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

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师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簡稱第十師(前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十師,簡稱農十師[1]),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正地廳級單位[2]。十師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屯市實行「師市合一」,管理團場位於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北屯市境內。全師總面積3,887平方公里,總人口9.4萬,師部駐地北屯市[3]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


主要領導
政治委員 王勝平(北屯市黨委書記)
師長 吳春雲(北屯市市長)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機構類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師
行政級別 正地廳級
本級中共組織 中國共產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市委員會
本級紀檢機構 中國共產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本級監察機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市監察委員會
聯絡方式
師部
 實際地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屯市
對外官網 www.bts.gov.cn
機構沿革
成立時間 1959年

沿革

至1958年,阿勒泰地區依然有土匪,從扎河壩肖爾布拉克多次發生武裝叛亂,阿勒泰軍分區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直屬第28團聯合平叛。需要有更大規模屯墾戍邊部隊在阿勒泰地區紮根,一方面發展那兒的經濟,一方面鞏固社會治安。 1958年1月15日,兵團副政委張仲瀚指示兵團勘測三隊隊長王禮清和政治協理員王新厚帶六十多人,其中三四十名技術幹部,二十多名工人,四輛汽車,帶着武器和電台前往阿勒泰地區做水土資源調查,為成立農十師做準備工作,對烏倫古河額爾齊斯河流域以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夏孜蓋處女地進行勘測。1958年7月張仲瀚副政委在兵團黨委會議上指出:「根據兵團荒地勘查大軍經過風餐露宿,找到了阿勒泰這個取寶盆,烏倫古河和額爾齊斯河水源豐盛,土地廣闊肥美,初步確定兵團開發阿勒泰的行動方案,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要在該地區開發300-400萬畝的土地,並立即行動。」 1958年8月,張仲瀚帶兵團基建處處長申玉昆、灌溉管理處處長張立長、水利工程處政治部主任程人英以及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王鶴亭為農十師選址實地踏勘。最初考慮把農十師師部設到頂山(今182團場),後來考慮到水利工程建設的問題,加之頂山交通閉塞,初步把農十師師部設到了額爾齊斯河畔的多爾布爾津,並更名為北屯

1959年1月6日,張仲瀚從兵團勘探第三隊提交的勘探報告和親自踏勘的結果,報國家農墾部黨組和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批准,申請恢復成立農十師。1959年1月16日,兵團司令員陶峙岳(兼),政委王恩茂(兼),副政委張仲瀚簽兼兵團黨委書記簽發命令,恢復成立農五師、農十師番號、建制和領導機構。[4]共有14177名指戰員,其中黨員1147人。1959年4月9日在阿勒泰縣巴里巴蓋第二十八團駐地召開農十師成立大會。

  • 師長:張立長
  • 政委:黃浴塵阿勒泰地委書記兼)
  • 副師長:鄔佳才李崇正(國民黨軍整編第78師直屬騎兵團團長起義人員)
  • 副政委 :程人英
  • 司令部 參謀長仇朝先
  • 政治部 主任程人英(兼)
    • 組織科科長王愛民、副科長張毓珊
    • 宣傳科科長王新厚(1928年生,解放軍二軍四師十二團保衛幹事)、副科長何仙仁
      • 秦劇團
      • 電影隊
      • 《戰聲》報社
    • 政法科科長楊建陵、副科長馮傑三
    • 地方工作科科長周國俊
    • 人事處:處長張明道
  • 二十八團(現181團)
  • 二十九團(現182團)
  • 三十團
  • 三十一團
  • 三十二團
  • 三十三團(現183團)
  • 三十四團
  • 三十五團
  • 雲母礦
  • 師醫院
  • 托兒所
  • 小學
  • 中學
  • 勘探設計隊(兵團勘探第三隊)
  • 汽車隊

2011年12月,國務院以國函〔2011〕161號文件批覆設立北屯市。2011年12月28日,北屯市掛牌成立[5]

團場

第十師現轄1個縣級市、8個、3個(實行「團鎮合一」管理體制)[6]

參考文獻

  1.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师更名揭牌. 中國日報網. [2020-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0). 
  2.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編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政机关机构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中國機構編制網. [2022-12-05]. [失效連結]
  3. ^ 第十师北屯市.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2020-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5). 
  4.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概况.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市. [2020-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5. ^ 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新疆北屯市正式挂牌成立. 央廣網. 2011-12-29. 
  6. ^ 十师北屯市3个团场城镇揭牌成立. 中新網. 2019-09-19 [2020-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