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翼中(1887年—1984年11月20日)原名家相,字翼宗,後改翼中廣東合浦白沙(今屬廣西)人,客家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2]

林翼中
個人資料
出生1887年
逝世1984年11月20日(1984歲—11—20)(97歲)[1]
 英屬香港
墓地 香港香港島香港仔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國籍 大清(1887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25年)
 中華民國(1925年-1984年)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其他政黨中國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

生平

林翼中早年考入廣東高等師範學堂。後來他參加了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時在廉州參加起義,任欽廉軍政分府交通部長,不久投奔高州軍政分府都督蘇慎初,入虎門北伐將校團接受訓練。民國二年(1913),他和羅侃廷陳濟棠等人在廣州策劃推翻廣東都督龍濟光[2]

民國四年(1915年),林翼中從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博物科畢業,到廉州中學堂任教。民國五年(1916年),他參加了欽廉討袁運動。民國十年(1921年),入廣東省立第一中學(今廣雅中學)任教。民國十三年(1924年),任粵軍第一師第二旅陳濟棠的內參。民國十四年(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一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東征。民國十五年(1926年),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併兼任肇慶市政局局長,中國國民黨廣州市黨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南路瓊崖之役。民國十六年(1927年),隨陳濟棠赴蘇聯參觀考察,歸國後任黃埔軍校政治總教官。[2]

民國十七年(1928年),林翼中任廣州政治分會建設委員,中國國民黨廣州市黨部宣傳部部長、黨務委員、指導委員兼民訓常委、國民大學校董。民國十八年(1929年),任中國國民黨廣州市黨部執行委員,廣東省政府委員。同年,他參加香港崇正總會。民國十九年(1930年),他到中原慰問第十九路軍。民國二十年(1931年),兼任廣東省民政廳廳長,並當選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同年底,他代理廣東省政府主席,並於香港創刊《新中日報》。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任西南政務委員會委員、西南執行部委員、廣東省黨部執委委員、第八路軍總指揮部總教官、廣東建設專門委員、廣東警官訓練所所長、廣東省地方自治訓練所所長,併兼任中山大學校董、磡勤大學校董等職務。同年,他在廣州創辦華夏中學。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兼任廣東軍事政治學校政治深造班班主任,在香港創辦了德明中學並任校長。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擬就了廣東方面的中國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提案,兼任中山文化委員會委員。民國二十四年(1925年),連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陳濟棠發動兩廣事變失敗,被迫下野,林翼中乃全權負責廣東省政務。不久,林翼中辭職,遊歷歐洲和美國。[2]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林翼中歸國,隨陳濟棠到南京,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赴重慶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兼對外團務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黨政訓練班指導員。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負責召集全國禁煙會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任農林部政務次長。翌年,代理農林部長。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他被委任為監察院監察委員,但他並未就任。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任第二屆廣東省臨時參議會議長,任內發動民眾支援抗戰。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他連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2]

 
于右任墓紀念亭記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林翼中任廣東省參議會議長、制憲國民大會代表,發起籌設珠海大學,並赴南京請求賑濟廣東饑民。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林翼中當選監察院監察委員,同年他代表廣東饑民到南京請願。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他率廣東省參議會議員赴台灣訪問,從而解決了廣東省的糧荒。[2]

1949年,珠海大學遷往香港,並更名為珠海書院,林翼中隨該校赴香港,任該校監督。1954年,林翼中擔任陳濟棠治喪委員會陪祭。1956年,香港各學院組織香港中文大學,在林翼中的保護下,珠海學院獲存。1961年,林翼中參加世界道德重整運動香港聯誼會。1963年,林翼中參與籌備香港各界紀念孫中山百年誕辰活動。1965年,任香港崇正總會第二十一屆常務理事、理事長。1971年,他同張發奎等共同發起了世界客屬首屆懇親大會[2]

1984年11月20日,林翼中在香港寓所內病逝,享年98歲。[2]

著作

  • 《廣東省地方紀要》
  • 《廣東省地方自治概要》
  • 《歐遊瑣記》
  • 《粵參鴻爪》[2]

參考文獻

  1. ^ 林翼中訃聞. 華僑日報. 1984-11-25. 第一張第四頁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林翼中,合浦新闻网,2011-11-11. [2012-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