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真博物館
《純真博物館》(土耳其語:Masumiyet Müzesi),是由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穆克撰寫的一部小說。這部小說於2008年8月在伊斯坦布爾出版。[1]2010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引進並出版了該書的簡體中文版。[2]
純真博物館 | |
---|---|
原名 | Masumiyet Müzesi(土耳其文) |
作者 | 奧爾罕·帕穆克 |
譯者 | 陳竹冰(簡體中文) |
故事背景地點 | 伊斯坦堡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İletişim(土耳其文) 上海人民出版社(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 | 2008年8月 |
出版地點 | 土耳其 |
中譯本出版日期 | 2010年1月 |
頁數 | 592頁(土耳其文) 559頁(簡體中文) |
規範控制 | |
ISBN | ISBN 978-975-050-60-93 (土耳其文) ISBN 978-7-208-08988-4(簡體中文) |
OCLC | 276510603 |
作者帕穆克說「這是我最柔情的小說,是對眾生顯示出最大耐心與敬意的一部」[3]。小說以帕穆克嫻熟的第一人稱敘述。共83章,土耳其版592頁,中文版559頁。
主要人物
敘事手法
第一人稱計謀
作家奧爾罕·帕穆克用「第一人稱」展開小敘述,但是,在小說的最後一章,第一人稱的凱末爾,突然和讀者告別——原來,這個「我」,是委託伊斯坦布爾作家奧爾罕·帕穆克完成講故事的任務的。此後幾頁,奧爾罕·帕穆克直接「走進」小說,成為第一人稱的「我」。這是帕穆克的敘事計謀,也可以說這是作家的敘事策略。小說的最後一段是由作者本人完成的,原來講故事的「我」,即凱末爾成了被講述的第三者。奧爾罕·帕穆克告訴讀者:原來的那個「我」——「純真博物館」的主人,於2007年死於心肌梗塞。
多重時間設計
作家對小說的時間,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和安排。「我」(凱末爾)委託作家帕穆克撰寫自己的故事的時間,大致在2005年[4]。作家帕穆克接受委託,開始以第一人稱講述凱末爾的故事,作家將這個時間確定為2006年[5]。而故事開始的時間,被準確的定為1975年4月27日[6]。
因此,整個故事是一個61歲的人講述自己30歲開始經歷的刻骨銘心的愛情,講述從那時開始的「純真」的愛,講述戀人離去的時候,「我」如何收集純情的紀念物,如何建立「純真博物館」。
小說情節
1975年,主人公「我」(凱末爾)與芙頌重逢,隨即兩人發生愛情。此前兩人為遠方親戚。然而,凱末爾已有婚約,對方是茜貝爾。兩人的訂婚儀式極其隆重豪華,親友齊聚,芙頌也被邀請。但是,凱末爾的訂婚儀式之後,芙頌卻忽然消失。此後,凱末爾解除了婚約,開始漫長的尋找芙頌的歷程,此後再逢後,芙頌已經嫁人。自此,凱末爾等候了七年,積攢着芙頌吸煙後遺下的煙頭和與芙頌有關的一切物件。之後,二十七歲的芙頌與丈夫離婚,「我」準備與芙頌結婚。婚前他們計劃開車去巴黎,芙頌問「我」是不是根本不想結婚。「我」開玩笑回答:「我們已經得到了,結婚還有什麼意義。」芙頌十分失望,開足馬力撞向一顆大樹。芙頌死後,倖存的凱末爾收集芙頌碰過的一切——頂針、發卡、煙灰缸、紙牌、鑰匙……然後建成了一個關於芙頌的「純真博物館」。
主題
帕穆克的這部新小說,講述了古老的愛情與階層的衝突故事,同時涉及土耳其當代社會依然隆重的「童貞」問題。但是作家帕穆克賦予這個故事最關鍵的主題是「純真」一種與階層、貧賤、門第、習俗、社會輿論、朋友社交等等因素「無關」的「純真」的愛情。
關聯
芙頌脅迫「我」一同自殺,令人想起哈代的《苔絲》。而「我」不顧上流社會的規則而對芙頌的公開追求,又讓人聯想到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這些古典作家筆下的女主人公,都是「純情」的女性。帕穆克則寫出了一個對戀人無比純真的痴漢。
另見
參考文獻
- ^ 土耳其圖書網http://www.iletisim.com.t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設有masumiyetmuzesi.com 專門網頁。
- ^ 奧爾罕·帕穆克.陳竹冰譯.《純真博物館》.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出版集團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2010年1月.
- ^ 奧爾罕·帕穆克.陳竹冰譯.《純真博物館》.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出版集團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2010年1月.封套.
- ^ 奧爾罕·帕穆克、陳竹冰譯.《純真博物館》.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出版集團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2010年1月:540頁.
- ^ 奧爾罕·帕穆克.陳竹冰譯.《純真博物館》.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出版集團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2010年1月:236頁.
- ^ 奧爾罕·帕穆克.陳竹冰譯.《純真博物館》.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出版集團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2010年1月: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