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印度關係
印度 |
日本 |
---|---|
代表機構 | |
印度駐日大使館 | 日本駐印度大使館 |
縱觀歷史,日本與印度間一直保持着穩定的關係。幾個世紀以來,印度與日本間就有悠久的文化交流,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間接進入了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支持錢德拉·鮑斯的印度國民軍對抗英國軍隊。現在,印度是日本政府最大的發展援助對象[1] 。日本和印度都處於各自歷史的關鍵時刻[1]。
印度獨立以來,兩個國家一直保持着溫和的政治關係。經濟上,日本企業如索尼、豐田、本田,在印度建有大量廠房,隨着印度經濟的發展,印度也逐漸成為日本企業最重要的市場。事實上,日本企業是第一批在印投資的企業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企業是汽車業巨頭鈴木公司,其合資公司馬魯蒂鈴木公司是印度最大的汽車製造商[2] 。
2006年12月,日印關係在印度總理辛格的訪日中達到了高潮,雙方簽署了共同聲明,表示將構築兩國間「戰略性全球合作夥伴」關係[3]。日本資助印度的許多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德里的地鐵系統。2007年,日本自衛隊參加了代號為「馬拉巴爾-07」(Malabar 2007)的海上聯合軍演,這也涉及印度、澳大利亞、新加坡和美國[4]。此外,2007年還是「日印友好年」。[1]
歷史關係
日本與印度間的文化交流始於6世紀初佛教之傳入日本。印度高僧菩提僊那在736年東渡日本傳播佛法,並為奈良東大寺的盧舍那大佛舉行了開光儀式[1]。由此,佛教和與之相連的印度文化開始影響日本文化,時至今日,這兩個國家間仍有自然的親切感[5]。
日本與印度兩國借佛教得以聯繫,僧侶與學者互相往來:印度僧侶自8世紀便訪問日本[6],古代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也早有關於日本留學生的記載[7],在眾多日本旅行者中,最著名的便是江戶時代的天竺德兵衛(1612–1692),其名天竺即為印度古稱。
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造成了兩民族民間傳說中的相似之處,印度的辯才天女在日本以辯才天之名為人所知,印度的閻羅,也成了日本佛教眾神的一位。在當代流行文化如動漫作品中,亦時常出現一些佛教中的神魔、阿修羅和一些哲學概念。此外,日本的神道教的萬物有靈信念也與印度教相似,而有別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一神教崇拜。古印度的梵語曾被移民至印度的中國祭祀所使用,古老的悉曇文字仍在日本保存有資料,儘管它在印度已然滅絕。日本寺廟的牌坊式大門亦被認為與印度古代的寺廟建築有關。
16世紀起,日本開始與葡萄牙的印度殖民地聯繫。日本人以為葡萄牙人來自印度,而基督教乃是一種新的印度宗教[8]。在1596年德川幕府反基督教的迫害中,日本的許多基督徒逃亡到印度果阿。17世紀早期,此地已有一個日本人社區,甚至有葡萄牙人捕獲販賣日本奴隸[9]。同時,葡萄牙船和後來英國上的印度船員(Lascar)也頻繁地前往日本[10]。
印度獨立運動
1899年,東京帝國大學開設了梵文和巴利文課程,後來在1903年又辦了宗教比較學的課程。在此環境下,一大批印度學生前往日本,在1900年成立了東方青年協會(Oriental Youngmen's Association),他們的反英政治活動造成了英屬印度政府的恐慌。此時,許多印度獨立運動活動家從英國統治下逃往日本,印度獨立運動的領導人Rash Behari Bose(他以中村屋之名為日本人所知)開創了新的日印關係,而後來曾任日本首相的犬養毅和泛亞主義活動家頭山滿等人都支持支持印度的獨立運動。
20世紀初,日本在二戰前的崛起無疑地影響了印度,標誌着亞洲的復甦,印度欽佩地談論着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11]。此期,兩國著名人物間的書信往來引人注目地增長,例如日本思想家岡倉天心和印度作家泰戈爾、孟加拉詩人Priyamvada Banerjee間建立了友誼[12]。在印度,許多人反感英國的統治,對日本而言,英日同盟已在1923年結束。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自由印度臨時政府便以「敵人的敵人是朋友」之觀點成為日本帝國的盟友,其戰爭罪行至今仍有爭議。
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和印度在印度獨立運動中有密切的聯繫。雙方的合作始於日本陸軍牟田口廉也(Renya Mutaguchi)中將,時陸軍大臣東條英機與領導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的錢德拉·鮑斯(Subhash Chandra Bose)的對話,臨時政府試圖從英國人手中解放印度,其武裝力量即印度國民軍(INA,Indian National Army),由日本徵服東南亞後俘獲的不列顛印度軍團戰俘組成。鮑斯渴望國民軍立即進入印度,他說服了一些日本人,如牟田口中將,使他們相信預期的勝利將導致英國統治的崩潰。對日本人而言,在印度建立一個親日政府也是很有吸引力的[13],它還與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表面構想不謀而合:日本之擴張是為了建立「亞洲人的亞洲」,對抗西方殖民主義[13][14] 。
日本政府廣泛地支持印度國民軍和印度獨立聯盟爭取獨立的鬥爭,雙方甚至討論獨立戰爭所需的貸款[15][16]。日軍與國民軍在許多戰役中協同作戰,在英帕爾戰役中,聯軍的攻勢達到頂峰。1943年,印度與其他一些亞洲國家參加了大東亞會議,宣佈反對種族歧視。在英國統治下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則被日本歸還印度。1944年,鮑斯還派出青年學員前往日本的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航空士官學校以培養未來的飛行員[17]。
現代關係
二戰後,日印兩國依然保持着友好關係。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一位持反對意見的印度法官拉達賓諾德·巴爾作出了有利日本的判決。他的審判原則至今仍被日本人所熟記,這也被視為日印兩國間親密關係的象徵[1]。另一個經常被引用的故事則講述了印度如何在1949年向東京動物園贈送兩頭大象,以鼓舞戰敗的日本帝國[18]。
許多日本人還記得1951年印度拒絕簽訂主張限制日本主權與民族獨立的三藩市和約[11][19]。隨後,雙方開始重建外交關係,在1952年4月締結了一個新的和平條約。在這一條約中印度宣佈放棄對日本所有的賠款要求[11],它亦是二戰後日本簽署的第一個條約之一[5]。隨着外交關係的正式化,兩國經貿和科技的交流亦穩固地確立起來。印度的鐵礦石對日本戰後經濟的恢復有很大幫助,日本方面,1957年岸信介首相訪印後,宣佈提供印度日元貸款[5]。儘管在冷戰政治格局下,兩國的關係受到了限制:二戰後日本成為美國的盟友,而印度則是不結盟運動的一員,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兩國仍努力加強雙邊關係。印度「向東看」(Look East)的外交政策把日本視作重要的合作夥伴[11]。1986年至今,日本已成為印度最大的援助方[5]。
1998年,印度進行核武試驗時,兩國的關係一度落到低谷。日本宣佈對印制裁,暫停雙邊關係,停止經濟援助。三年後制裁解除,兩國雙邊關係再次恢復[20]。
2000年8月,日本首相森喜朗訪印,並與印度締結「21世紀日印全球夥伴關係」(英語:Japan-India Global Partnership in the 21st Century,日語:21世紀におけるグローバル?パートナーシップ)[21] 。次年12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受邀訪問日本,雙方發表「日印聯合宣言」,宣佈進行「高級別戰略對話」,加強經濟、軍事和反恐合作[22] 。2005年4月,日本首相小泉訪問印度,在與印度首相辛格發表的聯合聲明《亞洲新時代日印全球夥伴關係的戰略方向性》中,兩國宣佈將進一步加強戰略合作與經貿關係[23][24] 。
經濟
目前,日本是印度的第三大海外直接投資來源[25],自1991年以來日本公司對印投資總額已達26億美元。根據2007年日本銀行的一項年度調查,印度是日本企業最佳的海外長期投資目標。近年來,日本大量協助印度進行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10月,日本宣佈將給予印度4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以幫助印度建設新德里-孟買鐵路項目。這一目前日本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反映了兩國日益緊密的經濟夥伴關係[26]。現在,雙方還正探討着德里-孟買工業走廊項目和孟買-德里、德里-加爾各答的專用貨運走廊(Dedicated Freight Corridor Projects)線路[11] 。
日本一家軟件公司的經理吉田健一表示,在2009年底,印度的軟件工程師們已成為日本IT產業的骨幹,而與印度一起協作對日本相關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27][28]。2009年11月,日本JFE鋼鐵同意與印度第三大鋼鐵製造商JSW鋼鐵合作,在西孟加拉建立聯合鋼鐵廠[29]。
在2010年印度總理辛格訪日期間,兩國宣佈加強商業交流,擴大民間溝通,並簽署了一個備忘錄,以簡化雙方公民的簽證手續。根據這一備忘錄,任何前往印度從事商業活動的日本公民將直接被給予一份為期三年的簽證,日本方面對印度人亦然[30]。這次訪問的另一亮點是雙方宣佈取消下一個十年兩國關稅的94%:按照協議,在十年內日本對印度出口關稅將被減少90%,印度對日出口關稅將減少97%[31] 。此外,該年日本和印度還開啟了關於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談判[32]。
下表是日本外務省統計的近年來日印兩國的貿易額[5]: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
印度對日貿易 | 22 | 21 | 22 | 26 | 32 | 41 | 41 |
日本對印貿易 | 19 | 19 | 24 | 30 | 35 | 45 | 61 |
(億美元)
軍事
日本和印度也有密切的軍事關係。兩國在維護亞太和印度洋海上航線安全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在打擊國際犯罪、恐怖主義、海盜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領域有着合作。兩國經常舉行聯合軍事演習[11]。2008年10月22日,日本和印度締結了《安保共同宣言》,加強軍事交流[33][34],也使印度成為除美國、澳大利亞外第三個與日本有安全協議的國家[35] 。
文化
日本和印度間保持着濃厚的文化交流。20世紀中後期,時值亞洲電影的黃金時代,藉由電影這一媒介,兩國文化交流進一步活躍,薩蒂亞吉特·雷伊、古魯·度特等人的電影對日本產生了很大影響,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清水崇等人的電影也對印度有同樣的巨大影響。
2007年,兩國宣佈該年為日印友好年,互相在國內舉行文化活動[36]。最近,日本政府還宣佈支持那爛陀寺(著名的古代佛學研究中心)的重建工程 ,並同意提供財政援助。[37]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英文)PM'S ADDRESS TO JOINT SESSION OF THE DIET. 印度總理辦公室. 2006-12-14 [2012-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0).
- ^ SUZUKI將在長安鈴木複製印度MARUTI SUZUKI成功經驗. 汽車日報. 2007-12-18 [2012-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2).
- ^ 辛格访日:印日联袂为哪般?. CCTV.com. 2006-12-17 [2012-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3).
- ^ 馬拉巴爾07軍演 規模空前重在馬六甲. 中國評論新聞網. 2007-09-06 [2012-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 ^ 5.0 5.1 5.2 5.3 5.4 (英文)Japan-India Relations. 日本外務省. [2008-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0).
- ^ (英文)Leupp, Gary P. Interracial Intimacy in Japan.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3: 37. ISBN 0826460747.
- ^ (英文)Garten, Jeffrey. Really Old School. 紐約時報. 2006-12-09 [2008-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9).
- ^ (英文)Leupp, Gary P. Interracial Intimacy in Japan.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3: 35. ISBN 0826460747.
- ^ (英文)Leupp, Gary P. Interracial Intimacy in Japan.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3: 52. ISBN 0826460747.
- ^ (英文)Leupp, Gary P. Interracial Intimacy in Japan.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3: 49. ISBN 0826460747.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英文)Ambassador Ronen Sen's remarks at a luncheon meeting of the Japan Society in New York. [2008-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7).
- ^ (英文)Ambassador's Message. [200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6).
- ^ 13.0 13.1 (英文)Lebra 1977,第20頁
- ^ (英文)Freedom Depends on Nippon Victory. The Syonan Sinbun, 26 January 1943
- ^ (日語)Chief of Hikari Kikan, lieutenant general Saburo Isoda. スバス・チャンドラ・ポース首席. Subhas Chandre Bose Academy. [2009-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7).
- ^ (日語)8 イラワジ会戦・日本の隆伏・ネタジ台北に死す(昭和19年10月―昭和20年8月18日). Subhas Chandre Bose Academy. [2009-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 ^ (日語)D・ダサン. 日本留学の思い出 あるインド自由独立闘士の回顧. Subhas Chandre Bose Academy. [2009-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英文)Nayar, Mandira. India, Japan and world peace. The Hindu (Chennai, India). 2007-02-15 [200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28).
- ^ (英文)Nehru and Non-alignment. P.V. Narasimha Rao. Mainstream Weekly. 2009-06-02 [2009-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6).
- ^ (英文)Mansingh, Lalit. India-Japan Relations (PDF). [2008-11-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6-25).
- ^ (日語)日印シンポジウム 「日本とインド:21世紀のアジアにおけるパートナーとしての課題と責任」. 日本外務省. 2005-3 [2012-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6).
- ^ (日語)日印共同宣言. 2001-12-10 [2012-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4).
- ^ (日語)アジア新時代における日印パートナーシップ ~日印グローバル・パートナーシップの戦略的方向性~. 日本外務省. 2005-04-29 [2012-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 ^ 小泉访印调整南亚战略 两国将发起高层战略对话. 搜狐網. 2005-04-30 [2012-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英文)India 2008, Pg 496
- ^ 存档副本. [200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04).
- ^ (英文)FOCUS: Indian engineers becoming backbone of Japan's IT. Kyodo News (Minato, Tokyo). November 6, 2009 [November 6, 2009].[永久失效連結]
- ^ (英文)Backbone of Japan's IT industry? Indian engineers!. 孟買. November 6, 2009 [November 6,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8).
- ^ (英文)Sunil Nair. JSW Steel, Japan JFE to consider steel plant in India. Reuters. November 19, 2009 [November 20, 2009].
- ^ (英文)India, Japan to ease visa procedures. business.rediff.com. [26 Oct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 ^ 辛格访日意在加强两国经济合作. cri.cn. 2010-10-26 [2012-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英文)India, Japan agree on landmark trade pact. [2010-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8).
- ^ 日印签署安保共同宣言. 新浪網. 2008-10-23 [2012-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 ^ (英文)India And Japan Sign Security Pact. IndiaServer. 2008-10-23 [2009-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7).
- ^ (英文)India, Japan in security pact; a new architecture for Asia?. Reuters. 2008-10-25 [2012-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1).
- ^ (英文)Japan-India Friendship Year 2007. [2008-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 ^ (英文)Amartya Sen to head Nalanda University panel. Rediff. 2007-05-26 [2009-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7).
延伸閱讀
- Japan, India, and the Strategic Triangle with Chin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Michael J. Green, Strategic Asia 2011-12: Asia Responds to Its Rising Powers - China and India (September 2011)
- Research, Reference and Training Division. India 2008 (PDF). New Delhi: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ing, Government of India. 2008 [2013-09-11]. ISBN 81-230-1488-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9-03).
外部連結
- Japan-India Relatio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日本外務省關係日印關係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