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長者
氏長者是從平安時代開始對氏族中的代表者的稱呼,在此之前則被稱為「氏上」。由氏族中官位最高的人擔任,掌管祭祀氏神的氏社、祭祖的氏寺、菩提寺,並通過這些資產來控制氏族成員。
概述
大化之前的各個氏族由氏上統率,氏上作為地域集團的首領有着極大的影響力。之後部民制被廢除,氏上雖然需要經過朝廷的認可,權力受限,但通過氏族成員選出,其任期也是終身,仍保留了族長的性質。
到了平安時代,氏上變成了氏長者,由氏族中官位最高的人就任,因此氏長者僅存在於貴族階層。由於官位會變動,氏長者也不是終身制。在文獻記錄中,伴氏、高階氏、中臣氏、忌部氏、卜部氏、越智氏、和氣氏、菅原氏也有氏長者。到了平安時代後期,很多氏族逐漸沒落,失去官位的同時也不再有氏長者。
在氏長者中,擁有特別權威和力量的是藤氏長者和源氏長者。隨着氏族的解體而成為名義上的地位,仍作為家族中的高貴稱號而繼續存在,前者兼有攝關家中的攝政關白。後者在鎌倉時代被村上源氏獨佔後,又由足利將軍家和村上源氏交替擔任,至江戶時代由德川將軍家獨佔。菅原氏的氏長者也一直存在,被稱為「北野長者」,由最高位的公卿擔任。
權能
氏長者的權力與職能如下
- 氏神的祭祀,氏社、氏寺的管理
- 大學別曹的管理
- 在10世紀初,氏族為族內學子設立的學曹,作為大學寮的下屬,被稱為大學別曹。如藤原氏的勧學院、橘氏的學館院、王氏(皇族)的奨學院、和気氏的弘文院等。
- 氏爵的推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