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大衛盾會
紅大衛盾會(英語:Magen David Adom、希伯來語:מגן דוד אדום,縮寫為 MDA或Mada)是以色列全國性的緊急醫療、災害、救護車和血庫服務機構。2006年6月,紅大衛盾會作為以色列的國家紅會獲得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正式承認,並成為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成員。
歷史
1930年,紅大衛盾組織由卡倫·特南鮑姆(Karen Tenenbaum)護士創建,是一個僅在特拉維夫設有分支機構的志願者協會。在耶路撒冷和海法(Haifa)開設分支機構之後,該組織在5年之後擴展成一個全國性組織,為公眾(不僅包括猶太人,也包括阿拉伯人、穆斯林和基督徒)提供醫療服務。1950年7月12日,以色列議會通過法律,宣佈紅大衛盾會正式成為以色列的國家急救服務機構。
- 執行國家紅會的職能,在戰時作為以色列國防軍醫療服務機構的附屬機構,並在和平時期為此做好準備;
提供一般性的急救服務;
- 提供儲存血液、血漿及其副產品的服務;
- 在急救和院前應急藥品方面提供指導;
- 維持志願者網絡,並為他們提供急救培訓以及包括流動重症監護在內的基本和高級生命支持方面的培訓。
- 運送患者、臨產婦女,並疏散交通事故中的傷亡人員;
- 運送醫生、護士和醫輔人員。
志願者
與許多其他以色列機構一樣,紅大衛盾會的主要工作人員都是志願者,每年有1萬多人為其提供超過100萬小時的志願服務。加入紅大衛盾會基礎急救課程並成為一名志願者的最低年齡是15歲。
2001年以來,年齡達到18歲或以上的國際志願者可來以色列參加為期兩個月的約哈伊·波拉特(Yochai Porat)國際志願者項目。該項目是以其創建者和首位協調官的名字命名的。約哈伊·波拉特於2002年3月3日在以色列國防軍中作為戰地醫生服預備役時被一名狙擊手殺死。所有志願者都要參加一個含60學時的課程,課程內容涉及各種主題,從普通疾病到創傷以及大規模人員傷亡事件。完成課程的學員會被派往全國各地,與當地誌願者一起在救護車中提供初步醫療救護。
現狀
雖然紅大衛盾會目前擁有約1200名緊急救護技術員、護理人員和急救醫師,但該組織仍嚴重依賴於1萬多名志願者在救護行動和行政管理方面開展工作。紅大衛盾會總部及其血庫位於該國中心的特拉-哈紹梅爾(Tel HaShomer)。該組織在全國管理着95個急救站,擁有700多輛救護車,其中包括流動重症監護車、大規模人員傷亡事件專用救護車以及裝甲救護車。大部分車輛都是能夠提供基礎生命支持的普通大小的麵包車。這些車被稱為「Lavan」(在希伯來語中是白色的意思),這是由於其外觀是白色的,而且為了與兩側有橙色條紋的流動重症監護車相區別。救護車上的工作人員通常都是緊急救護技術員,通常與美國的初級和中級緊急救護技術員水平相當。流動重症監護車與美國的二型救護車類似,配有護理人員和醫生,僅應對最嚴重的病例。他們被稱為「Natan」(如果有醫生在車上)或「Atan」(如果只有護理人員和緊急救護技術員在車上)。大型救護站擁有專門車隊(被稱為「Taaran」),負責應對自然災害或恐怖主義襲擊等大規模人員傷亡事件。
以色列空軍669支隊駕駛醫療後送直升機來提供空中急救服務,然而紅大衛盾會從德國進口了4架MBB Bo 105,並計劃利用它們來加快在周邊地區的反應速度。20世紀70年代紅大衛盾會曾嘗試使用獨立直升機服務機構,但由於成本太高而沒有成功。
在民事緊急醫療服務機構中,紅大衛盾會的獨一無二之處在於,根據《日內瓦公約》其具有國家紅會的職責,在戰時能夠成為以色列國防軍的附屬機構。
成為紅十字的一員
從創立到2006年,紅大衛盾會一直未能成為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一員,因為該組織拒絕使用帶有基督教及伊斯蘭教意味的紅十字及紅新月標誌,而堅持使用己方帶有猶太教色彩的紅大衛盾標誌。
被拒的理由主要是考慮到標誌泛濫的問題;1929年大會通過了紅新月及紅獅與太陽標誌,但對接受更多標誌實施了限制。而紅大衛盾標誌直到1931年才提交給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雖然紅十字標誌本來無意成為宗教標誌,但常常被認為具有宗教意義。對於使用帶有宗教意味的標誌,非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的印度、錫蘭和前蘇聯也曾提出類似抗議,但均遭到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拒絕,最後這些國家為加入紅十字運動都接受了紅十字標志,並接納紅十字為運動創始國瑞士國旗逆轉色的解釋。瑞士是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起源地。
土耳其和埃及因對紅十字的顧慮,而仍使用伊斯蘭紅新月標誌,但他們於1929年獲准成為紅十字運動的一員。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批評者認為這是一種歧視。
在2000年3月致《國際先驅報》的一封信中,當時美國紅十字會會長伯納丁·希利(Bernadine Healy)博士寫道:「國際委員會對標誌泛濫的恐懼是一塊可憐的遮羞布,幾十年來一直用來將紅大衛盾會排除在外。」作為抗議,自2000年5月以來美國紅十字會拒付了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數百萬美元的行政管理費用。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紅大衛盾會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合作變得日益廣泛而頻繁,例如,為加強兩組織合作的費用達到了220萬美元,2000年雙方簽訂了一份兩年合作聲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還在紅大衛盾會總部設立了常駐工作人員,並為紅大衛盾會的血庫活動提供廣泛支持。此外,紅大衛盾會還與多個國家紅會簽訂了雙邊合作協議。
2005年12月7日,《日內瓦公約》締約國外交會議通過了《1949年日內瓦四公約第三附加議定書》,引入了一個新的宗教中立標誌——紅水晶。這一「第三議定書標誌」被譽為一個真正的全球性標誌,不具有任何宗教、種族或政治含義。新標誌是一個紅色正方形框旋轉45度。根據《第三附加議定書》的規定,紅大衛盾會可以繼續使用紅大衛盾作為其在以色列境內的唯一識別性標誌。對於在國外的活動,紅大衛盾會可以根據其所開展行動國家的具體情況,決是是否將紅大衛盾嵌入紅水晶標誌中或單獨使用紅水晶標誌作為識別性標誌。
2006年6月22日,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章程採納紅水晶標誌,使其具有與紅十字和紅新月同等的地位,此後,紅大衛盾會獲得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承認,並成為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正式成員。
尋人服務
紅大衛盾會尋人服務的設立旨在幫助確定在大屠殺中失蹤的親屬。2000至2007年間,該服務機構處理了5000份申請。
內部連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