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德利埃俱樂部

人權與民權之友會(法語:société des Amis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發音:[sɔsjete dez‿ami de dʁwa də lɔm e dy sitwajɛ̃]),俗稱科德利埃俱樂部(法語:Club des cordeliers發音:[klœb de kɔʁdəlje]),簡稱科德利埃(法語:Cordeliers;也譯為哥德利埃[1]),是法國大革命時期一個民粹主義的政治組織。

科德利埃俱樂部
Club des Cordeliers
部長喬治·丹東
(1790–1791)
皮埃爾-弗朗索瓦-約瑟夫·羅貝爾
(1791–1792)
雅克·埃貝爾
(1792–1794)
建立者喬治·丹東
卡米耶·德穆蘭
成立1790年,​233年前​(1790
總部巴黎科德利埃修道院
黨報老科德利埃報英語Le Vieux Cordelier》(丹東派
迪歇納老爹報》(埃貝爾派
意識形態雅各賓主義英語Jacobin (politics)
左翼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
直接民主
共和主義
激進主義
反教權主義
政治立場左翼極左翼
國內組織山嶽黨(1792–1794)
官方色彩綠色
口號自由、平等、博愛
("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
黨旗
Flag of the Cordeliers Battalion (1790)
法國政治
政黨 · 選舉
1793年的科德利埃俱樂部

歷史

這個俱樂部最初由「Cordeliers」(科德利埃)區的成員組織。所謂的「科德利埃區」是當時巴黎著名的激進的地區。卡米耶·德穆蘭稱之為「 那裏是自由尚未受到侵犯的唯一庇護所。」[2]喬治·雅克·丹東領導的這個地區,在攻佔巴士底監獄行動過程有顯著的作用,並且是幾個著名革命人物居住的地區,如:喬治·雅克·丹東,卡米耶·德穆蘭,以及讓-保爾·馬拉。在1790年1月,這地區已經處於叛亂的狀態,丹東拒絕執行國民制憲議會統轄下刑事法庭發出逮捕讓-保爾·馬拉的命令。

1789年11月,就已經發出聲明確認其意向「這社區所有的代表社承諾以我們全部的力量反對,所有損害我們選民的普遍權利」[3]。1789年整個冬季和1790年春季,科德利埃區與巴黎政府處於對立衝突的狀態。在1790年5月21日國民制憲議會發佈48個分區取代巴黎先前的60個選區,這次重組取消了科德利埃區。

先前已預期到這個解散重組,科德利埃區的領袖們在1790年四月,創立「人權與民權之友會」,以當時社會流行俱樂部作為實踐目標及地區利益的另一種手段。最初在科德利埃修道院舉行會議,以「自由、平等、博愛」作為座右銘,並迅速成為著名的科德利埃俱樂部。

這個俱樂部的固定會員費很低,因此比其他許多政治俱樂部,包括雅各賓俱樂部,有更廣泛階層的公民能夠負擔加入。對成員沒有其他限制。科德利埃俱樂部介紹自己是非常親民的; 他們自傲於一視同仁對待工人和女性成員。當時一個會議的記載描述:

「男女三百人聚集在一起;他們的穿着是如此隨興及骯髒,人們會以為他們是乞丐的聚會。人權和公民權宣言釘在牆上,以交叉的匕首為頂冠。布魯圖斯威廉·泰爾石膏半身像置於兩側,彷彿表明是宣言的守護者。面對,論壇的背後,有三個石膏半身像米拉博愛爾維修,及在兩者中間的盧梭,作為宣言的支持者。」[4]

然而,在科德利埃俱樂部有影響力的是資產階級成員,它的領導層大多來自於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5]

1791年6月21日,王室試圖逃出巴黎,科德利埃俱樂部起草一份請願書提供國民制憲議會推動在直接廢除路易十六或未來君主制進行全民公決之間做選擇。科德利埃俱樂部組織民眾舉行遊行示威大規模示威,類似的請願導致內亂,最終導致7月17日的戰神廣場大屠殺拉法耶特侯爵下令國民警衛隊射擊示威者,造成至少十人死亡。[6] 後續對科德利埃俱樂部採取的行動包括關閉科德利埃修道院,簽發對喬治·雅克·丹東卡米耶·德穆蘭的逮捕令。

儘管有這些壓制措施,科德利埃俱樂部仍然對巴黎政治有高度影響力。此後,他們的聚會點轉到巴黎多菲內路(Rue Dauphine)的一個會堂,此會堂即是現在的普羅可布咖啡館餐廳。

科德利埃俱樂部主導策劃並參與1792年8月10暴動攻佔杜樂麗宮。此時的丹東是科德利埃俱樂部裏最具實力的人物,被吉倫特派任命為司法部長。

起義之後,緊隨而來的是九月大屠殺,科德利埃俱樂部越來越成為各省極端革命派別。雅克-勒內·埃貝爾弗朗索瓦-尼古拉·樊尚英語François-Nicolas Vincent夏爾-菲利普·龍桑英語Charles-Philippe Ronsin安托萬-弗朗索瓦·莫莫羅主張極端的措施,鼓吹恐怖革命,構成埃貝爾派是革命的極左翼,強化了日後雅各賓專政恐怖統治

1792年9月20日,瓦爾密戰役的勝利緩和了國內的局勢,喬治·雅克·丹東卡米耶·德穆蘭想要結束恐怖統治,在1793年12月出版"老科德利埃報英語Le Vieux Cordelier",以對抗埃貝爾派的《迪歇納老爹報》。[7] 1793年7月27日,羅伯斯庇爾當選公共安全委員會委員,改組革命法庭,簡化審判程序,組建革命軍,掌握實權。1794年3月19日,埃貝爾派及19名成員,被逮捕3月24日處死;丹東,德穆蘭和他們的朋友們在3月30日被逮捕,4月5日送上斷頭台。徹底的終結了科德利埃俱樂部的時代,開啟了雅各賓專政恐怖統治

傳記

著名人物

參見

參考文獻

  1. ^ 齊世榮 (編). 世界史·近代卷. 高等教育. : 233. ISBN 978-7-04-022290-6. 
  2. ^ Hammersley, 19
  3. ^ Hammersley, 25
  4. ^ Rose, 97
  5. ^ Rose, 106
  6. ^ Woodward, W.E. Lafayette. 1938. 
  7. ^ 大革命初期的旺代地区 (PDF). [2010-12-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資料來源

  • André Castelot & Alain Decaux, Le Grand Dictionnaire d'Histoire de la France, Éditions Fayard, Paris, 1979 (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