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斯凡克梅耶
楊·斯凡克梅耶(捷克語:Jan Švankmajer,捷克語:[ˈjan ˈʃvaŋkmajɛr],1934年9月4日—),或譯楊·史雲梅耶[1],是一位捷克電影導演與藝術家,作品跨越多種媒體。他製作的動畫與電影主題以超現實主義為主,影響許多其他藝術家,例如特里·吉列姆與奎氏兄弟(Brothers Quay)等人[2]。
楊·斯凡克梅耶 Jan Švankmajer | |||||
---|---|---|---|---|---|
導演 | |||||
國籍 | 捷克 | ||||
出生 | |||||
職業 | 導演 | ||||
配偶 | 伊娃·斯凡克梅耶娃(Eva Švankmajerová) | ||||
活躍年代 | 1964年-現在 | ||||
|
生平
1934年9月4日,楊·斯凡克梅耶出生於布拉格。童年時代,他在聖誕節曾獲得木偶戲,對於斯凡克梅耶後來的藝術發展影響深遠。他曾就讀於布拉格學院應用藝術,後來在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學習。他在1958年協助艾米爾·拉多克(Emil Radok)完成電影《浮士德醫生》(Doktor Faust),然後開始為布拉格Semafor劇院工作,並創辦面具劇場。然後,他轉移到魔燈多媒體劇場工作,並與艾米爾·拉多克繼續合作。這種戲劇性的經驗顯現於楊·斯凡克梅耶在1964年完成的第一部電影《施瓦茨瓦爾德先生和埃德加先生的最後把戲》。受到理論家維拉提斯洛·伊凡博格(Vratislav Effenberger)的影響後,楊·斯凡克梅耶的作品風格開始改變,轉向古典超現實主義,並首先表現於電影《庭園》(1968)。他也加入捷克超現實主義團體[3]。
他的很多電影,例如短片《地下室的怪物》是以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而劇情同時也令人不安。1972年,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禁止他繼續拍攝電影,他的許多電影都受到打壓。直到1980年代初之前,他在西方世界幾乎無人知曉。《紐約時報》評論家安德魯·約翰斯頓稱讚楊·斯凡克梅耶的藝術,認為「他的電影充斥文化和科學典故,不尋常的意象具有潛意識的意涵,使得他的電影同樣獲得文化人士、與單純享受視覺刺激影迷的讚賞」[4]。1965年,楊·斯凡克梅耶以《一段巴哈狂想曲》入圍康城影展,並獲得評審團獎。
1982年,楊·斯凡克梅耶完成短片《對話的維度》(Možnosti dialogu),該片被特里·吉列姆選為有史以來十大最佳動畫電影[5]。他的電影被稱為「類似卡夫卡的感情故事」[6],並獲得柏林影展短片金熊獎與榮譽獎、安錫國際動畫影展短篇動畫大獎[7][8]。
楊·斯凡克梅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動畫家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包含《愛麗絲》(1988年)與《浮士德》(1994年)、《追求高潮的方法》(1996年),《貪吃樹》(2000年)與《瘋狂療養院》(2005年)。《瘋狂療養院》為超現實喜劇電影,改編自愛倫坡創作的故事,而薩德侯爵的生活也影響影片劇情。
2000年,楊·斯凡克梅耶獲得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01年,獲得克拉科夫影展榮譽獎。
楊·斯凡克梅耶執導的下一部長片為《昆蟲》(Hmyz)[9] 。它的成本為40萬捷克克朗,改編自卡雷爾·恰佩克的《昆蟲生活影像》。楊·斯凡克梅耶描述:「恰佩克的劇本非常厭世,我一直很喜歡它。昆蟲行為與人類行為相似,讓人聯想到卡夫卡和他的著名的《變形記》。[10]」
2013年7月27日,他獲得意大利文化機構頒發創新及創意獎項。
風格
楊·斯凡克梅耶以獨特的定格動畫技術贏得世界許多人讚賞,他的作品以超現實、噩夢般的影像聞名於世。他至今仍繼續在布拉格拍攝電影。楊·斯凡克梅耶的電影特徵包括誇張的音效,往往在進食的場面造成很奇怪的效果。他經常使用縮時攝影來描述人們行走或互動,電影往往藉由定格動畫將無生命的物體轉化成生物。他製作的很多電影還包括黏土動畫,其中食物是他喜愛的主題和媒介。史雲梅耶還採用真人動畫來拍攝電影,包括《食物》(1992年)及《追求高潮的方法》(1996年)。
私生活
他與伊娃·斯凡克梅耶娃(Eva Švankmajerová)結婚,她是國際知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陶藝家與作家。伊娃·斯凡克梅耶與楊·斯凡克梅耶合作完成幾部電影,包括《愛麗絲》、《浮士德》、《貪吃樹》。他們有兩個孩子,純美(生於1963年)和瓦茨拉夫(生於1975年)。
電影
長片
年度 |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原著 |
---|---|---|---|
1988 | 愛麗絲 | Něco z Alenky | 《愛麗絲夢遊仙境》 |
1994 | 浮士德 | Lekce Faust | 《浮士德醫生》、《浮士德》 |
1996 | 追求高潮的方法 | Spiklenci slasti | 原創故事 |
2000 | 貪吃樹 | Otesánek | 《貪吃樹》 |
2005 | 瘋狂療養院 | Šílení | 《過早的埋葬》、《焦油博士和羽毛教授的對話》 |
2010 | 夢中見 | Přežít svůj život | 原創故事 |
2015 | 昆蟲 | Hmyz | 《昆蟲生活影像》 |
短片
年度 |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
1964 | 最後把戲 | Poslední trik pana Schwarcewalldea a pana Edgara |
1965 | 一段巴哈狂想曲 | Johann Sebastian Bach: Fantasia G-moll |
1965 | 與群石嬉戲 | Spiel mit Steinen |
1966 | 棺材和天竺鼠 | Rakvičkárna |
1966 | 其他 | Et Cetera |
1967 | 自然史 | Historia Naturae (Suita) |
1968 | 庭園 | Zahrada |
1968 | 房間 | Byt |
1968 | 午後的午餐 | Picknick mit Weissmann |
1969 | 房子裏平靜的一周 | Tichý týden v domě |
1970 | 唐璜 | Don Šajn |
1970 | 人骨教堂 | Kostnice |
1971 | 荒唐童話 | Žvahlav aneb šatičky slaměného Huberta |
1972 | 李奧納多日記 | Leonardův deník |
1973-79 | 奧特蘭多城堡 | Otrantský zámek |
1980 | 荒敗之屋 | Zánik domu Usherů |
1982 | 對話的維度 | Možnosti dialogu |
1983 | 地下室的怪物 | Do pivnice |
1983 | 死亡邀約 | Kyvadlo, jáma a naděje |
1988 | 男性遊戲 | Mužné hry |
1988 | 另一種愛 | Another Kind of Love |
1988 | 肉之戀 | Zamilované maso |
1989 | 暗/光/暗 | Tma, světlo, tma |
1989 | 花神 | Flora |
1989 | 生動的自畫像 | Animated Self-Portraits |
1990 | 波西米亞史達林主義之死 | Konec stalinismu v Čechách |
1992 | 食物 | Jídlo |
參考資料
- ^ 史云梅耶,J..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22-12-23 [2023-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1).
- ^ Solomon, Charles. Brooding Cartoons From Jan Svankmajer. LA Times. 1991-07-19 [2010-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5).
- ^ Jan Švankmajer: The Complete Short Films. BFI Booklet.
- ^ New York Times ,July 01, 2001
- ^ Gilliam, Terry. Terry Gilliam Picks the Ten Best Animated Films of All Time. London: The Guardian. April 27, 2001 [2014-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0).
- ^ Nytimes. [2014-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1).
- ^ Re-animating the Lost Objects d'Childhood and the Everyday: Jan Svankmajer. [2014-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 ^ Moznosti Dialogu (1983) - IMDB. [2014-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9).
- ^ CineMart selection 2011. filmfestivalrotterdam.com. Rotterdam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10-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4).
- ^ Zemanová, Irena. Švankmajer in Preproduction on Čapek´s Insects. Film New Europe. 2011-05-06 [2011-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9).
參考文獻
- Peter Hames: Dark Alchemy: The Films of Jan Svankmajer, Praeger Paperback, 1995, ISBN 0-275-95299-1. Second updated edition published in 2007, ISBN 1-905674-45-7. Peter Hames is an expert on history of Central European cinema.
- Evašvankmajerjan / Anima Animus Animation, Arbor vitae, 1998, ISBN 80-901964-4-6 (exhibition catalogue, texts by Jan Švankmajer and Eva Švankmajerová)
- Bertrand Schmitt, František Dryje (eds): Jan Švankmajer. Dimensions of Dialogue / Between Film and Fine Art, Arbor vitae, 2012, ISBN 978-80-7467-016-9. Czech version Jan Švankmajer. Možnosti dialogu. Mezi filmem a výtvarnou tvorbou, ISBN 978-80-7467-015-2.
外部連結
- 楊·斯凡克梅耶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楊·斯凡克梅耶在豆瓣上的資料(簡體中文)
- The Animation of Jan Svankmajer at Keyframe - the Animation Resource
- Overview of his wor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波蘭文) Jan Švankmajer - P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On Svankmajer's Faust
- The Works of Jan Svankmaj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Downing the Folk-Festive: Menacing Meals in the Films of Jan Svankmajer
- Czech Animation, priv. blo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An article and filmography on Svankmaj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Review of Dimensions of Dialogue, The Ossuary, Food and Death of Stali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