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左翼前旗

科爾沁左翼前旗,古舊旗名。俗稱為賓圖郡王旗,簡稱「賓圖旗」。

歷史

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以科爾沁部首領奧巴的叔父洪果爾為札薩克,設立該旗。設3個佐。北界科左中旗、東界科左後旗,西以養息牧河為界與庫倫旗土默特左旗(蒙古貞旗)隔河相望,南與新民縣相鄰。為一西北-東南向的狹長地帶。

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賓圖郡王奉旨獻出養息牧河東岸長約三百華里,寬約二百華里土地作為清朝在東北的三陵(清永陵清福陵昭陵)牧養地(獻出土地)。直屬清政府管轄,並由蒙古察哈爾部徵調部分部眾來些為皇家放牧,共計調遣32戶、236口人,分包、白等12個姓氏、16個家族。設蘇魯克牧場,也稱「蘇魯克」(牧群)或蘇魯克旗。科左前旗更顯狹長特色,有「長400里,寬40里」之說。光緒七年設康平縣,其祖地一部分編入康平。

嘉慶十八(1813年),在蘇如克地方試墾荒。道光八年(1828年),詔准科左後旗開庫都力荒。光緒六年(1880年),科左前旗東部大片土地也被開墾,同年設置康平縣。旗東部一百二十多個村屯劃歸康平縣。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續墾。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橫道子地方設置彰武縣

賓圖郡王王府駐地最先設在伊克岳里泊(今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三家子北山東南),後遷至伊和窯(今科左後旗滿斗蘇木伊和要樂嘎查),再遷敖包哈拉烏蘇(今科左後旗哈拉烏蘇蘇木哈拉烏蘇嘎查),再遷至昂海(今科左後旗沙日塔拉蘇木昂海嘎查)、東舊府(今康平縣沙金台鄉)、西舊府(今彰武縣後新秋鎮)。光緒三十年(1904年)遷至今彰武四合城鎮南五華里的東升村,1951年王府拆除改為耕地。至1947年,把科左前旗四十多個村屯劃歸彰武縣。

1933年科爾沁左翼前旗改稱東科前旗。旗公署初設西札哈氣(今康平縣境),1934年8月遷至今彰武縣後新秋鎮,1943年秋又遷至今彰武縣章古台鎮。日本投降後,東科前旗民主政府先後駐敖力營子、花果窩堡、後新秋、扎蘭營子等地。

1947年,把科左前旗四十多個村屯劃歸彰武縣。

1949年3月17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批准遼北省政府決定,撤銷科左前旗建制,將東南部蒙漢雜居的三個區劃歸康平、法庫、彰武三縣。其中,章古台、後新秋兩個區劃給彰武縣。將四區(滿斗)和五區(朝魯吐)約2000平方公里土地劃入了庫倫旗。至此科左前旗不復存在。1955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決定,交庫倫旗之滿斗、朝魯吐兩個區劃入科左後旗,其中的瓦房和巴拉嘎蘇塔拉二村劃歸庫倫旗

歷任札薩克

  1. 賓圖郡王洪果爾(1636年至1641年在位)
  2. 額森郡王,1646年至1665年在位。
  3. 額濟顏郡王,1666年至1695年在位。
  4. 塔達布郡王,1696年至1707年在位。
  5. 伊西班迪郡王,1707年至1747年在位。
  6. 拉達納札木蘇郡王,1747年至1776年在位。
  7. 桑堆札布郡王,1776年至1782年在位。
  8. 羅布桑札拉申郡王,1782年即位,卒年不詳。
  9. 仁欽札拉申郡王,在位年度不詳。
  10. 西力巴斯爾郡王,在位年度不詳。
  11. 敏如布扎布郡王,1877年至1904年在位。
  12. 棍楚克蘇榮郡王,1904年即位。1912年北走外蒙古,在哲布尊丹巴政權中任國務副總理。
  13. 丹巴達爾齊郡王棍楚克蘇隆胞弟。1912年至1929年在位。因患「精神分裂症」,旗民稱其為「瘋王」。1945年去世。
  14. 台吉烏寶(1895——1971),漢名包鳳鳴,科左前旗沙日塔拉(今科左後旗沙日塔拉蘇木)台吉,科左前旗第一富戶並掌握旗武裝。1929年10月起任代理札薩克,旗民稱「代理王爺」。1931年赴北平被張學良委任為科左前旗札薩克、蒙藏委員會專職委員。1936年被選為「旅平蒙古同鄉會」會長。
  15. 孟和吉雅:滿洲國治下旗長
  16. 巴雅爾:滿洲國治下旗長
  17. 台吉烏寶:1946年國民黨遼北省任命為旗長(駐後新秋)、蒙旗復員委員會委員、蒙藏委員會諮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