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阿
沙阿、沙王或沙赫(波斯語:شاه;英語:Shah)是波斯語古代君主頭銜的漢譯名。「沙阿」在中文文獻中又簡稱為「沙」,如「花剌子模沙」等。波斯語的頭銜「沙阿」在歷史上為波斯語民族和很多非波斯語民族所使用。尼泊爾國王也叫沙阿。
伊朗最後一任沙阿為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波斯語中另一個相關的詞「kshathra」來源於「kshathrapavan(行省守護者)」,為波斯帝國行省總督的名號。後來這個詞彙通過希臘語和拉丁語而為西方語言所吸收,例如英語中的「satrap」,意為省長或總督,帶有一點貶義。
歷史
「沙阿」(Šāh)或全稱「萬王之王」(Šāhanšāh),是古代伊朗高原諸民族的君主頭銜,古代波斯人為伊朗高原諸民族的一支。公元前6世紀統一了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以及許多後續王朝都曾使用這一頭銜。
在西方史料里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通常被稱為蘇丹,但在奧斯曼的疆域內他則通常被稱為「帕迪沙(Padishah)」,其中幾位在其花押中使用了「沙阿」的頭銜。他們的男性子嗣獲得「Şehzade」的頭銜,其字面意思為「沙阿的後代」,來自波斯語shahzadeh。
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國的君主頭銜的完整形式為「xšāyaθiya xšāyaθiyānām」,在古波斯語中的字面意思是「王中之王」,而此頭銜與中古波斯語「šāhān šāh」相一致,「šāhān šāh」字面意思是「眾王之王」,此頭銜的現代波斯語形式為「shāhanshāh (شاهنشاه)」[1][2]。在希臘語中此頭銜被翻譯為「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βασιλέων (basileus tōn basiléōn)」,「βασιλεύς」正是希臘語「國王」的意思。以希臘人看來,「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βασιλέων (basileus tōn basiléōn)」 王中之王在國王之上,和「皇帝」是同一等級。此頭銜相應的印度語言頭銜為「rajadhiraja」 或「kshetra-pati」,後者更接近於 「Padishah」。正如此波斯語的完整頭銜常簡化為「沙阿」,希臘人也常將相應的頭銜簡化為巴西琉斯。
20世紀,巴列維王朝的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正式採用了شاهنشاه/Šāhanšāh這一頭銜,相當於皇帝。他也封他的妻子為شهبانو/Shahbānu,相當於皇后。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是最後一位沙阿,伊朗君主制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中被推翻。
統治者頭銜
- 從阿休特三世(952/953–977在位)開始, 亞美尼亞巴格拉提德王朝的統治者使用了shahanshah這一頭銜,即「萬王之王」[3]。
- 帕迪沙(Padishah),意為「偉大的王」,從伊朗人傳至奧斯曼帝國;此外印度次大陸的一些政權如莫臥兒帝國也使用該頭銜。
- 奧斯曼和莫臥兒統治的另一個輔助性頭銜是Shah-i-Alam Panah, 意為「王,世界的庇護所」。
- 亞美尼亞國王曾自稱Shāh-i Arman,字面意思為「亞美尼亞沙」[4]。
- 中世紀一個短暫存在的突厥穆斯林政權花剌子模帝國的統治者自稱為Khwarezmshah,即「花剌子模沙」;位於今阿塞拜疆的伊朗地區希爾萬的統治者曾自稱Shirvanshah,即「希爾萬沙」。
- 格魯吉亞的國王稱自己為shahanshah,將此頭銜與其他頭銜共同使用。此外,格魯吉亞的統治者頭銜mepetmepe意思也是「萬王之王」,受到了shahanshah的啟發
相關詞彙
參考資料
- ^ D. N. MacKenzie. A Concise Pahlavi Dictionary. Routledge Curzon, 2005. ISBN 0-19-713559-5
- ^ M. Mo』in. An Intermediate Persian Dictionary. Six Volumes. Amir Kabir Publications, Teheran, 1992.
- ^ Tim Greenwood, Emergence of the Bagratuni Kingdoms, p. 52, in Armenian Kars and Ani, Richard Hovannisian, ed.
- ^ Clifford Edmund Bosworth "The New Islamic Dynasties: A Chronological and Genealogical Manual". "The Shāh-i Armanids", p. 197.
- ^ David D. Laitin, Said S. Samatar, Somalia: Nation in Search of a State, (Westview Press: 1987), p.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