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花街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黃浦區一條東西走向道路,西起中華路,東至柳江街。該道路的名字來自於望北樓。

明朝中葉,倭寇數度進攻上海。1554年,朝廷董邦政出任按察使僉事,負責上海兵防。董政邦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軍隊駐紮在上海,並在上海縣縣城西門內空地建造一個兵營,在兵營的東、北各建一個嘹望樓,東面的叫鎮遠樓,北面的叫截蜃樓,截蜃樓又叫望北樓。清朝時兵營改為提標右營游擊署。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上海文廟被毀,戰後上海縣又在提標右營游擊署的地方重新建立文廟,望北樓此時被拆[1]。在以前的上海話中,「望」的發音與「夢」相近,「北」的發音與「花」相近,所以望北樓附近的一條小路也被稱為「夢花街」。[2]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夢花街151-153號是一幢3層的洋房建築,主人原是資本家,淞滬會戰爆發後主人逃走,日軍在此設立了一個慰安所。該慰安所一直開到1945年。客人主要是日本南市憲兵隊。[3]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夢花街上開了餛飩店,2010年代末期有餛飩店搬離夢花街。[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