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哈奇共和國

比哈奇共和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拉丁語:Bihaćka Republika,西里爾字母:Бихаћка Република)是一個成立於納粹德國法西斯意大利佔領下的由南斯拉夫游擊隊解放比哈奇後成立的解放區,是一個短暫的共和國,

比哈奇共和國
Bihaćka republika
1942年 - 1943年
比哈奇共和國領土範圍(粉色部分)
比哈奇共和國領土範圍(粉色部分)
地位南斯拉夫
首都比哈奇
44°49′N 15°52′E / 44.817°N 15.867°E / 44.817; 15.867
常用語言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
政府社會主義共和國
歷史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
南斯拉夫抵抗運動
• 建立
1942年11月4日
• 終結
1943年1月29日
前身
繼承
克羅地亞獨立國
克羅地亞獨立國
今屬於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克羅地亞

1942年11月建國至1943年1月解散。比哈奇成為新共和國的行政中心,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AVNOJ)的第一次會議於1942年11月26日在這裏舉行。

1942年夏季和秋季,游擊隊改進了其組織方法與戰術。游擊隊以機動旅的形式組織起來,使其能夠攻擊孤立的軸心國營級規模的當地駐軍,有時甚比駐軍更為強大。1942年夏天,隨着波斯尼亞東部的游擊隊6個旅轉移到西部,波斯尼亞和克羅地亞西部的游擊隊的力量得到加強。

1942年11月4日,南斯拉夫游擊隊克拉伊納旅和克羅地亞旅與烏斯塔沙第4旅和克羅地亞第12國民警衛團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戰鬥後以游擊隊的勝利為結果後,比哈奇解放。周圍一些城鎮也被解放(Vojnić, Vrginmost, Korenica, Drvar, Glamoč, Bosanski Petrovac),而其他城鎮則是在比哈奇行動中解放。Bosanska Krupa在11月5日解放,Cazin在11月6日解放,Slunj在11月14日解放。另外一些城鎮在單獨的進攻之中解放。11月26日雅伊采解放,12月15日利夫諾解放,1942年12月19日托米斯拉夫格勒解放,1943年1月1日特斯利奇解放。

通過以上這些行動,從西部的卡羅瓦茨到東部的普羅佐爾的大片區域上的軸心國部隊被趕出或殲滅。而游擊隊則控制了一個長約250公里,寬為50-70公里的解放區。[1](12月6日賈伊奇被軸心國重新佔領,1月8日特斯利奇被德軍佔領),但大部分領土都在軸心國大規模反攻中被重新佔領。德軍於1943年1月29日重新佔領比哈奇,2月27日佔領德瓦爾,3月5日佔領利夫諾;至此,比哈奇共和國滅亡。

參考文獻

  1. ^ Tomasevich 1975,第2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