 胡文虎 1928-1930
  • 陳嘉庚 1930-1934
  • 李光前 1934-1954
  • 楊贊文 1955-1960
  • 高德根 1961-1966
  • 葉慶賀 1967-1969
  • 陳共存 1970-1996
  • 黃一宗 1998
  • 吳定基 1999-2003
  • 楊禧年 2003-2007

歷任校長

姓名 任期 備註
塗開輿 1919-1922
魯士毅 1922-1926 1926年,學生對魯校長有意見而罷課一年。
何葆仁 1925-1928
吳毓騰 1928-1929
翁之達 1929
黃俊昌 1930
劉公武 1931-1932
張禮千 1932-1933
林耀翔 1934-1936
薛永黍 1937-1948 1942至1945因戰爭而停課
鄭安侖 1948-1968
鄭金髮 1968-1972
王卓如 1972-1974 代任
江祿森 1974-1976
潘明智 1976-1978
吳從干 1978 兼代;同時任華中初級學院院長
杜輝生 1978-1999 1960年畢業華中;任期最長校長
許永正 1999-2002
潘兆榮 2003-2004 2004年,華中華初合併,潘兆榮任華中中學部校長。2010年任合併華中總校長。

成就

 
黃仲涵紀念堂,位於光前圖書館正下方。

華中為新加坡最頂尖的學府之一,並一直在 教育部的年度官方中學排名排名中躋身前四。[來源請求] 每年報考華中的學生均為的小學畢業考試 (小六會考)的首3%考生。

華中也是推行直通車課程的首間學府。 目前,南洋華僑中學已經被吸納為新加坡華僑中學的中學部(High School Section)。華中初級學院則為現今新加坡華僑中學的高中部(College Section)【見新加坡華僑中學

華中建校直至合併86年來以其田徑隊為名。直至2004年該校丟失冠軍頭銜的次數不超過10次。[來源請求]

華中復蓋面積的79英畝校園也使其成為全東南亞最大的中學。

著名教師

  • 老舍 - 1929年在華僑中學任教,並始創作小說《小坡的生日》。
  • 薛永黍 - 1948年任華僑中學校長
  • 李春鳴 -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畢業,華中華文教師、訓育主任,並曾擔任多所學校的校長。
  • 王宓文 - 國立東南大學英文系文學士,曾任馬來亞教育部華校總視學官,王賡武之父。
  • 唐錦雲 北京清華大學英語系畢業,華中語文課老師,新加坡星州日報編輯,退休後移民加拿大愛民頓
  • 李興瀟 初中數學老師。退休後移民加拿大多倫多。
  • 鄭安侖 - 清華大學畢業,留學英國牛津大學,獲博士學位,1949年華中校長。
  • 劉抗 - 1927年暨南大學畢業,留學法國畫家,南洋畫派創始人,曾任華中美術教師,教水彩畫和彩粉畫。
  • 林總 - 德國柏林大學電機工程博士,曾任華南電力公司總工程師,1950年到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當物理學教師,後任新加坡南洋大學、美國萊斯大學教授。
  • 丘絮絮 - 新加坡著名作家,出版過詩集和丘絮絮短篇小說集,曾任華中國文課教師。
  • 杜運燮 - 詩人。
  • 林學大 - 華中美術教師,新加坡南洋美術學院創辦人、校長。
  • 方宗熙 - 華中教師,華中圖書館館長,山東海洋學院副院長。
  • 汪佳平 - 馬來亞大學首屆物理學博士,曾任華僑中學物理學教師,天津南開大學物理系教授,電子物理教研組主任,天津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席。[3]
  • 陳仰成 - 華中歷史老師。
  • 羅文軒 - 曾任華中化學老師,著有《中學化學綱要》;曾任新加坡真耶穌教會牧師。
  • 劉老師 華中音樂老師,教中國民歌和西洋音樂:漁光曲,康定情歌,維爾地愛逸達進行曲,伏爾加船夫曲,貝多芬月光奏鳴曲,舒伯特搖籃曲,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陽(SOLE MIO),蘇格蘭民歌夏日最後的玫瑰,夜半歌聲等

著名校友

  • 王鼎昌 - 第五任新加坡總統
  • 羅豪才 - 中國致公黨主席,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法學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法院副院長。
  • 朱暉 - 1950年畢業,指揮家,曾任新加坡交響樂團藝術總監。
  • 鄭有國 - 1950年畢業,演員、導演。
  • 鍾盛標 - 北京大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法國巴黎大學博士,南洋大學理學院院長。
  • 潘先榜 - 前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中國長安大學海外特聘教授,交通學院院長。
  • 張載德 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學生物學教師,武吉知碼路一間中藥鋪的店東
  • 鍾俊麟 - 曾任上海復旦大學農業學院院長
  • 戴冕 53年高中畢業。60年 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任北京鐵道師範學院物理教師。73年移民加拿大,曾任加拿大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員,加拿大太空總署電子工程師。翻譯出版物:北京科學出版社 電磁流體力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經典電動力學,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達文西論繪畫
  • 戴淵 (Dr Willian Yuen Tai),香港大學歷史系博士,荷蘭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主要著作 Chinese Capitalism in Colonial Malaya[17] 2005年出版 The Origins of China's Awareness of Newzealand 1674-1911 Universty of Auckland, Newzealand Asia Institude. 2018年 出版《英屬馬來亞華人資本主義經濟》
  • 陳瑞獻 - 新加坡藝術家。
  • 葉金利 - 仟湖漁業集團執行主席兼董事經理。
  • 陳贊誠 - 新加坡民防部隊總監(1992年-2009年)。
  • 魏利慶 - 1953年畢業,2003年美國西太平洋大學企業管理博士,南洋客屬總會名譽董事。
  • 符策謀 - 現任新加坡空軍部隊總長。
  • 詹達瞻 53年華中畢業,新加坡男高音歌唱家,詹達三的大哥
  • 詹達三 - 55年華中高中畢業。1964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北京中國科學院光學研究所研究員。
  • 蔡亞能 - 中國青島海洋大學教授。
  • 巫啟賢 - 1980年畢業,歌手,作曲家,節目主持。
  • 林書賢 - 1980年畢業,1980年東南亞運動會男子機械操冠軍。
  • 林育漢 - 1980年畢業,新加坡政府投資局資訊科技部主任。
  • 王煊塔 - 1980年畢業,新電訊SingTel副總裁。
  • 方進興 - 1980年畢業,美國矽谷惠普公司副總裁,IT創業者。
  • 丘瑞龍 - 1980年畢業,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土木工程系冠名正教授,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士, 中國同濟大學交通學院客座教授。
  • 宋賢清 - 1980年畢業,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機算計系正教授。
  • 陳志群 - 1980年畢業,新瑤作曲家,小提琴手。
  • 劉文忠 - 1980年畢業,新加坡報業控股公司助理副總裁,總編輯。
  • 陳奕翔 - 1980年畢業,新加坡中央醫院總經理。
  • 曾慰明 - 1981年畢業,馬來西亞新山市名醫。

參看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950., 華中畢業刊,. Hua zhong bi ye kan, 1950.. www.nlb.gov.sg. [2017-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2. ^ Not just a badge or motto: It's an identity. [2016-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3). 
  3. ^ 汪佳平·李朝成最先獲馬大哲學博士. [2017-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