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璥
永璥(1716年8月31日—1787年4月26日),愛新覺羅氏,字文玉,號益齋、益齋主人,又號素菊道人、欽訓堂主人,隸鑲藍旗滿洲,清朝宗室書畫家、詩人。理密親王允礽之孫,弘晉第三子。
生平
康熙五十五年七月十五日(1716年8月31日)未時生,母親為納喇氏元保之女。幼年與叔父弘㬙、弘晥一起被雍正帝養育宮中,乾隆元年(1736年)二月獲封奉恩輔國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被派守泰陵[1]。授散秩大臣。
工書善畫,能以飛白法淡墨寫蘭石。精於文物鑑別,好收藏。著《清訓堂集》、《益齋集》(又《益齋詩稿》)[2]。與叔祖允禧關係尤好。與正藍旗漢軍畫家李世倬(又李士倬,胞侄江南河道總督李宏)時有詩畫交往。為正黃旗漢軍隱士詩人李鍇作悼念詩《挽廌青山人》(載永璥《益齋詩稿》)。與禮親王永恩、鑲藍旗宗室永忠相唱和。永璥在其《感懷》一詩中,表達了對四位畫友的懷念:董邦達、正藍旗漢軍李世倬、鑲白旗滿洲石海(字星源)、張若澄。與內務府正白旗滿洲觀保、鑲黃旗滿洲慶泰(父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交友,永璥在其詩中回憶曾與慶泰一起在夏日涼宵共論剛出版的蒲松齡小說《聊齋志異》(1766)。與揚州八怪之一羅聘、畫家潘是稷(字南田,號墨痴,又號劍門山人,有《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圖》)交往。
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初九日(1787年4月26日)巳時卒,年72歲。無子嗣。過繼從弟永璦三子綿年為嗣,有繼孫監察御史奕淶。盟兄吏部尚書托恩多。女婿為兵部尚書那蘇圖次子。
收藏印:欽訓堂珍藏、欽訓堂書畫記、益齋審定真跡。曾收藏明董其昌《秋林平遠圖》、明陳洪綬《秋林高士圖》、明文徵明《松柏同春圖》、康熙帝御筆《清慎勤》匾額橫幅,(並跋)正藍旗漢軍李世倬的《臨沈石田摹吳仲圭小圖》立軸、《芍藥圖》,清錢灃《馬圖》、明版《鮑明遠集》、(並詩跋)清宗室詩人高塞的《嬡娥圖》(上亦有宗室詩人博爾都、塞爾赫、蘊端等跋,載永璥《益齋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