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人手記
《荒人手記》,為臺灣作家朱天文創作的首部長篇小說,於1994年2月23日完成,同年出版,並獲得當年第一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首獎。目前已被翻譯成英文(1999年)、日文(2006年)、德文(2011年)及韓文(2013年)四種譯本。
此書以男同性戀情慾為題材[1],採第一人稱敘事的手記形式書寫。內容描寫男同性戀者小韶到日本參加摯友阿堯的葬禮,於參加葬禮的過程中,敘事者回顧其前半生,以懺情的姿態追憶他與八位情人之間的情愛糾葛,以及對情慾與生死的觀察心得。[2]
小說簡介
小說以一位正值盛年的陰性男同志小韶為敘事者,自述其在好友阿堯因愛滋過世後,回顧己身過去追求感官享樂,在城市間遊走,終至無感卻渴望安定的生命歷程。全書以手記形式刻劃男同志間的私密關係,以打破結構的形式,突破語言及時空限制,挑戰男性書寫美學的既定成規。嵌入大量細節感官書寫與文化符碼,呈現現代都會頹廢縱慾的時代風貌。書中「荒人」節制情慾、淡泊物慾,唯獨耽溺於文字,雖通達各種文化論述與典故,於其身卻無所依憑,形成一種文字的漂流迭盪之感。[3]
創作背景
《荒人手記》的前身為一部探討女性情色問題之長篇小說《日神的後裔》,原初衷為構思「觸角遍及台北、台灣、古今中外,歷史、神話的女性故事」,於1992年間已發表數章,卻在寫五萬字後作廢。恰逢朱天文一位男同性戀友人陷入低潮期,作者成為其唯一的傾訴對象。1992年10月,朱天文開始創作《荒人手記》,並改以「同性戀」角度將前作未完成部分移植至此。而此書原題為《寂寞之鄉》,後來改成《航向色情烏托邦》,完稿投寄前才正式定名為現在的《荒人手記》。[4]
評論
1994年2月23日完成全書,同年出版,並於6月獲得第一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正獎。小說以私密性的「手記」形式呈現,常被視為「後現代小說」。[5]
由於作品涉及面向廣泛,因此歷來研究者的評論角度亦十分多元,包含寫作技巧、同志議題、張愛玲與胡蘭成對朱天文的影響、以及國族身分認同等;[6]大抵可以歸納為書寫形式和內在理路兩大範疇。[7]
有關書寫形式的評論,李喬在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決審會議中便提出,就小說本身而論,(本書)不必要的敘述可能太多了一點,令人感到結構上的不完整……;蔡源煌則認為《荒人手記》的書寫形式擺盪在小說和論文的模稜兩可之間。兩人的觀點均顯示這部作品的形式和體例特殊之處。[8]
另一方面,針對小說的內在理路和主旨,施淑表示,這部具有高度私密性的「手記」,敘事者的故事是關於生命和生活的「文字煉金術」,因此要探討這部作品的意義,除了作者所傳達的訊息和訴求,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實際表現和完成的東西。[8]小說以「我」為敘述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指涉,藉着同性戀的特殊性,表達個人對情色愛慾的獨特看法,是作者個人的人生觀、情愛觀,及對現實生活痕跡的觀點,誠如論者王德威所言:「瀰漫小說中的情色慾望,其實是轉嫁了她當年的政治慾望。而兩者基本上都是美化了的詩學慾望。」[9]
表面看來,小說內容和主題是關於同志身分認同的掙扎,紀大偉認為朱天文筆下孤獨的「荒人」,是徘徊在「狂野又荒涼」的同志世界裏,內心絕望空虛的一群人,亦即未分化、無差別的同質同性戀者。[5]然而「荒人」對情慾的否定態度與擁護主流異性戀價值的傾向貫穿全書,使得本書是否足以代表同志群體的聲音備受質疑。[10]對此,朱天文在其得獎感言〈奢靡的實踐〉中自我表白:「結果寫長篇,變成了對現狀難以忍受的逃脫。放棄溝通也好,拒絕勢之所趨也好,這樣的人,在這部 小說中以一名男同性戀者出現,但更多的時候,他可能更多屬於一種人類——荒 人。」[11] 故而這部作品或可視為朱天文以同志身分在社會中的邊緣性為媒介,傳達其面對解嚴後多元論述發聲的台灣,外省保守勢力不再的焦慮。
文學評論家黃錦樹認為《荒人手記》為朱天文繼《世紀末的華麗》之後,走出三三集刊的大觀園,以都會作為場景的「後四十回」作品,然其思想仍帶有早期致力於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是朱天文對她的老師(也是昔日三三的精神領袖)—胡蘭成的致敬之作。 [12]
參考
- ^ 莊宜文撰,臺灣大百科全書:朱天文。[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徐正芬:《朱天文小說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2年。[2]
- ^ 莊宜文:〈雙面夏娃——朱天文、朱天心作品比較〉,《臺灣文學學報》1期,2000 年 6月,頁263-294。[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朱天文:第一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首獎得獎感言——〈奢靡的實踐〉,1994年。
- ^ 5.0 5.1 紀大偉. 朱天文〈荒人手記〉. 2022-11-17 [2022-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7).
- ^ 洪素萱(2004)。「對他∕她,亦是存亡之秋」─由書寫治療論《荒人手記》。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 ^ 趙, 銘豐. 臨水照影.細筆觀伶--論《荒人手記》的敘事意義結合評審認知的互動效應. 國文天地. 2016-02, 31 (9): 104-113.
- ^ 8.0 8.1 林文珮記錄、整理. 《荒人手記》〈附錄之一第一「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決審會議紀錄〉. 時報出版. 1997. ISBN 957-13-2327-6.
- ^ 宋怡慧(2006)。從傳統到現代:《八○年代以降女性小說的發展-以蕭麗紅、蕭颯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 ^ 朱, 偉誠. 受困主流的同志荒人--朱天文《荒人手記》的同志閱讀. 中外文學. 1995-08, 24卷 (3期): 141-152.
- ^ 朱, 天文. 荒人手記. 臺北: 時報文化. 1997. ISBN 9571323276.
- ^ 黃錦樹. 神姬之舞:後四十回 (後) 現代啟示錄-論朱天文. 中外文學. 1996, 24 (10): 104 - 142. doi:10.6637/CWLQ.1996.24(10).104-142.