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伐三苗
禹伐三苗是相傳先秦時期, 距今4000多年前,中原地區的華夏部落聯盟在禹的帶領下同南方的三苗部落聯盟為了爭奪奴隸和生存空間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通過這場戰爭,禹成功消滅了對自己地位構成威脅的競爭者,直接推動了夏朝誕生[1]。
禹伐三苗 | |||||||
---|---|---|---|---|---|---|---|
| |||||||
參戰方 | |||||||
華夏部落聯盟 | 三苗部落聯盟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禹 | 三苗 | ||||||
兵力 | |||||||
約5000-12000人 | 約8000-15500人 | ||||||
傷亡與損失 | |||||||
不明 | 三苗部落戰敗 |
簡介
三苗是五帝時代生活在黃河流域的族群,涿鹿之戰後,從中原逐步遷徙到了長江中下游一帶的廣大地區,成為一支廣泛分佈在南方的龐大的氏族部落,與中原地區的華夏部落聯盟長期抗衡。黃帝在位時,曾與三苗發生過戰爭。堯、舜時期,更是衝突不斷。三苗在堯時早已立國。堯時,堯以天下讓舜,三苗不服,其首領驩兜反對「舜繼堯位」。[2][3][4]遂在江淮荊州數為亂,堯發兵征討,戰於丹水之浦。將三苗戰敗,被迫遠遷,即:「遷三苗於三危」[5]。舜在位又繼續對三苗發動戰爭,以削弱其實力的同時又進一步採用分化、瓦解三苗的策略,即「分北三苗」[6][7]。經過連番爭鬥,三苗遭到削弱,但實力猶存,仍對華夏族部落聯盟構成威脅。於是至禹即位時,禹又發動了對三苗的戰爭。
過程
禹在位時,仍視三苗為威脅自己統治的心腹大患。此時,南方三苗部落聯盟居住地區發生大地震,內部出現分裂,北方的禹趁機對三苗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爭。當時禹以:「三苗不服大禹,有反叛之意」為由出兵三苗[8]。 他在誓師動員時聲稱:「三苗不敬鬼神,濫用刑罰,違背天意作亂,上天現在號令我們要對它進行討伐。」並一一列舉了三苗的罪狀,分別為:「不敬大禹、不稱臣納貢、道德淪喪」。[9]大禹親率大軍,征討三苗,大戰歷時70多天,雙方交戰開始後,爭鬥互有勝負。在最後一場戰鬥中三苗首領被禹部弓箭射中,戰場一時雷電交加。禹趁機揮軍直取苗師,將三苗部落擊潰。此戰過後,三苗部落逐漸衰亡。[10][11]
影響
「禹征三苗」之後,有關「三苗」、「有苗」、「苗民」等稱呼在中國史籍中逐漸消失不見,三苗族群遂告瓦解。其遺裔一部被俘淪為為奴隸,另一部分仍在江漢地區繁衍生息,成為楚國人和越人的祖先。另一方面,這場戰爭進一步激化和破壞了舊的原始社會制度,直接推動了夏朝誕生和古代部族的融合。夏文化漸漸南傳至湖北地區,湖北歷史從此進入被稱為「青銅時代」的夏商周時期。[12][13][3][14]
參考文獻
- ^ 李際均. 《中国军事通史》第一卷夏商西周军事史.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5年: 45頁.
- ^ 《史記.五帝本紀》:讙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辟。四岳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岳彊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
- ^ 3.0 3.1 蘇漣. 《古三苗的起源与迁徙——川黔滇西部言苗族研究》. [2006年9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8月10日).
- ^ 《山海經·大荒南經》:「赤水出崑崙。「」三苗國在赤水東,其為人相隨。郭濮註:昔堯以天下為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殺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為三苗國。一日三毛國。」
- ^ 《史記·五帝本紀》:「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 ^ 《尚書·舜典》 :「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咸熙,分北三苗。」
- ^ 《史記·五帝本紀》:「三苗之民有赦宥者,復不從化,不令相從,分北流之。」
- ^ 《竹書紀年》:「有苗負固不服。」
- ^ 《墨子·兼愛篇》載:「濟濟有眾,咸聽朕命,蠢茲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
- ^ 《墨子·非攻下》:「昔者三苗大亂,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龍生於廟,犬哭於市,夏有冰,地圻及泉,五穀變化,民乃大振,高陽乃命玄宮,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電誘祗。有神人面鳥身,若瑾以待,鐿矢有苗之祥,苗師大亂,後乃遂幾。」
- ^ 禹征三苗與夏文化南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來源:湖北日報
- ^ 《禹征三苗探索》作者:楊新改/韓建業 來源:《中原文物》 1995年02期
- ^ 李際均 .《中國軍事通史》:第一卷夏商西周軍事史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5年 :45頁 .
- ^ 尹弘兵. 《禹征三苗与楚蛮的起源》.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