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橒
生平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浙江鄉試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擢監察御史。按例轉任廣東鹽法僉事,歷官山東右參議、陝西提學副使、山東參政、按察使。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擢升右都僉御史,巡撫貴州。當時四川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反明,攻陷重慶。天啟二年(1622年)二月七日,貴州水西(轄鴨池河以西地區)彝族土同知安邦彥知奢崇明起兵反明,亦乘機叛明,史稱「奢安之亂」。李枟知貴州必有戰禍,多次上疏,請求增兵益餉。當時遼東事急,朝廷對此置之不理。接着李枟被朝臣攻擊,於是六次上疏乞休。朝廷決定以王三善出任貴州巡撫,命李枟在王三善未到任前繼續留任。此時奢崇明已陷遵義,貴陽大震。安邦彥率十萬大軍進圍貴陽,李橒和巡按御史史永安等堅守,「時城中兵不滿三千,橒募兵四千,儲米二萬石,至戰守具。」貴陽以西數千里,盡為安邦彥所據。至天啟二年十一月,貴陽被圍逾三百日,城中糧盡,人相食,[1]朝廷嚴命王三善進兵以解貴陽之危。至十二月七日,王三善部抵貴陽城下,其圍遂解。最初貴陽城內有男女數萬人,餓死殆盡,至解危之日,僅餘二百人。[2]李橒得以辭兵事,解官而去。
熹宗同意都御史鄒元標之建言,升李橒為兵部右侍郎。御史蔣允儀稱土司安位襲職時,李橒曾索其金盆,以致開啟邊釁,經貴州巡按侯恂覈調查,證明無此事。但李橒未得重用,只好還鄉。崇禎元年,給事中許譽卿再以向土司安位「索取金盆」事質疑李橒,只有御史毛羽健為李橒辯護,給事中佘昌祚認為羽健有意曲庇。崇禎帝下令川貴總督朱燮元等再調查,證明無此事。崇禎九年冬,又敘守城之功,李橒得到一些賞賜。久居鄉里,卒年不詳。
家族
參考資料
- ^ 《明史》卷二百四十九《李橒》記載:「方官廩之告竭也,米升直二十金。食糠核草木敗革皆盡,食死人肉,後乃食生人,至親屬相啖。彥芳、運清部卒公屠人市肆,斤易銀一兩。」
- ^ 《明史》卷三百十六《貴州土司》:「貴陽被圍十餘月,城中軍民男女四十萬,至是餓死幾盡,僅餘二百人。」按,貴陽至1941年始升格為市,1949年解放貴陽市時人口僅24萬人,在明朝不可能有40萬之眾。
- ^ 《萬曆二十九年辛丑科進士登科錄》:李橒 貫浙江寧波府鄞縣民籍,國子生,治《易經》,字長孺,行一,年二十四,九月十三日生。曾祖循義 知府,祖生威 推官,父德先,母施氏,繼母柴氏,具慶下,弟梴、榯、樾、梃、棫、棡,娶丘氏,娶丘氏。浙江鄉試第十四名,會試第六十八名。
延伸閱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