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蟾蜍

蟾蜍科蟾蜍属两栖动物

綠蟾蜍學名Bufotes viridis)為漠蟾屬(原屬蟾蜍屬)的兩棲動物,分佈在歐洲大陸亞洲北非。在中國大陸,分佈於西藏新疆等地,常見於沼澤水坑、沙漠邊緣綠洲以及半鹹水。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45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奧地利維也納。

綠蟾蜍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兩棲綱 Amphibia
目: 無尾目 Anura
科: 蟾蜍科 Bufonidae
屬: 漠蟾屬 Bufotes
種:
綠蟾蜍 B. viridis
二名法
Bufotes viridis
(Laurenti, 1768)
異名[1]
  • Bufo viridis
    Laurenti, 1768
  • Pseudepidalea viridis
    Frost et al., 2006

種加詞viridis」意為「綠色的」。

在不同的分佈地,綠蟾蜍的皮膚顏色和圖案亦不相同。背上的點的顏色從綠色到深棕色,有些甚至為紅色。大部分蟾蜍的腹部為白色或淺色。

這種蟾蜍吃各種昆蟲無脊椎動物,主要是蟋蟀黃粉蟲、小蝴蝶蚯蚓飛蛾甲蟲毛蟲

根據溫度和光線的不同,綠蟾蜍會改變顏色,比其他蟾蜍變化程度大。另外,與其他蟾蜍類似,綠蟾蜍的頸部後面有一種腺體,在它受到威脅時可分泌一種毒素。雌性蟾蜍個頭大於雄性,一次可產卵9,000至15,000個。它們的長度最大可以達到6英寸,但是能達到這種長度的個體非常罕見。

分佈

綠蟾蜍在歐洲大陸亞洲北非都有分佈。其中在歐洲西南的分佈邊界在意大利法國之間。在西班牙只見於巴利阿里群島。但在早更新世時,綠蟾蜍在最適合生存的伊比利亞半島卻消失了。一種理論認為100萬年前突然的變冷時期是綠蟾蜍消失的可能因素之一。還有一種理論認為體型更大,更有競爭力的黃條背蟾蜍的出現也可能取代了當時綠蟾蜍在當地的地位。[2]

進化

綠蟾蜍的祖先從基因分子的研究上顯示是在中亞,但最古老的化石記錄則發現在法國和西班牙,時代是早中新世[2]

參考文獻

  1. ^ "Bufotes viridis ".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6.0, an Online Referenc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research.amnh.org/vz/herpetology/amphibia.
  2. ^ 2.0 2.1 化石揭示伊比利亚绿蟾蜍消失之谜. 科學網. 2011-04-06 [2011-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