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族自治區

泰族自治區越南語Khu tự trị Thái區自治泰;法語:Territoire autonome Taï,簡稱TAT),是越南西北部一個已不存在的泰族自治區,大致統治今日萊州山羅奠邊等地。其首府位於今日越南萊州省豐收縣。其泰語名字為西雙楚泰(泰語:สิบสองเจ้าไท皇家轉寫Sip Song Chau Thai泰語發音:[sìp sɔ̌ːŋ t͡ɕ  ā w tʰāj]),又譯拾宋早再,即泰族十二州之意。

泰族十二州
สิบสองเจ้าไท
1890年—1954年
泰族十二州旗
泰族十二州紋章
紋章
泰族十二州的位置
泰族十二州的位置
地位土司
首都芒梭(今豐收縣
常用語言傣語
政府君主制
土司 
• 1600–1675
刁琴公法語Lo Camh Khong(首)
• ?–1869
刁文安
• 1878—1908
刁文持
• 1927—1946
刁文龍(末)
歷史 
• 建立
1890年
• 終結
1954年
面積
1954年320,000平方公里
前身
繼承
猛梭寨
清朝
阮朝
越南民主共和國
今屬於 越南

該自治區原被稱作泰處越南語Xứ Thái,法語:Pays Taï),1947年更名為泰聯邦(法語:Fédération Thaï),1948年又改名為泰族自治區。

歷史

泰族十二州的首領為出自刁氏土司。刁氏世代據守萊州之地,且刁氏祖先是勐泐召片領叭真的一個王子,而與雲南西雙版納勐泐土司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需要解釋]。刁氏祖先原姓刀,為猛梭寨土司,曾於1640年接受明朝崇禎帝的冊封,成為世襲土司。後來,刁氏土司同時接受越南後黎朝阮朝和中國清朝的任命。

1885年,刁氏土酋刁文持中法戰爭之機割據自立,儼然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中法戰爭結束後,猛梭寨、猛賴寨、猛蚌寨被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此後,刁文持響應咸宜帝勤王運動尊室說逃亡清朝的途中,曾被刁文持收留。1887年,刁文持與黑旗軍餘黨聯合,攻破琅勃拉邦王國,其勢力一度十分強大。為了保證法國在越南、老撾的殖民統治,殖民政府於1890年任命刁文持為泰族十二州的世襲官員,先後擔任知州、管道等官職。刁氏土司在泰族人和法國殖民政府的鴉片批發貿易中獲得巨大利潤。

1945年,越南帝國成立的時候,刁氏土酋首領刁文龍流亡老撾,但在日本投降之後又回到了萊州。在1946年的法越戰爭期間,刁文龍支持法國殖民政府。

1948年7月,泰族自治區正式成立,首府設在豐收州(今萊州省豐收縣)。泰語和法語是自治區的兩種官方語言[1]

1950年4月15日,越南國國長保大發佈第6號上諭,在西原高原成立皇朝疆土,並將泰族自治區列入皇朝疆土的範圍。

1955年,就在法國於奠邊府戰役失敗後不久,刁文龍流亡法國。4月29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在泰族自治區所轄山羅省萊州省建立了西北自治區

轄境

泰族自治區轄境內共有十二個,分別是:

  1. 芒梭(即猛梭寨,今萊州省豐收縣
  2. 芒齊(今萊州省芒齊縣
  3. 芒Sát
  4. 芒Ma
  5. 芒萊(今奠邊省芒萊市社
  6. 芒顫(今屬山羅省瓊崖縣
  7. 芒Chăn
  8. 芒申(今屬萊州省申淵縣
  9. 芒Quài
  10. 芒青(今奠邊府市
  11. 芒Muổi
  12. 芒爐(今安沛省義路市社

歷代首領及統治時間

 
法屬印度支那殖民政府授予刁氏土司的印信

參考資料

  1. ^ Lê Đình Chi. Người Thượng Miền Nam Việt Nam. 加利福尼亞州: Văn mới. 2006.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