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蒂妮號小巡洋艦
溫蒂妮號(德語:SMS Undine[註 1])是德意志帝國所建造的十艘瞪羚級小巡洋艦的最終成員,以德國神話精靈溫蒂妮命名。它由基爾的霍瓦茲船廠承建,於1901年開始龍骨架設、1902年12月下水、至1904年1月投入艦隊使用。其主艦炮包括有十門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和兩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最高速度可達21.5節。
高速航行中的溫蒂妮號
| |
歷史 | |
---|---|
德意志帝國 | |
艦名 | 溫蒂妮號 |
艦名出處 | 溫蒂妮 |
建造者 | 基爾霍瓦茲船廠 |
鋪設龍骨 | 1901年 |
下水日期 | 1902年12月12日 |
入役日期 | 1904年1月5日 |
結局 | 1915年11月7日沉沒 |
技術數據 | |
船級 | 瞪羚級小巡洋艦 |
排水量 | 3112噸 |
船長 | 105米 |
船寬 | 12.4米 |
吃水 | 4.81米 |
動力輸出 | 8000匹軸馬力 |
動力來源 | 雙軸三脹蒸汽機 |
速度 | 21.5節 |
續航力 | 4400海里以12節 |
乘員 | 270人 |
武器裝備 |
|
裝甲 | 甲板:20-25毫米 |
溫蒂妮號在德國艦隊最初是作為炮手的炮術教練船使用。1905年11月,它在基爾的演習期間意外撞沉了魚雷艇S126號;共造成33人喪生。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8月爆發時,溫蒂妮號被部署至波羅的海擔任岸防艦。它於1915年11月7日遭到英國潛艇E19號的襲擊,並被兩枚魚雷擊中,其中第二枚引爆了該艦的彈藥艙。溫蒂妮號爆炸並沉沒,但僅14人在襲擊中喪生。
建造
溫蒂妮號是根據合同代號「J」[註 2]作為新增編入艦隊的單位訂購,並於1901年在基爾的霍瓦茲船廠開始架設龍骨。它於1902年12月11日下水,之後展開舾裝工作。作為新造巡洋艦的資助方,德國艦隊協會總裁奧托二世在下水儀式上發表了演講,並由其妻子羅莎主持為艦隻命名,以紀念1884年在亞默灣觸礁的同名雙桅橫帆船。1904年1月5日,艦隻正式投入演習艦隊(Übungsflotte,即公海艦隊前身)使用。[2]
溫蒂妮號的全長為105米(344呎6吋),有12.4米(40呎8吋)的舷寬和4.81米(15呎9吋)的前吃水。在滿載情況下,艦隻的排水量可達3,112公噸(3,063長噸)。[3]其推進系統由兩台三脹式蒸汽機組成,它們的額定功率為8,000匹軸馬力(6,000千瓦特),最高速度達21.5節(39.8公里每小時)。發動機由八台燃煤船用式水管鍋爐提供動力。溫蒂妮號可攜帶700公噸(690長噸)煤,故此得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4,400海里(8,10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則為14名軍官及256名水兵。[4]
溫蒂妮號的武器由十門單裝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組成。其中兩門並排佈置在艏艛前方,六門設於艦舯、每邊各三門,以及兩門並排佈置在艦艉。這些炮支的射程為12,200米(13,300碼)。它們共提供1500發彈藥,其中每炮150發。艦隻還配備有兩具450毫米(17.7吋)的魚雷管及五枚魚雷,均浸沒舷側的船體內。[5]溫蒂妮號還受到20至25毫米(0.79至0.98吋)厚的裝甲甲板保護,司令塔的側面有80毫米(3.1吋)厚、炮支的炮擋厚度也有50毫米(2.0吋)。[6]
服役歷史
入役後,溫蒂妮號於1904年1月5日被分配至教練分艦隊,以取代老式巡洋巡防艦卡羅拉號擔任炮術教練船[7]。1905年11月17日夜晚,溫蒂妮在基爾外圍進行演習期間與魚雷艇S126號相撞。當時S26號正跟隨所屬的第四魚雷艇區艦隊對溫蒂妮號展開模擬夜間襲擊。後者本以關燈航行,但當魚雷艇接近時,溫蒂妮突然點亮探照燈,使得S126號船員無法目視。魚雷艇遂無意間駛至溫蒂妮號前側,遭到了後者的撞擊。魚雷艇被撞成兩截,鍋爐艙迅速水浸並導致鍋爐爆炸後沉沒。S126號艦上的1名軍官及32名水兵在事故中喪生,僅17人獲救。[8]
自1908年7月1日起,溫蒂妮號被轉移至松德堡的炮兵學校。在那裏,它每年都會分離前往公海艦隊參加年度演習。1910年5月10日,搭載有300名乘客的蒸汽船北極星號(Nordstern)因發動機故障而遇險,正駛向松德堡途中的溫蒂妮號遂前往救援,並將蒸汽船安全拖至基爾。在1910年9-10月,由於損耗嚴重,溫蒂妮號不得不在但澤帝國船廠進行維修。隨後,它被重新分配至教練分艦隊。在1912年1月至2月期間,溫蒂妮號如同艦隊的其它成員一樣被用作破冰船,因波羅的海西部的海面結冰嚴重。溫蒂妮號於同年7月12日在但澤撤出現役。其炮術訓練船的職責由小巡洋艦奧格斯堡號入替,後者還接收了溫蒂妮號的原有船員。溫蒂妮號在但澤帝國船廠接受了一次大修,然後被編入預備役第二支隊。[7]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8月爆發後,溫蒂妮號被部署至波羅的海擔任岸防艦[7]。1915年11月7日,英國E19號潛艇在海軍少校弗朗西斯·克羅米的指揮下,對正在阿科納海岬北部航行的溫蒂妮號及兩艘護航驅逐艦發動了襲擊。E19號在1,000米(3,300呎)的範圍內向溫蒂妮號發射了兩枚魚雷,均取得命中。[9][10]其中第二枚魚雷引爆了溫蒂妮號的彈藥艙,炸毀了艦隻[11]。溫蒂妮號於13:08迅速沉沒,但僅有14名船員在襲擊中遇難——其餘大多數船員都被護航驅逐艦救出[7]。這次事件是繼大巡洋艦阿達爾貝特親王號沉沒之後,兩周內所發生的第二起艦隻損毀。這兩次損失迫使德國海軍在當年餘下的時間內減少了在波羅的海的艦隊活動。溫蒂妮號的殘骸直至1999年,才由瑞典海軍在一次演習時偶然發現,它位於呂根島北部卡德特林內海域的水下48米(157呎)處。[11]
註釋
- 腳註
- 引用
參考資料
- Compton-Hall, Richard. Submarines at War 1914–1918. Penzance: Periscope Pub. 2004. ISBN 1904381219.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0-87021-790-9.
- McCartney, Innes. British Submarines of World War I. Oxford: Osprey. 2009. ISBN 9781846033346.
- Naval Notes—Germany. Journal of the 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ion (London, UK: J. J. Keliher & Co.). July–December 1905, XLIX: 1449–1452.
- Polmar, Norman; Noot, Jurrien. Submarines of the Russian and Soviet Navies, 1718–1990.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1. ISBN 0-87021-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