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
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置,大業初年廢除。唐朝初年復置,天寶元年(742年)改名陽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沁州。五代十國時仍稱沁州。宋朝時置威勝軍。金朝時仍為沁州,戶一萬八千五十九。下領四縣、一鎮:銅鞮縣、沁源縣、武鄉縣、綿上縣、南關鎮[1]。元朝時屬於晉寧路,治所在銅鞮縣,下領三縣:銅鞮縣、沁源縣、武鄉縣。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以州治銅鞮縣省入,直屬於行中書省。洪武九年(1376年),直屬於山西承宣布政使司。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五月,改屬汾州府。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復直屬於山西承宣布政使司[2]。清朝時,仍為沁州直隸州。1912年民國初始行政區劃改革,沁州的核心成立沁縣,廢除沁州。
隋代行政區劃變遷 | |
---|---|
開皇16年 沁州 |
義寧元年 義寧郡 |
沁源縣 | |
義寧縣 | 和川縣 |
銅鞮縣 | |
綿上縣 | |
安澤縣 | - |
唐朝沁州轄縣 | |
---|---|
618年 | 沁源縣、銅鞮縣、和川縣、綿上縣 |
619年 | 沁源縣、銅鞮縣、和川縣、綿上縣(新設招遠縣[3]) |
620年 | 沁源縣、銅鞮縣、和川縣、綿上縣(廢除招遠縣) |
622年 | 沁源縣、銅鞮縣[4]、和川縣、綿上縣 |
623年 | 沁源縣、和川縣、綿上縣(銅鞮縣改屬韓州) |
655年 | 沁源縣、和川縣、綿上縣(銅鞮縣[5]來屬) |
659年 | 沁源縣、和川縣、綿上縣(銅鞮縣改屬潞州) |
- 唐朝沁州刺史
- 費曜(武德、貞觀年間)
- 孟神慶(永徽初年)
- 高真行(650年—658年)
- 爾朱義琛(658年)
- 李元慶(顯慶、龍朔年間)
- 李鳳(664年,未任)
- 權知節(唐高宗時)
- 鄭某(唐高宗時)
- 蘇澄(武周初年)
- 郭依仁(武周時)
- 魏正見(武周時)
- 張希明(武周時)
- 裴仲將(唐中宗時)
- 楊執一(景龍年間)
- 李邕(710年)
- 魏靖(開元初年)
- 馮仁口(開元年間)
- 于仙鼎(開元年間)
- 張去奢(730年—731年)
- 高崇德(開元年間)
- 陽城郡太守
- 馬崇仙(794年之前)
- 徐現(貞元年間)
- 盧憚(805年)
- 裴行立(807年)
- 崔倜(元和年間)
- 烏重儒(元和末年)
- 王縱(會昌末年)
- 張漢瑜(唐昭宗時)
- 傅瑤(898年)
- 蔡訓(901年)
- 蓋璋(901年)
- 李存賢(唐末)
註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