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 (清朝)

福德,生卒年不詳,乾隆年間政治人物,蒙古鑲白旗人,蒙古繙譯舉人出身。歷任戶部郎中、山西河東道、內閣學士等職。[1]

經歷

乾隆二十五年(1760)六月引見,補授山西河東道[1]

乾隆二十七年(1762),授為鑲藍旗滿洲副都統[2]

乾隆二十八年(1763)帶署理理藩院侍郎銜,前往庫倫辦事[3]桑寨多爾濟乾隆帝揭露福德在庫倫辦事期間,「一味倨傲,藐視喀爾喀汗王」,乾隆帝向烏爾圖那遜求證,聯想到福德先前陳奏蒙古王公情形,所言「狂悖不堪」,將其革職。並叮囑往後蒙古王公「不宜向大臣前屈膝,即見京中王公亦不當跪拜」[4],以別體制身分。

乾隆三十五年(1770),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5]

乾隆三十六年(1771)三月,補放盛京兵部侍郎[6];旋仍將其留京,以內閣學士在軍機司員上行走[7]。八月,授為理藩院侍郎,不必在軍機處行走[8]。九月,因福德通曉蒙古語言,熟諳蒙古事務,派往科布多辦事[9]

乾隆三十八年(1783),派赴伊犁為領隊大臣,管理厄魯特部落。然有鑑於福德「賦性傲慢,又頗好事」,乾隆帝特別叮囑伊勒圖留心約束[10]

乾隆四十年(1775),以福德在伊犁年久,以散秩大臣慶麟往換之[11]

乾隆四十一年(1776)授福德為額外內閣學士,仍在軍機司員上行走[12]

參考文獻

  1. ^ 1.0 1.1 《清代官員履歷彙編》,冊2,頁172。
  2. ^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662。
  3. ^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680、687。
  4. ^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699。
  5. ^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867。
  6. ^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881。
  7. ^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882。
  8. ^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891。
  9. ^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892。
  10. ^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943。
  11. ^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992。
  12. ^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