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流圖廟
海流圖廟,藏語名「召旦巴達爾傑令」。因由固什(翻譯家)喇嘛薩木騰扎木蘇始建,故俗稱「固什廟」,漢語諧音稱「古神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嘎魯圖鎮境內海流圖河畔。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
海流圖廟 | |
---|---|
基本資訊 | |
國家 | 中國 |
位置 |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嘎魯圖鎮 |
座標 | 38°24′36.79″N 108°58′6.78″E / 38.4102194°N 108.9685500°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開基 | 薩木騰扎木蘇 |
開山時間 | 清朝順治年間 |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 |
海流圖廟 | |
地址 | 鄂爾多斯市烏審旗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4-161 |
認定時間 | 2006年9月4日 |
地圖 | |
簡介
清朝順治年間,固什喇嘛薩木騰扎木蘇在此興建山神廟。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施主集資興建十三座密洞式殿堂,並自拉薩請來釋迦牟尼佛像、金塔,自甘肅拉卜楞寺請來108卷《甘珠爾》,誦經開光供奉在廟內。[1]
固什喇嘛薩木騰扎木蘇原來是俗人,18歲參加科舉,任伊克昭盟盟府筆帖式,28歲出家當喇嘛,後來赴北京、拉薩學習,精通蒙古文、藏文,著有蒙古文佛教詩篇、藏譯蒙佛教詩篇數十種。[1]
同治六年(1867年),該廟被馬化龍回民起義軍燒毀。光緒六年(1875年)重修。重修後,該廟有大經堂25間、哲學院窯洞式殿堂12間、大經堂及哲學院外圍有十三座窯洞式殿堂,各殿堂間各有一座佛塔,大經堂前有六間閣樓式門殿,閣樓上供奉天母佛。此外,該廟還有喇嘛住房200多間。該廟西北的高丘上有十三座鎏金佛塔。[1]
1909年,反抗清政府放墾旗地的烏審旗十二個獨貴龍聯合選出「公會」,在海流圖廟成立獨貴龍運動指揮部。自此,海流圖廟成為烏審旗的政治中心。1926年,錫尼喇嘛領導的內蒙古人民革命軍12團駐守海流圖廟。1927年至1930年,烏審旗扎薩克特古斯阿穆古朗與陝西省駐榆林的軍閥井岳秀共同鎮壓烏審旗的人民武裝,在此多次發生戰鬥,海流圖廟的殿堂遭不同程度破壞。[1]
海流圖廟每年農曆正月初三至十六日舉辦大經堂法會,正月十四日跳大經堂查瑪舞。農曆四月初五日念誦瑪呢經。農曆三月十五至四月十六日舉辦哲學院法會,農曆七月初九日跳大經堂查瑪舞。海流圖廟設大喇嘛1名、沙布隆5名、總管1人、掌堂師 2名、領經師2名、管理員1名、保管2名,喇嘛最多時曾達到160多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有喇嘛80名。[1]
文化大革命中,海流圖廟遭到嚴重破壞,僅存十二座窯洞式殿堂。改革開放後,國家撥款維修海流圖廟,海流圖廟成為烏審旗宗教活動點之一。[1]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1.6 鄂爾多斯藏傳佛教活動場所—寺廟,內蒙古旅遊網,2013-07-11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