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人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李人林(1914年7月—1995年3月24日),湖北省天門縣漁薪區(今黃潭鎮)麼屋台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生平

六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吳先英(1876-1932)撫養4個子女成人。大革命時期,吳先英任區婦女協會主席;紅軍時期組織婦女支前,搶救護理紅軍傷病員;1932年6月被清鄉團捉住活活打死[1]。大哥李人敏參加地下黨,在沔陽毛嘴與出嫁的大姐一起被捕後殺害。二哥李人慧任徐南鄉農會主席兼徐南鄉組織委員(今黃潭鎮徐南村),隨紅軍轉戰沔陽新溝嘴一帶戰鬥中犧牲。

1931年1月,李人林參加天漢縣紅軍游擊隊。1931年7月入團。1932年春在汈汊湖作戰負傷,傷愈歸隊後任天漢紅軍游擊大隊通訊員。1932年9月編入賀炳炎襄北獨立團特務排,後隨部編入紅三軍第八師二十二團四連當戰士。隨部轉戰鄂西北和湘鄂川黔地區。1934年3月轉黨,隨部隊編入紅三軍七師十九團歷任戰士、班長、副排長、排長、副連長、紅二軍團四師十團連長和連指導員。在圍攻龍山縣城戰鬥中負傷被俘,被轉往湖南沅陵和常德等地醫院。傷好後,逃跑出來幾經輾轉,在崇陽縣以南找到湘鄂贛紅十六師譚啟龍傅秋濤部。[2]1937年5月,在掩護主力轉移的戰鬥中右腳負傷掉隊,被捕判刑五年另六個月。[3]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人林給賀龍寫信求助。八路軍武漢辦事處把李人林保釋出獄。1937年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3月29日延安抗大第三期畢業。1939年6月與十幾名紅軍幹部從延安出發,經西安八辦洛陽八辦確山縣竹溝中原局駐地,被中原局分配到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支隊司令員李先念京山縣大山頭的馬家沖)任「應抗」游擊大隊政委。不久調任第四團隊團長,與天漢特委書記雍文濤開闢襄北天漢湖區,借了三團隊的第二大隊為基幹力量。1939年8月羅通任第四團隊政委。後調任第九團政委(團長吳林煥)。1940年初建立天漢地委,兼任地委軍事部長。並以天漢湖區為依託,開闢了天東、天西抗日根據地。1941年1月任豫鄂挺進縱隊第三團政委、新四軍五師13旅38團政委。

1942年夏秋,調任第十五旅暨第三(襄河)軍分區參謀長(地委書記兼分區政委張執一)。1943年3月,率新四軍第五師第十五旅第四十五團一個營,與第十五旅政治部主任劉放在襄南的西部開闢立足點,進入江(陵)潛(江)邊區,重返洪湖老區。1943年4月成立襄南工委和指揮部,任指揮長,劉放任襄南工委書記,建立江陵縣抗日民主政府。1943年9月,襄河地委和第十五旅主力進入襄南,建立了襄南中心縣委(兼任中心縣委書記)和6個縣級黨政軍組織。1943年11月,率軍分區張(澤生)楊(震東)江南挺進支隊從小河口渡長江南下,建立了石(首)公(安)華(容)抗日根據地與石公華縣委。1944年11月,襄河地委分為襄南、襄北兩個地委後,調任襄北(第五)軍分區參謀長,肅清匪患,保證襄河南北到大悟山五師駐地交通安全,鞏固襄北襄西到天漢的交通線。[4]

抗戰勝利後,調任鄂中地委書記兼鄂中軍分區(原第二軍分區)政委(司令員蔡斯烈),升任江漢軍區(駐安陸縣桑樹店)副政委。1946年7月1日江漢軍區開始突圍,7月6日過了襄河後,與劉子厚率江漢軍區警衛團與地方幹部團作為江漢軍區部隊西征的南翼行動。江漢軍區部隊7月18日到達房縣,7月22日到達竹山縣,向川鄂省界西進途中接到中央電示:入川山口已被川軍佔領,江漢軍區部隊東返接應王樹聲的第一縱隊。8月27日在房縣西南上龕地區與中原突圍南路軍第一縱隊會師。9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以王樹聲為首的鄂西北區黨委、軍區及4個軍分區。任鄂西北軍區第四軍分區(荊當分區)司令員,政委劉子厚。1946年9月10日毛澤東復電同意中原局部署:「派李人林率電台乃一個相當大的部隊去大洪山」「這樣,鄂西、鄂中、陝南成犄角之勢,牽制蔣軍一大部分力量,協助華北、華中、西北粉碎國民黨進攻,這是你們的偉大戰略任務。」此時李人林的妻子正懷孕,行軍不便,就把妻子送到老家,托人照管。受命以5個連的兵力(江漢軍區第一團一營、三營共4個連、1個警衛排、1個手槍隊、一部電台,共491人)組成中原軍區江漢游擊支隊,任司令員兼政委,江漢一團團長鍾春林任參謀長,9月22日從南漳縣果賀坪出發,東渡襄河,重返大洪山桐柏山,轉戰荊鍾、京山天門及京(山)應(城)隨(縣)邊界地區轉戰4個月,殲敵逾千,牽制正規軍3個旅(即整編66師199旅,整編72師新13旅、新15旅)及14個保安團、保安大隊。1946年10月1日毛澤東在《三個月總結》一文中寫[5]:「在鄂東和鄂中均有部隊堅持游擊戰爭。這些都極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繼續援助着老解放區的作戰,並將對今後長期戰爭起更大的作用。」10月16日夜,在信陽南的一個大山沖里,江漢支隊與豫鄂游擊支隊匯合。12月1日,取消襄東獨立團和豫鄂游擊支隊的番號,江漢支隊整編,下轄兩個大隊,每大隊兩個連。原豫鄂游擊支隊編為第一大隊,原江漢支隊編為第二大隊。李人林任支隊長兼政委,鍾春林任參謀長,寧淮任作戰科長,夏夔任政工科長,牛德勝鄭懷遠分任第一大隊大隊長、政委;李冠群張波分任第二大隊大隊長、政委。江漢支隊無法在桐柏山生存。1947年1月18日,在漢宜公路北側下洋港附近,召開大隊長以上幹部會議,認為六個月的游擊戰爭,江漢支隊完成了中原局交給的任務,保存了自己,消滅了大量敵人,牽制了大量敵人,很好地配合了華北戰場主力作戰;現在鄂豫邊區的形勢十分不利,只有到江南去,方可保存實力,牽制更多敵人。1947年1月21日(農曆三十)在江陵郝穴渡長江向武陵山區挺進,改稱江南遊擊支隊,轄4個中隊,一路掃蕩公安松滋石門澧縣宜都等縣8個國民黨鄉公所、4個保安隊,牽制正規軍三個旅和豫鄂湘三省保安團共4萬之眾。中共中央對李人林躍進江南敵深遠後方的自主行動給予了高度評價,《解放日報》做了報道,在延安引起了強烈反響,一時間成為中原突圍到達延安的幹部戰士和老延安的討論的熱點。[6]1947年2月初鄂西北軍區參謀長張才千率領鄂西北軍區機關及警衛部隊和原一旅第四團(原八路軍冀魯豫水西八團)1200餘人渡江南下前,發電報給正在湘鄂邊活動的李人林就渡江地點徵求意見。李人林電復並抄報中央:「長江到處可渡,就看決心如何」。[7]2月24日在五峯縣西部的紅魚坪,張才千部與李人林的江南遊擊支隊會師。根據中央指示,這兩支隊伍在紅魚坪整編為江南遊擊縱隊,四團為四支隊,李人林支隊為一支隊,共約一千六百餘人。張才千任縱隊司令員兼政委(佈告上化名「張健」),李人林任副政委。1947年4月12日,中原局轉發李人林關於開展游擊戰爭半年來的工作報告,4月13日周恩來副主席閱電後,指示中央軍委將此經驗轉發給堅持華東敵後鬥爭的領導人。[8]1947年4月底,由於無根據地依託,江南進入梅雨季,山洪經常暴發,部隊運動不便,張、李就下一步行動方向請示中央軍委。中央軍委電示,同意江南遊擊縱隊回江北活動:「我們意見該部以保存為原則。目前鄂西、鄂中、鄂東、豫西、陝南、皖西廣大地區敵正規軍甚少,迴旋餘地甚大。必要時並可渡河與部會合休整一時期。因此允許張李部北開,並聯繫與會合鄂西北、鄂中、陝南難於立足之部隊,開往豫西,相機北渡為宜」。江南縱隊從石門縣北開,5月2日奔襲長江南岸渡口洋溪,連夜北渡長江。至此李人林支隊離開鄂西北後持續戰鬥七個月。張、李部乘虛挺進遠安縣南漳縣的鄂西北,5月22日在南漳縣西南的偏頭岩,與羅厚福吳昌熾堅持鄂西北已經集中了四五百人的部隊會合。又將鄂西北各小股游擊隊、地方工作人員及休養人員收上來一二百人,整編為第二支隊。游擊縱隊司令員兼政委張才千,副司令員羅厚福,副政委李人林,參謀長吳昌熾。下轄一、二、四共三個支隊(團),約二千多人。5月26日上午到達谷城以南之廟灘冒雨渡過漢水,主動撤離鄂西北,進入鄂豫邊的桐柏山區活動。6月3日,突然向東疾進,從確山、信陽之間越平漢鐵路,向黃泛區疾進。6月12日,在睢縣平崗豫皖蘇軍區司令員張國華的部隊會師。第四團原是水西八團,1944年秋從豫東挺進豫西時是2700餘人的大團,經過中原突圍、轉戰大江南北殲敵不下2000人,北返時尚保持1400餘人的團建制,但當初南下時的排連營團老骨幹只剩下15人且都負過一兩次傷。經過短期休整補充,游擊縱隊奉命改編為中原獨立旅,旅長兼政委張才千,副旅長羅厚福,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人林,下轄一團、四團(團長王定烈)。1947年6月24日,豫皖蘇軍區獨立旅(旅長金紹山)和中原獨立旅由太和原牆集出發,渡過沙河,當夜進抵阜陽近郊。6月25日拂曉,中原獨立旅僅有的兩個團分別攻打阜陽南門、東門;豫皖蘇軍區獨立旅34團攻打北門,35團攻打西門。阜陽縣大隊配合戰鬥。此戰殲敵150多人,繳獲步槍56支和其他一批軍用物資。此為阜陽第一次解放。[9]中原獨立旅自1946年6月從中原突圍後,一直無補給艱苦轉戰,身無完衣,衣不蔽體,逮着什麼穿什麼,甚至不得已穿花衣、赤腳行軍。這次在阜陽繳獲2萬套黃顏色的軍服,徹底解決了穿衣問題。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發動魯西南戰役。圍剿豫皖蘇的正規軍紛紛北調與劉鄧大軍作戰,留在豫皖蘇的只剩下整編第64旅、保安團及土頑武裝。為配合劉鄧大軍在魯西南作戰,豫皖蘇部隊與中原獨立旅冒着酷暑連續作戰,7月上旬連克亳縣太和鹿邑扶溝西華鄢陵柘城等7座縣城。1947年7月23日夜,中原獨立旅發起對周口的進攻,「當時周口以中間的沙潁河為界限,分為南北兩個鎮,其中北鎮駐紮國民黨交警十七總隊兩個大隊1000多人,配有火箭筒、湯姆式衝鋒鎗等美式裝備,但南鎮只有地方保安隊200多人,較為薄弱。」解放軍先對南鎮發起攻擊,保安隊稍加抵抗便棄城而逃;7月24日深夜,中原獨立旅第四團從康灣一帶出發,冒着傾盆大雨涉水而行,向北鎮發起攻擊,同時豫皖蘇獨立旅在南鎮橋頭配合攻擊。交警總隊殘部退守至周口關帝廟內,當夜全殲敵千餘人。[10]中原獨立旅隨後到柘城玄武鎮休整。8月16日,野戰軍首長劉、鄧、李達3人驅車到此接見了張國華、張才千、李人林等,通報了挺進大別山計劃。劉伯承說中原獨立旅辛苦了,就走中間吧!張才千回答:「不走中間。要嘛走前面,要嘛走後面!」劉伯承決定:「你們單獨行動慣了,那就去破壞鐵路吧!」晉冀魯豫野戰軍參謀長李達佈置中原獨立旅炸毀平漢鐵路西平鐵橋,阻礙國軍鐵路運輸南下追擊劉鄧大軍。完成任務後,1947年8月下旬中原獨立旅在河南柘城玄武鎮隸屬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指揮,擔任劉鄧大軍右翼戰略牽制任務。中原獨立旅由項城縣北的新站強渡沙河,經上蔡縣北的東洪橋、塔橋一帶,把部隊分成多路,冒稱團以上番號,過平漢鐵路直奔嵖岈山地區。沿途散發傳單,沿途破壞鐵路,炸毀橋樑,襲擊據點,大肆宣傳要打回伏牛山桐柏山。牽制國軍5個旅的兵力佈防堵擊。8月27日,劉鄧電令中原獨立旅東進佔領禮山(今大悟)、宣化店地區,逼近平漢鐵路線活動。8月29日晚,中原獨立旅第4團前衛四連從信陽南柳林車站附近東越平漢鐵路,察知整編52師33旅99團第2營北上剛到羅山縣朱堂店宿營。中原獨立旅第4團第2、3營夜戰、近戰突襲約1小時,全殲這個加強營。1947年8月底,劉鄧大軍實現了千里躍進大別山後,把主力擺在大別山北麓的商城光山羅山之間,一面牽制敵人,一面向皖西鄂東展開,先後解放縣城23個,殲敵6000餘人。尾隨南下的國軍23個旅壓過淮河,尋機與劉鄧大軍主力決戰。9月10日,中原獨立旅進駐光山縣磚橋地區休整待命。9月下旬,國軍6個整編師企圖合擊光山商城經扶地區,殲滅劉鄧大軍野司。劉鄧決定分兩路向南轉移,第三縱隊為東路向皖西運動,劉鄧親率第一、二、六縱隊主力及中原獨立旅為西路,出鄂東、再到皖西,一面尋機殲敵,一面就地解決冬衣問題。10月1日中原獨立旅為先鋒和第一縱隊第20旅第59團打下經扶黃安兩個縣城,進逼黃陂,在河口與國軍遭遇。中原獨立旅主動轉移,隨野戰軍主力抵九江對岸,劉鄧大軍控制150餘公里的長江北岸。10月30日,中原獨立旅抵浠水縣竹瓦店。國軍急調海軍第二艦隊封鎖長江。野戰軍在浠水東南的高山鋪地區伏擊圍追的整編40師及整82旅,殲1.26萬人。中原獨立旅在高山鋪戰鬥俘虜300多人。戰後在洗馬畈附近靠近野司休整了一個月,執行「兩憶三查」新式整軍,補充吸收1800多名解放戰士[11]

1947年12月,任江漢軍區第三(襄南)軍分區司令員(地委書記兼分區政委楊殿魁、副司令員鍾春林張水泉兼參謀長,副政委羅通,政治部主任張難,專員張旺午,副專員閻鈞),率領中原獨立旅第一團(1200餘人)和幹部大隊(300餘人)挺進襄南,率部從大悟山出發,直撲天門皂市,然後從岳口渡漢江順利佔領潛江縣城,先後掃清了沔陽潛江江陵等十餘個敵鄉保武裝,直逼長江沿岸,給荊沙敵主力以極大的威懾,使軍分區和各縣指戰員士氣大振。1948年2月至10月,華中剿總白崇禧發動了對襄南解放區的四次清剿,李人林指揮軍分區部隊內線防禦,外線牽制運動戰,殲敵近萬人。1949年1月14日,李人林調任江漢軍區獨立第一旅旅長,參加指揮了荊門戰役和花(園)西戰鬥,解放近十座縣城。1949年7月調任湖北軍區獨立第二師政委,參加湖北省最後待解放的鄂西南的系列戰鬥。11月7日解放恩施後,獨立二師改編為恩施軍分區,2個團分散到8個縣建軍建政,出任恩施地委書記、恩施軍分區政委。 

1950年3月任起義部隊第51軍副軍長、湖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代理政治部主任。1951年5月,調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七軍政委,參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1952年10月任華北軍區炮兵政委、1955年隨部隊改為北京軍區炮兵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炮兵少將軍銜[12]。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1年就讀高等軍事學院

1964年8月任中央工交政治部副主任,參與領導國家大型基礎工業的建設。1973年5月23日恢復工作任國家測繪總局籌建小組組長、國家建委黨的核心領導小組成員。推動了由國家局辦測繪改為各省組建測繪局承擔本地區的測繪任務。後任國家建委副主任。1974年5月,受命主持基建工程兵整編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制定下發了《關於基建工程兵領導關係的幾項暫行規定》,正式制定了「勞武結合,能工能戰,以工為主」的部隊建設方針。相繼改編、組建了特種地質礦冶部隊、水文地質普查部隊、交通部隊、戰備通信基建部隊、黃金部隊等,增建了10個支隊(師級)。1975年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辦公室主任,1978年1月扯成立基建工程兵兵部,1978年10月被任命為基建工程兵主任、黨委書記(政委、黨委第一書記為谷牧)。建制部隊有冶金、煤炭、水電、二機、北京、石化、交通、水文、黃金、通訊等10個軍級指揮部和五機、七機兩個師級兵辦。到1979年底,基建工程兵鼎盛時期共有32個支隊(師)、5所技術學校(師)、156個團,總兵力達49.6萬人,成為一支遍佈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的多種專業的綜合施工部隊。國家財政單列戶頭,實行獨立經濟核算。

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中共八大、十一大、十二大代表。第三屆、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六、七屆常委。在總政治部白石橋干管處離休。

1995年3月24日,在解放軍總醫院逝世。1995年5月18日李人林將軍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按照骨灰回家鄉安葬的遺願,經中央軍委批准,1995年8月28日,在黃潭鎮么屋台母親吳先英墓旁舉行骨灰安葬儀式。

家人

夫人鄧啟群

參考

  1. ^ 湖北省圖書館網站:紅色歷史文化 > 紀念場館 > 吳先英烈士墓
  2. ^ 「李人林生平」,發表於《紀念李人林文集》,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編。
  3. ^ 天門市委黨史研究室 天門市新四軍研究會:「李人林:智勇兼備 江漢虎將」,原載《地方革命史研究》2014年第2期。湖北黨史網,2018/08/21[失效連結]
  4. ^ 《智勇兼備,江漢虎將——紀念李人林將軍誕辰100周年》(天門市黨史研究室,天門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
  5. ^ 1946年10月1日毛泽东《三个月总结》. [2020年11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年12月7日). 
  6. ^ 曾昌華 於溪:「憶崢嶸歲月」,發表於《紀念李人林文集》,1999年,第127-129頁
  7. ^ 張才千:轉戰大江南北[失效連結]
  8. ^ 肖健:「中原突圍後的游擊戰爭」,湖北黨史網,2016/05/10
  9. ^ 1947年7月5日《人民日報》報道《豫皖蘇我軍機動出擊攻克皖北要衝阜陽》:「豫皖蘇人民解放軍主力某部,於蔣軍五八師結合土頑共萬餘人向我亳州鹿邑地區進犯時,主動轉入外線作戰,二十四日以百里行程奔襲攻克阜陽城,殲蔣安徽省第五專署集訓部隊二百餘,繳獲輕機槍十一挺,步槍一百五十餘支,汽車六輛,軍服兩萬餘套。」
  10. ^ 解放战争时期周口各县城历次解放简况. www.zhld.com. [2020-11-07]. 
  11. ^ 中原独立旅千里跃进建奇功_央广网. hn.cnr.cn. [2020-11-07]. 
  12. ^ 揭秘:中共首批开国将军的级别是怎样划分的?. 鳳凰網(轉自摘自《黨史博覽》2010年第5期). 2010-06-13 [2012-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